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冲刺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考查频次考法分析命题预测荒漠化Ⅰ卷,5年1考Ⅱ卷,5年2考III卷,2年0考中等难度非选择题,22—24分高考侧重于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湿地的生态效益,以非选择题为主,多以区域图切入,考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判断、成因分析、危害概述、治理措施的论证等。2018年高考,试题将会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强化对考生的能力考查、更加注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备考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复习的重点,热带雨林的保护可与全球变暖等知识联系起来。水土流失Ⅰ卷,5年0考Ⅱ卷,5年0考III卷,2年0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Ⅰ卷,5年0考Ⅱ卷,5年1考III卷,2年0考中等难度非选择题,24分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Ⅰ卷,5年0考Ⅱ卷,5年3考III卷,2年0考中等难度非选择题,22—24分考点1 荒漠化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特别提示 荒漠和荒漠化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还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21·cn·jy·com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www-2-1-cnjy-com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考点2 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低。(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①破坏植被——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4.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考点3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1.分布及现状(1)分布―→―→(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森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提示 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可以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出处:21教育名师】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考点4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的类型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2.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3.湿地的主要功能功能美称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物乐园4.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原因主要表现自然原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围海造陆方法1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来源:21·世纪·教育·网】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2-1-c-n-j-y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 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针对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浑善达克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约340km,南北宽30—100km。下表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荒漠化动态。据此完成1—2题。 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荒漠化面积(hm2)1 920 0002 658 7003 069 0871.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A.荒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B.迎风坡上大量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C.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土壤养分减少D.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2.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B.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答案】1.D 2.B【解析】1.据表可知,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处农耕区和畜牧区交界处,故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迎风坡上大量树根、草根被剥蚀外露,背风坡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阻挡、滞留作用强,土壤颗粒和土壤养分聚集;该地距离北京比较近,且处在冬季风上风向,是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主要沙源地,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故选D。www.21-cn-jy.com2.浑善达克地区气候干旱,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也不适合大力植树造林,A、C错;浑善达克地区人口较少,不适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错;浑善达克地区为草原牧区,应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B对。故选B。【来源:21cnj*y.co*m】方法2 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方法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2)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21·世纪*教育网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根据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林草界线。下面两图分别为年降水量与草木覆盖率的关系图及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21*cnjy*com(1)简述图B所示区域天然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2)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简述甲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西北部为荒漠草原地区,水分条件不适宜林木的生长,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故草地覆盖率较大。年降水量大于530 mm的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适宜木本植被生长,故林木覆盖率较高。年降水量为400—530 mm的地区是林草过渡区。(2)甲区域年降水量为400—530mm,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开垦历史悠久(垦殖率大),植被破坏严重;黄土裸露,坡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严重。(3)栽培耐旱植被;小流域垂直空间注重林、灌、草的合理配置;进行退耕还林(草)的生物工程建设等。【解析】(1)图B所示区域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结合图A可推断植被类型从西北部的荒漠草原向东南部的森林递变。21*cnjy*com(2)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应考虑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3)从甲区域的位置特征看,降水量为400—530 mm,适宜栽培耐旱的草本植物及灌丛;位于河流支流的发源地,沟谷发育,注意立体开发和治理等。方法3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2.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的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热带雨林破坏有一定关系。21教育网(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1—2题。面积(1 000公顷)年度变化(1 000公顷)年变化率(%)1900200020051990—20002000—20051990—20002000—2005南亚77 55179 67879 239213-880.27-0.11东南亚245 605217 702203 887-2 790-2 763-1.20-1.301.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A.土壤含水率上升 B.地下水储量增加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A 2.D 【解析】1.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增长快,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平均水平较低,导致毁林开垦和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毁林现象并存。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毁林主要是人为的砍伐,良种对此无效。选A。2·1·c·n·j·y2.森林减少,会造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储量减小、地表径流变化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选D。方法4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湖泊面积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积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其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3.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15条溪流汇入,从1972年至今通过挖渠排水等措施改良沼泽增加草地8 000多公顷,载畜率为158.1%。【版权所有:21教育】(1)试分析曼扎塘湿地的形成原因。(2)近几十年来,曼扎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严重。请列举造成若尔盖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3)可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地保护曼扎塘湿地?【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多条河流汇聚;地势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2)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3)停止沼泽排水,逐步退草还湿;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控制载畜量。【解析】(1)湿地的形成主要从“来水”和“去水”两个角度分析。“来水”有降水、冰雪融水、径流输送和地下水补给等;“去水”主要有径流排出以及蒸发、下渗。图示曼扎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寒区,结合其自然条件分析湿地的成因。(2)高原湿地的人为破坏,主要是过度利用和人为改变湿地功能。如文字材料所示的挖渠排水,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载畜率高达158.1%等。(3)湿地的有效保护,要针对破坏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吉林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TOP20九月联考)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据此完成1—2题。1.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 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 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2.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①建设人工草场 ②控制载畜量 ③实施退耕还草 ④发展草原旅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B 2.A(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3—5题。3.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4.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A.夏季、春季 B.冬季、夏季C.秋季、夏季 D.冬季、秋季5.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A.气温高 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答案】3.D 4.A 5.B【解析】3.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对。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B错。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错。4.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错。5.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B对。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读图,回答8—9题。6.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B.哈巴格希大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7.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答案】6.B 7.B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8—10题。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9.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10.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林带建设,使林场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8.C 9.D 10.D(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期中联考)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读下表回答11—12题。 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21cnjy.com1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森林面积更广 B.光合作用更强C.年平均气温更高 D.温室气体更少12.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日较差不同 B.年降水量不同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D.绿色植物总量【答案】11.B 12.D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1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3.C 14.B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15.【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解析】(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2)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路基和轨道,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影响列车运行安全。(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1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6.【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