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5小题,共60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1.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答案】1.B 2.A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4.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答案】3.C 4.A 【解析】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该环境问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21教育网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5~6题。www.21-cn-jy.com5.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6.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2·1·c·n·j·yA.北方的退耕还草B.湖区的混合放养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答案】5.B 6.D 下图为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和该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示地区中节能减排压力最大和压力最小的地区分别是( )A.东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B.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O2排放总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②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③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④西北地区减排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7.A 8.B 下表表示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5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读下表完成9~10题。21cnjy.com2 22 23 33 31 13 41 31 31 11 41 11 13 43 32 23 31 21 13 32 23 21 41 41 43 31:湖泊 2:居民区 3:耕地 4:农家乐9.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空气湿度明显增加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C.湖泊水质日渐变差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10.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答案】9.C 10.C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11~12题。11.为提高收入,围绕基塘生产建立工厂,下列工厂符合延长产业链的是( )①钢铁厂 ②丝绸厂 ③水产品加工厂 ④冶炼厂 ⑤制糖厂A.②③④⑤ B.①②③C.①④⑤ D.②③⑤12.大约每年岁末,农民都习惯“干塘”(捕鱼、放干鱼塘的水、清理鱼塘),其主要目的是( )A.清理鱼塘,可保持塘鱼的生活空间B.市场鱼价较高,获利较多C.消除塘中多余的有机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D.鱼类种类较多,需要分类养殖【解析】第11题,一般产业链越长,资源的利用率越高,收入、经济效益越高,基塘农业的直接产品有水产品、桑树、蚕丝、甘蔗等,利用这些产品可以再建水产品加工厂、丝绸厂、制糖厂等。第12题,基塘农业在塘底会积存没被完全消耗利用的有机质,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而影响渔业的生产。21·cn·jy·com【答案】11.D 12.C13.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消大棚,充分利用自然的日光能B.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C.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增加产量,提高收入D.加强工业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答案】B【解析】生态农业需开展多种经营,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实现良性循环,以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下图是欧洲兰克·施乐公司当前产品寿命周期的过程。根据下图判断14-15题。14.方框甲内应填的内容是( )A.清洗、喷漆 B.分类、检查 C.维修、保养 D.翻新、包装【答案】B 15.研究产品的寿命周期及回收设备重复利用的可能性是兰克·施乐公司的核心工作之一。在以下各公司采取的一些措施中,其目的与兰克·施乐公司的寿命周期设计类似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恵普公司回收旧的打印机B.日产公司召回已售出的问题汽车C.海尔公司根据顾客需求设计个性化产品D.春兰公司直接在海外设厂生产【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回收”、“重复利用”字眼,可判断A项符合其设计理念。二、综合题(40分)16.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2-1-c-n-j-y(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解析】第(1)题,图示表明低温榨油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豆油;运用循环利用方法进行加工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豆油、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第(2)题,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决于大豆纤维,属于绿色产品。第(3)题,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答案】(1)1 8(2)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1*cnjy*com17.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中国引入亚洲鲤鱼。它们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来到北美大陆,担负起环境大使的使命。亚洲鲤鱼主要滤食河流湖泊中过多的水草、淡水蜗牛和危害本土鱼类的寄生虫。这种做法初衷虽好,但却是把“双刃剑”。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本土鱼类很难与其竞争。目前亚洲鲤鱼已成功占领美国自然水域,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直通美国动植物的庇护所——五大湖区。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亚洲鲤鱼的入侵范围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主要入侵河段)。(1)请根据材料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本土水域迅速大量繁殖的自然原因。(2)面对不断逼近的亚洲鲤鱼,当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卫五大湖区?(3)开发入侵物种的食用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治理入侵物种一举多得的重要方式,但美国人民并不习惯食用亚洲鲤鱼,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的身上。亚洲鲤鱼在中国市场上究竟会热卖还是遭冷遇?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www-2-1-cnjy-com【答案】(1)美国纬度与我国大致相同,河流水温适宜亚洲鲤鱼生长;美国水域面积庞大,河网密布,亚洲鲤鱼有广阔的生长繁殖空间;本土鱼类难以与其竞争,缺少天敌;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来源:21cnj*y.co*m】(2)从原产地引入亚洲鲤鱼的天敌;加大捕捞猎杀力度;加强对亚洲鲤鱼扩展范围的监测;在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区之间建设水闸或电闸阻拦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区。【出处:21教育名师】(3)热卖。理由:中国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美国的保鲜技术先进,运输条件好;美国生长的亚洲鲤鱼多是野生,肉质鲜嫩,污染少。【版权所有:21教育】冷遇。理由:长途运输及保鲜成本太高,会导致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冷冻鱼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国本地市场有大量优质亚洲鲤鱼资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C.资源短缺 D.人口素质过低2.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C 2.B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回答3~4题。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关系。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4题,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A项错误;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B项错误;该地人口压力大,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C项错误;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21教育网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完成5~6题。5.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率高 B.劳动力投入少C.科技比例大 D.机械化程度高6.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B.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C.精深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D.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答案】5.A 6.C 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7~8题。21·cn·jy·com7.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8.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答案】7.B 8.C 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 )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②人口增长明显变快 ③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www.21-cn-jy.com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9.B 10.D 【解析】第9题,我国人口增长呈减缓趋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第10题,加快产业升级应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应该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11.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1·c·n·j·y(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10分)(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12分)【答案】(1)1 8(2)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专题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测).doc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专题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