2018中考模拟历史与社会试卷(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中考模拟历史与社会试卷(1)

资源简介

2018中考模拟历史与社会试卷(1)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读世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①②所表示的地形分别是(  )
第1题图 第3题图 第8题图
A. 高原、山地 B. 平原、山地 C. 高原、平原 D. 丘陵、高原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B. 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C. 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D.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3.据图可知,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4.以下远古先民的用具中,能体现先民具有原始自然崇拜的是 ( )
A. 黑陶 B. 彩陶 C. 舞蹈纹彩陶盆 D. 骨针
5.人们经常用“发现了新大陆”来指遇到惊喜的事。发现新大陆的说法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6.莫斯科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
①汽车工业 ②化学工业 ③机床工业 ④电机工业 ⑤电子工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7.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8.如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9.关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义和团势力起源于山东地区
②义和团与帝国主义联手,力量强大
③达到削弱义和团势力的目的
④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的侵略势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这种“进步”包括( )
①颁布《法典》 ②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③远征俄罗斯 ④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右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这次运动也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1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 削弱了王国势力 B. 促成了“文景之治”
C.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13.九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 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 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14.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与现象,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 青海湖“日光城”牦牛 B. 坎儿井 哈密瓜 绿洲农业
C. 黑土地 长城 窑洞 D. 红土地 赛龙舟 竹林
15.我们平常所用的调味料﹣﹣胡椒,是一种藤本植物,攀生在树木或桩架上.它只能生长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的热带地区,因此适合它生长的气候环境应是图中的( )
16.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位置 C. 气候因素 D. 矿产分布
17.期末复习时,初三年级的小红对部分具有因果关系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梳理,同桌小刚发现了其中的一处错误,请聪明的你也来找一找(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工业国 D. 日本军部势力抬头──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8.对文艺复兴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B. 开始于英国
C.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D.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
19.20世纪初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发式上,男子剪掉了长辫;在称谓上,由称“老爷”、“大人”改为称“先生”、“君”;在服饰上,由长袍、马褂改为西服、中山装。从这些变化中不能获取到的信息是( )
A. 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 B.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C. 辛亥革命对封建习俗观念的冲击以及西方文明成果的传人 D. 体现了人们追求平等的愿望
20.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根据比例尺,可以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同样大小的地图,若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60分)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
)
材料一:某大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5000年前当地就已经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为人工栽
培作物了。玉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不仅如此,当地人面对崎岖的山路,运用当地独特的物种骆马进行运输作业。
(1)①是________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________”之称。(2分)
(2)②国于2016年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③是该国的________平原,该国首都被称为________典范。(2分)
(3)①山脉地区的人们发展出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一套生产生活方式,请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方式是如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分)
22.(16分)【回望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盛世余晖】
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屈辱历程】
图一与图二的场景分别与哪一次战争有关?图三局势的形成与图二有什么联系?(4分)
(3)【民族觉醒】2017年1月教育部通知在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写出年代尺中的①②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间修改的合理性。(4分)
23.(10分)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2分)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6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2分)
24.()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从1800年到1900年,近代城市人口变迁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这种趋势的发展,可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至少举出三条) (5分)
(2)观察上表,说说产生这种人口变迁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3)请你找出纽约、伦敦与东京、悉尼人口变化的明显不同,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原地区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主要产生了三个政权,史称三国。
国家名称 建国时间 建国皇帝 统治区域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三国简表。(6分)
(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5分)
(3)________ 年, ________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2分)
2018中考模拟历史与社会试卷(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C 2.C 3.D 4.C 5.B 6.C 7.C 8.B 9.D 10.C 11.A 12.D 13.D 14.D 15.A 16.C 17.C 18.B 19.B 20.D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60分)
21.(1)安第斯;南美洲脊梁(2分) (2)亚马孙;城市规划(2分)
(3)①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产生活景观,②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③在海拔告的山区,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主.(6分)
22.(1)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2分)
政治角度: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2分)
经济角度:清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欧美: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2分)
(2)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二:甲午中日战争;(2分)
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3)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2分)
理由:早在1937年的全面抗战之前,在一些地区就已开展抗战,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开始
的标志。七七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
始。因此,抗战时间应该以“十四年抗战”是合理的。(4分)
23.(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2分)
(2)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
“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分)
(3)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2分)
24.(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2分)环境污染;交通、住房拥挤;失业率上升;犯罪率升高等。(3分)
(2)工业化。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促使农业人口流向工业,乡村人口流向城市.从而促进
了城市化。(2分)
(3)纽约、伦敦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比东京、悉尼要快。(2分)
原因:19世纪工业革命首先在欧美完成,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2分)
国家名称 建国时间 建国皇帝 统治区域
魏 220年 曹丕 黄河流域
蜀 221年 刘备 西南地区
吴 222年 孙权 长江中下游地区
25.(1)(6分)
(2)赤壁之战。(1分)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魏、蜀、吴三国局部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后世的大一统准备了条件。(4分)
(3)280 ;西晋(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