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17+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高考地理《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17+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资源简介


冲刺17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考点
考查频次
考法分析
命题预测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Ⅰ卷,5年2考
Ⅱ卷,5年2考
III卷,2年1考
中等难度
非选择题,10分
高考通常以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今后高考将偏重在旅游条件、旅游者、旅游资源三者衔接的问题中寻找命题热点,如从旅游热点变化原因、旅游安全问题、旅游环境影响、旅游市场变化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旅游问题。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Ⅰ卷,5年3考
Ⅱ卷,5年3考
III卷,2年1考
中等难度
非选择题,10分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0考
III卷,2年0考
/
环境污染
Ⅰ卷,5年2考
Ⅱ卷,5年2考
III卷,2年0考
中等难度
非选择题,10分
高考通常以地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各类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并训练信息提取、综合评价的能力等。
今后高考仍沿袭传统的命题方式,偏重对热点环境问题,如水污染、资源能源的利用、荒漠化、人类活动中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但背景信息的解读,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资源短缺
Ⅰ卷,5年2考
Ⅱ卷,5年0考
III卷,2年0考
中等难度
非选择题,10分
生态破坏
Ⅰ卷,5年1考
Ⅱ卷,5年3考
III卷,2年2考
中等难度
非选择题,10分
考点1旅游资源类型、特性及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1.旅游资源的类型
类型
种类
核心
形成过程
举例
旅游意义
自然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
地貌景观
自然过程
路南石林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水域风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天象与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人文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
建筑景观
历史过程及当代人类活动
北京故宫
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建筑与设施
苏州园林
旅游商品
景德镇瓷器
人文活动
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
旅游资源
特性
含义
旅游资源
共性
多样性
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
非凡性
旅游资源是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
永续性
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与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
自然景观
季节性
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地域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人文景观
可创造性
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可变异性
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4.我国的世界遗产
截止到2014年6月,我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3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泰山、武夷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4处。21教育网
特别提示 世界遗产具有游览价值,是重要的、顶级的旅游资源,而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因此在开发中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否则世界遗产会受到损害或破坏,其游览价值会逐渐消失,不再具有永续性的特点。2·1·c·n·j·y
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1)旅游资源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资源价值
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集群状况
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地域组合
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或景点重复,有相似景观,地域组合差)
(2)市场、交通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经济发达
程度  
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或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
交通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3)基础设施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服务设施
区内食、宿、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或不足)
环境承载力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6.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关系
价值
含义
制约因素
二者关系
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及其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资源的质量(即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览价值就不会有开发利用价值。
资源的集群状况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开发利用价值
指的是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在旅游市场上能获得的经济收益
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但是,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就高,因为旅游的开发利用价值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篁岭(如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21·世纪*教育网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解析】旅游资源的价值可从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可从旅游产品特点、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源:21cnj*y.co*m】
考点2 设计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的产生是在旅游者具备旅游条件的前提下对旅游进行地理性选择、对旅游方案精心设计的过程。一次成功的旅游活动在实施前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合理设计。【出处:21教育名师】
1.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1)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等的选择不同。
(2)人们的出游决策除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的限制。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3.确定旅游目的地
4.选择旅游线路
5.保证旅游安全
首先是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安全;其次是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因此,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及社会文化环境等三个方面。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火热兴起,必然会给新疆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疆的特色歌舞、湖泊、沙漠风光、地方特产以及独特的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等,会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休闲观光。上图所示区域中的楼兰古城遗址、罗布泊等为新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附近著名景点,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成为一块旅游冒险之地。21*cnjy*com
指出为应对图中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旅游者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答案】该地多沙尘暴,应带太阳镜、口罩、头巾等防护用品;该地昼夜温差大,应带足防寒衣物;该地水源不足,应带足饮用水;该地地广人稀,甚至是大面积无人区,容易迷路,应携带卫星电话或GPS接收机。野外帐篷尽量选择红色等鲜艳颜色,着装也应选择鲜艳醒目的颜色。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水源不足、地广人稀、多风沙天气,结合这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应该携带太阳镜、口罩、头巾等防护用品防风沙;带足防寒衣物防温差大;带足饮用水防水源不足;携带卫星电话或GPS接收机防迷路;野外帐篷尽量选择红色等鲜艳颜色,着装也应选择鲜艳醒目的颜色,在需要求助时便于搜救。
考点3 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域环境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多样化,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21*cnjy*com
①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破坏旅游环境及生态平衡,危害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健康
对生物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的建设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2)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
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城市化问题
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
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密、交通拥挤等
(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
旅游环境保护策略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法律法规
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立法机关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
工程建设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政府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旅游研究专家、政府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旅游项目评价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旅游研究专家
旅游环保教育
倡导绿色旅游
政府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教育专家
生态旅游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旅游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2016年国家旅游局授予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座落于茅台镇上,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厂区为范围,面积约5平方公里,以公司办公大楼、茅台酒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为主要依托,围绕国酒生产过程,整合开放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参观点,让游客了解国酒生产工艺及流程,感受企业文化。
根据材料分析茅台集团开发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及其综合效益。
【答案】知名度高;工厂众多,分布较广;旅游项目独特多样,利于吸引客源。综合效益:能够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渠道,提高经济收入;普及酒文化知识。
【解析】据材料可知,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有很高的知名度,且涉及到的工厂、部门众多,分布较广;旅游项目能让人感受到企业文化,项目独特,利于吸引客源。茅台集团开发工业旅游带来的效益应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能够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渠道,提高经济收入;普及酒文化知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考点4 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1.不同类型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危害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③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④石油氧化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特别提示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或多种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迅速增殖或聚集,引起一定海域范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它发生的条件有: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静水环境。www-2-1-cnjy-com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综合三种水污染类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②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③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④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可吸入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处理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
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2-1-c-n-j-y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山区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建不起、养不起”的问题,作为山区的某县进行了多方探索,引进农村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化解了这一难题。所谓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化池,这种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不需要任何设备也无需动力,只需利用生物软填料和碎石滤料就可达到吸附污染物过滤污水的效果。人工湿地上长满了美人蕉、芦竹、荷花等植物,周围建设了湿地公园并配备了健身器材,成为许多村民平时运动休闲的好去处。该系统治污效果良好,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下图为某县农村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分析山区农村地区推广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厂的优势。
【答案】工程建设投入小;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适合山区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将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于一体,既处理了污水、美化了环境,又提供了村民休闲和健身场所;低成本高效率,污水净化效果好。21cnjy.com
【解析】结合材料“这种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不需要任何设备也无需动力,只需利用生物软填料和碎石滤料就可达到吸附污染物过滤污水的效果”可知,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投入小,适合在农村发展;运行及维护成本低,适合在农村使用;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适合山区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结合材料“人工湿地上长满了美人蕉、芦竹、荷花等植物,周围建设了湿地公园并配备了健身器材,成为许多村民平时运动休闲的好去处”可知,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将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于一体,既处理了污水、美化了环境,又提供了村民休闲和健身场所。结合材料“该系统治污效果良好,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可知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低成本高效率,污水净化效果好。
考点5 主要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
原因
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2)解决措施
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②修水库蓄水;③人工降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①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退化
的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3.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见下表所示: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运输
污染大气、水
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露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
废渣
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赵家寨煤矿位于新郑市西部,2007年起开始投入生产,几年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导致当地地质环境不断恶化。下面a图示意赵家寨煤矿区地质影响程度差异分布,b、c、d图为a图中①区域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说明赵家寨煤矿区①区域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并提出防治建议。
【答案】表现:矿区的不合理开采,形成大量采空区,地面塌陷明显,地面建筑出现墙体裂缝,耕地出现裂缝等;破坏了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资源愈加短缺。www.21-cn-jy.com
建议:控制开采量(在开采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杜绝短时间内大量开采),采用新的开采方式(隔段开采、交替开采、分层开采、分区开采等。在煤层开采的同时,加固和支撑煤层覆盖层;在交替开采过程中,及时对开采过的煤层进行填充)。减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实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煤矿开采产生的水文问题主要是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水资源日趋短缺;产生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大量采空区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影响地面建筑和耕地等。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相应地提出防治建议,如针对采空现象,采用隔断开采、进行填充等措施。
考向6 主要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特别提示 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森林破坏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易加剧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等。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如下: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1)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②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5.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
(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不利因素
自然原因
气候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地形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土壤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水文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植被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原因
人口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2)生态环境类问题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
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崖柏是阳性树,耐贫瘠干燥土壤,忌积水,不耐酸性土,生长在石崖、石坡等生态脆弱地区,属于濒危珍稀物种。由于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容易形成奇特的造型,且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往往被根雕文玩艺人看好。自2012年初开始,崖柏开始被文玩商家热炒,一个陈化料崖柏手串,在北京被卖到了两万多元。崖柏遭到疯狂的乱砍滥伐,许多活体被连根挖起,更有甚者,将坡柏冒充崖柏,使坡柏也被砍伐。
试分析热炒崖柏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危害。
【答案】热炒崖柏导致崖柏甚至坡柏被大肆采伐,导致植被破坏、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热炒崖柏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从大量崖柏被砍伐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角度分析。热炒崖柏会导致大量崖柏和坡柏被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大。
1.(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色达县历史悠久,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高原风光秀丽,民族宗教文化博大精深,藏传佛教寺庙集中,有著名的五明佛学院,吉祥藏经院、拉则寺,以及霍西野生动物保护区、五色海、色尔坝藏寨等。
简述色达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并从自然角度说明在色达旅游需要防范的主要问题。
1.【答案】意义:促进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播;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防范问题:海拔高,防缺氧(高原反应);昼夜温差大,防(寒)感冒;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要防紫外线伤害。
2.(2018年衡水金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挝地处东南亚内陆,自然景观独特丰富,且发展历史悠久,其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众多。下图为2010—2016年间赴老挝的游客数量变化图,近年老挝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世人认可了老挝。老挝人不仅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且对本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引以为傲。
指出2010、2016年间赴老挝旅游人数变化特点,并说明入境旅游对老挝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答案】变化特点: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略有下降。
影响:入境旅游增加老挝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老挝经济发展;加深老挝国民对老挝文化、历史的认同,拓宽国民的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老挝历史、文化的世界地位,提升其国际知名度;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3.(广西南宁二中等四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房车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美国、欧洲早已经是人们休闲旅游甚至生活中的一部分,有40多年的历史。房车内有舒适的卧室和清洁的卫生间、宽敞的客厅、整洁的厨房,配有空调、彩电、冰箱、微波炉、煤气灶、沐浴器、床及沙发,可供4—6人住宿,还有多套供电系统,行驶和住宿时都能全天供应电力。在国外,有专门的旅行房车驻扎区域,配以供应天然气、自来水、电等设施,房车一到指定停放区域,接上水、电、天然气就可以像在家一样方便。
指出房车旅游的优势以及在中国发展房车旅游可能遇到的困难。
3.【答案】优势:(不受旅行社的约束)更自由;(房车与其他施行方式相比,对于一个四口之家,驾驶房车旅游比驾驶轿车或乘飞机住酒店旅行更节省费用)更经济;(多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增加旅游的体验和乐趣)体验性强。
困难:配套服务及基础设施不健全(房车营地欠缺);房车的配置成本高;相关交通法规不完善。
【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房车旅游与传统旅游方式相比,不受旅行社的约束,更自由;花费少,更经济;多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增加旅游的体验和乐趣,体验性更强。在中国发展房车旅游面临的困难可以从配套服务及基础设施、房车的配置成本、相关交通法规等方面分析。房车,一半是房,一半是车,配置成本高,所以适用一般的汽车标准很困难;驾驶房车需要熟练的驾驶技术,需要专门的驾驶考试通过,驾驶门槛高;国外房车旅行之所以盛行,首先房车营地建设十分密集,且在建设、管理等方面十分成熟,营地风格也多种多样,也为房车旅居消费创造了良好客观条件。在我国,制约房车旅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营地严重不足。
4.(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悬崖村”(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全村72户人家居住在海拔1400多米的悬崖顶部(如左下俯视图所示)。200多年来,村民出入需要利用藤梯攀爬落差800多米的悬崖。近年来,当地政府修建了钢梯(如右下图所示),既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困难,又促进了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使“悬崖村”变为“幸福村”。
指出“悬崖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4.【答案】“悬崖村”独特的自然景观,悬崖攀爬的独特体验;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的民俗风情;独特的物产。
5.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5.【答案】(1)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降水量;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2)加强大气监测(或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或改善能源结构、植树种草等)。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故应单独、合法回收,依法科学处置。
(1)分析厨余垃圾非法收集利用和混装、倾倒荒野对居民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威胁。
(2)指出厨余垃圾可持续利用途径。
6.【答案】(1)非法收集,引发“地沟油”“垃圾猪”等事件,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运输,滤液滴漏、遗漏,污染道路,污染空气,危害居民健康;倾倒荒野,有害成分向地下渗透,污染土壤;露天堆放,受风吹日晒,影响大气质量;或腐败渗出恶水,污染江湖、农田(诱发鼠害)。
(2)合法回收后,将厨余垃圾转变为有机化肥;合法回收后,将厨余垃圾转变为沼气原料、制备生物燃料;合法回收后,将厨余垃圾转变为营养饲料。
7.(2018年衡水金卷三)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川陕哲罗鲑是生活在青海玛可河里的大型土著鲑科鱼类,对生存环境变化敏感,产卵量极少,对产卵环境要求严格,且幼体适应能力弱,成活率很低,自然种群数量稀少。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玛可河水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多,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入,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急剧下降。下游地区的仁钦果水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川陕哲罗鲑在拦河坝以上水域已绝迹。
分析造成川陕哲罗鲑绝迹的原因,并对其保护提出可行性措施
7.【答案】原因:川陕哲罗鲑产卵量极少,幼体成活率很低,自然种群数量稀少;河流水质的下降和水污染的加剧破坏了川陕哲罗鲑生存环境:下游水电站的建设阻断川陕哲罗鲑产卵洄游,种群增殖受阻;不合理的捕捞使川陕哲罗鲑进一步减少。21·cn·jy·com
措施:加强玛可河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川陕哲罗鲑的保护意识;开展川陕哲罗鲑驯养繁育技术研究,实施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保护合作机制;规范民间水生生物放生活动,防止外来物种对土著物种的侵害。
【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川陕哲罗鲑产卵量极少,幼体成活率很低,从而导致自然种群数量稀少;对生存环境变化敏感,但由于随着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玛可河水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多,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入,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急剧下降;再加上下游地区的仁钦果水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后,阻断川陕哲罗鲑产卵洄游,种群增殖受阻,从而使得在川陕哲罗鲑在拦河坝以上水域已绝迹,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与捕捞,从而导致渔业资源不断减少。保护措施可以从生态恢复、环境治理、人工繁殖、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管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等方面进行分析。
8.(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届高三能力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紫茎泽兰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下水道、石缝里也能生长。紫茎泽兰种子很小,有毒性,有刺毛,可随风飘散,种子产量巨大,每株年产种子1万粒左右。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大旱,紫茎泽兰开始在云南等地蔓延,云南80%面积的土地都有紫茎泽兰分布。
分析紫茎泽兰的侵入对云南地区的危害。
8.【答案】生存能力强,繁殖能力高,争夺本地植物生存空间;大量吸收土壤养分导致本地植被(农作物和草类)死亡;种子具有毒性,牲畜误食导致死亡;生长速度快,堵塞下水道和沟渠,影响排水;减少生物多样性。
9.(2018年衡水金卷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在我国西北干旱农业区,人们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农田。地膜具有较好的保水、保墒、增温、增肥等作用,使相应农作物单产量提高30%左右。但由于耕作、日晒、风化等原因,大量地膜残留在原地或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堆放在地头的废弃地膜。
分析大量地膜残留在原地或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对当地发展的不利影响。
9.【答案】残留地膜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土壤理化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阻碍地表水渗,加剧土地盐碱化;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影响环境景观,造成环境污染;牲畜误食,危害生命健康。
【解析】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地膜不易腐烂,残留原地的地膜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肥力,且会影响土壤理化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另外,残留地膜不透水,阻碍地表水渗,加剧土地盐碱化。地膜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影响环境景观,造成环境污染。牲畜误食地膜,会危害生命健康。
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温度低、雪量大,易造成路面积雪,严重影响城市交通。为了尽快除雪环卫部门普遍使用融雪剂。目前所使用的融雪剂以“氯盐类”融雪剂为主,“氯盐类”融雪剂价格低廉,便于融雪、除雪。但“氯盐类”融雪剂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禁止使用融雪剂。
试分析使用“氯盐类”融雪剂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10.【答案】环境保护:含盐积雪融化,渗入道路和桥梁,破坏路面,缩短道路及桥梁寿命;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中,使土壤含盐量大幅增加,土壤退化;易造成农作物和树木死亡;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腐蚀城市下水管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