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2、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是如何区分的。3、动手用木屑和环保胶制作木板,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重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 加工留下的痕迹。了解自然物是怎样变成人造物的。教学过程:活动一:(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别)通过两个典型场景中的物品和环境的对比(大自然与现代城市),了解自然世界有些什么、人工世界里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1cnjy.com师:出示各2张大自然照片与现代城市照片,让学生们指出各自环境中都有些什么?生:大自然中有树木、河流、山川、蓝天、云朵、白雪……生:现代城市有高楼、汽车、路灯、电线、城楼、围栏……学生观察和区分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品和人造物品,并进行归类。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了人工世界。(从一年级的认知特点和概念理解水平来看,为避免理解混乱,教材动植物,不管是家养的、移植的、嫁接的、还是野生的,统统称为“自然物”,不作更为精细化的辨别)21教育网要求学生:①归纳分类;②表述清楚;活动二:(自然物与人造物区别)通过对具体的物品的辨别、区分和归类,让学生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师:老师出示各种典型物品的图片,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物品照片,进行归纳分类。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2.给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归类,在人造物上寻找人工痕迹。3.给出如树林中的小路、屋顶上一株植物、公园中的“人像”让学生观察、比较、区分器材:自然物:种子、贝壳、石头、树叶、骨头;人造物:螺丝、玻璃球、塑料块等活动三:(自然物可以变成人造物)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人造物都是用自然物制造出来的。师:哪位同学可以举例讲解某一个东西原本是自然界中的物品,怎样经过人的加工变成人造物。(例如:岩石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石碑或石雕;木头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木槌;兽皮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皮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生:采用推理的方式,由现实中的人造物,去推想制成它的原材料。活动四:(动手制作人工物:合成木板) 活动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体验对自然物的利用、加工和改造过程。用木屑和环保胶混合后制作人工合成木板。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并展示交流各自的作品。器材:木屑、环保胶、混合物容器、挎板、合成木板模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