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62张PPT。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浪潮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统一统一的过程和结果(怎么样)统一的影响和性质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原因(为什么)什么成为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国家的分裂统一一、统一的原因(为什么) 德意志各邦国最初想通过议会和民主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但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在德意志行不通。总结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原因2、良好的教育和行政体系(P68资料)1、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农业3、单一的日耳曼民族,好战的民族性格4、强有力的领导(俾斯麦)5、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战斗力强奥地利普鲁士丹 麦法 国186418661870 王朝战争是战争的一种形式,因参与者是王国与王国或发起国是君主制国家而得名。统一的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凡尔赛)德国统一的影响: 积极: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为世界强国
消极:
通过铁血道路实现,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同时,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如何评价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学生讨论
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实现了德国的统一,但是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给20世纪的德国的侵略埋下了隐患。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统一战争。
原因德


一过程时间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意义实现民族梦想和为现代化提供基础2、19世纪中叶,德意志的四分五裂严重阻碍了其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民族意识的觉醒30年内成为世界强国铁血道路,奠定德国军国主义传统给德国发展埋下隐患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861—1865年) 东西印第安人西迁的历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西进运动的历史又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购买、抢占、吞并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进运动西进运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也是美国经济创业发展的过程,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美国经济的发展。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使用大机器生产雇佣自由劳动力生产方式:先进强迫奴隶在种植园中种植棉花、烟草生产方式:落后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矛盾焦点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废奴运动高涨1、废奴主义者建立废奴组织,出版鼓吹废奴的刊物,甚至深入南方组织奴隶逃亡。
2、1852年,《汤姆叔叔的小屋》畅销,展现了黑奴的悲惨生活。斯托夫人  林肯说:斯托夫人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1860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导火线1、林肯为什么能当选总统? 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奴隶制,符合人民的意愿;
林肯代表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北方经济实力强大。2、为什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林肯当选总统,他必将行使总统权力,反对奴隶制的扩张,侵犯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14日占领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南北战争正式爆发,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开始标志: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林肯政府害怕南北分裂,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态度
优柔寡断,表现出了政治上的软弱性,北方失利。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节节败退  从1863年1月1日起,任何忠于联邦政府的美国人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160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即归个人所有。  从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满足人们对土地的要求,
提高了政府的威望。 激发了广大黑人
参战热情,战争形势
开始有利于北方。扭转战局:1863年7月,双方决战葛底斯堡,北方获胜,战场上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 葛底斯堡战役 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战场上有一棵树竟然都中了250发子弹,何况人的血肉之躯!在这个小镇上,共死伤5万多人。北方死伤两万三千多人,南方死伤两万八千多人,一向骄横的南军第一次吃了大苦头。 1865年4月,北军攻占南部联盟首都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结果:北方胜利,南北统一(1865)美国南北战争概况 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林肯当选美国总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北方节节失利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北方胜利结合书本P70三则资料及所学内容,综合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角度,说说北方最后胜利的原因。1、北方在人口、军队人数、工业力量等方面超过南方;
2、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提高了政府的威望;
3、广大人民尤其是黑人踊跃参战,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
4、北方在战争中占据道德制高点,具有正义性。
5、林肯的正确领导;启

?1.维护国家统一是民族利益的最高体现。
2.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将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马克思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他领导和指挥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担任了美国的两届总统,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民主和法制,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华盛顿深受美国人民爱戴,被尊称为“国父”。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南北战争的最终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奴隶,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林肯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评价林肯 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俄国改革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内容: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广学校教育,学习西方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影响: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消极: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目的: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工商业发展缓慢性质:
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改变落后面貌,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性质:
彼得一世的改革巩固的是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只是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是沙皇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但改革受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也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商业的发展。
实质:
强化了农奴制易错提醒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俄总统普京:“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 主要成就 :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其主要局限性: (1)是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2)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3)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
(4 ) 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 1801-1860年农奴暴动频繁政治上: 俄国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暴动频发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1860年欧洲国家经济形势比较表思考: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水平落后,速度缓慢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根本原因)人身不自由
农业落后
农奴贫困、购买力低
无文化、工场劳动工业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工业资本不足市场狭窄生产效率低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自由劳动力——
市场——
原料——
资金——
技术——缺乏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农奴制的存在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呢?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恩格斯英国的铁甲舰俄国的帆船帆船与汽船的较量为扩大实力范围,转移国内矛盾,沙俄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思考:失败的原因和影响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失败的影响:暴露了封建农奴制的落后,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避免革命,维护统治改革目的时间、人物: 1861年,在经过与贵族的多次讨论之后,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内容:作用: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 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②局限性:这次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实质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1689年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课堂小结明治——日本天皇睦仁天皇的年号
维新——即改革明治维新——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日本的幕府时代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士1.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明治维新的背景(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2)天皇大权旁落,日本处在腐朽的德川幕府统治之下。(3)1853年,美国军舰打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意开放港口,欧洲列强接踵而来。外患: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直接原因)2.倒幕运动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在京都附近战胜幕府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世事见闻录》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商业以糊口,而且对幕府封建统治阶级不满。(日后成为武装倒幕的中坚。)明治维新的背景(历史条件)1.经济: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闭关锁国、落后封建;天皇大权旁落在幕府将军手中
3.外交(外患):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直接原因)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5.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归纳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后 “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1868——1873年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王位 1868年以《易经》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号为明治元年。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1.政治方面:
①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
以加强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择业。
2.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4.军事方面:
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东
京京
都大
阪三府七十二县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皇族
华族
士族
平民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政治: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经济: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社会生活:努力发展教育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发展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像欧美学习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的措施---改造封建文化,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军事: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建立常备军,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创办军工企业,培养军事人才。——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但同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1.背景:2.确立:3.意义:①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②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标志着日本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明治维新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明治宪法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毕竟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1.性质:2.影响: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积极影响: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
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成为亚
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2)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如何认识评价明治维新?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成为民族独立国家。消极: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