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8张PPT。2008届物理选修3-5复习建议南京师大附中 刘文庆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解读一、08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物理科选修3-5部分二、08江苏考试说明和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增删部分对比三、08、07江苏新旧考试说明的对比四、08江苏考试说明和率先进入新课程省份考纲对比一、08江苏考试说明 3-5部分一、08江苏考试说明 3-5部分 共16个知识点:Ⅰ级要求15个, Ⅱ级要求1个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相当。 Ⅱ.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 相当。二、08江苏考试说明和人教版教材内容对比08江苏考试说明没有增加教学内容,删除内容: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德布罗意关系式的定量计算、电子的发现、激光的产生、探测射线的方法、半衰期公式的定量计算、粒子和宇宙。 三、08、07江苏新旧考试说明的对比新说明中增加: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的辐射,康普顿效应,概率波、不确定关系,新说明中删除:冲量,动量定理,粒子散射实验,光子的发射和吸收,氢原子的电子云,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新说明中降低要求: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原子的能级,核力与结合能、质量亏损,从Ⅱ级降为Ⅰ级。德布罗意波定量计算不作要求,半衰期定量计算不作要求。四、与07山东、广东新考纲(指定选考)对比 07山东、广东新考纲:第二部分 复习教学建议一、命题趋势猜想二、复习应对策略三、教学时间安排四、典型问题教学 近几年考试热点回顾动量部分:常以计算题出现,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常以压轴题出现。近代物理:常以选择题出现,突出考查了概念及模型的理解、记忆及在现代科技中的简单应用;也常以信息题形式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试题面孔新。一、命题趋势猜想近代物理考查的知识热点为:(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2)a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原子核式结构。(3)氢原子的能级图的理解。(4)原子的能级跃迁与光子的辐射与吸收。(5)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三种射线的特性。(6)核反应方程的书写。(7)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8)核反应与力学、电磁学等知识的综合应用。(2003年江苏卷)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能级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式中、2、表示不同能级,A是正的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答案:C)A、 B、 C、 D、(04北京17.)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太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答案:B)A. 40.8eV B. 43.2eV C. 51.0eV D. 54.4eV (05江苏卷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10-27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J,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l=1.82×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答案: C ) (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J (2007江苏卷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α粒子 (2007江苏卷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答案:C ) A.h(γ3-γ1 ) B.h(γ5+γ6) C.hγ3 D.hγ4(2007江苏卷7)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答案:BD )A.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 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C.质量为10-3 kg、速度为10-2 m/s的小球,其德 布罗意波长约为10-23 m,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 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D.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 德布罗意波长一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 (2007江苏卷8)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到10m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一、命题趋势猜想《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评价建议:“物理课程的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关注、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评价要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以及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概括起来讲就是三维目标和五个“有助于”。 08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1.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材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有利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原则与实施。一、命题趋势猜想命题趋势猜想题型:为简答题 ,可能是填空、问答、填图、小计算的2-3个小题拼盘,增加了命题自由度。(新是形式)难度:为了体现选择性、公平性,不出现难题,三个模块难度力求相当。(易中见难)内容:近代物理部分考查热点不会太大变化,新增加考点内容黑体和黑体的辐射、康普顿效应、概率波、不确定关系要足够重视;动量部分变化较大,往年复杂过程的动量与能量综合的压轴计算题不可能出现,微观粒子碰撞、核反应模块内综合小题可能性较大,跨必修1、2选修3-1、2模块综合题即使出现也不会难。(稳中出新)命题趋势猜想 (07宁夏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在小球的前方O点处有一质量为m2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B均向右运动。小球B被在Q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A在P点相遇,PQ=1.5PO。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求两小球质量之比m1/m2。(好题)(07山东卷)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给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减速剂。中子在重水中可与12H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612C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云室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于核在云室中发生一次 衰变, 粒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q,其运动轨迹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现测得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试求在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分析与解 该衰变放出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R与运动速度的关系,由洛仑兹力和牛顿定律可得 ①由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得(衰变过程亏损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②又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则粒子和剩余核的动能都来自于亏损质量即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二、复习应对策略1.注意复习策略,思想高度重视,力争全拿满分;2.明确教学要求,整合教材资源,构建知识体系;3.重视过程方法,形成思想观念,提高科学素养;4.利用形象思维,理解概念规律,建立物理模型;5.加强实验探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6.猜想试题结构,注意控制难度,提高练习效率。1.注意复习策略,思想高度重视,力争全拿满分;不出现难题,三个模块难度力求相当。能力要求不高,关键态度问题。近代物理以记忆的知识为主;试题难度不大,或是课本知识的直接应用,或是在对课本知识理解后的简单分析和简单计算. 全体同学都要重视,全卷10%,12分非常重要,尤其基础薄弱学生群拿住基本分是保B基础和前提,宁可舍弃压轴题最后一问(田忌赛马)。2.明确教学要求,整合教材资源,构建知识体系;对照《考试说明》,结合不同版本教材,落实知识点。以注重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为主.扎实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这首先要把握重要概念、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典型习题加以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①重在理解,对基本概念和规律要弄清;②重视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思考与讨论;③重视课本中的插图、阅读材料;④重视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才能做好实验题;⑤教学必须以大纲、说明为本,坚决不做无用功。(2007年全国理综Ⅱ24、)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氨(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氨核和氦核的质量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氦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 u等于1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氦核的质量分别为1.0 u和14 u。)电子发现汤姆孙枣糕模型其他原子光谱薛定谔电子云模型 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行星模型氢原子光谱玻尔量子模型实验事实模型简图理论假说2.明确教学要求,整合教材资源,构建知识体系;3.重视过程方法,形成思想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微观领域问题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事实出发,经过分析总结,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再经过实验的验证,并发现新问题,修正假设,如此循环,使认识不断进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去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还要去深刻体验人们研究不能直接感知的那些事物所应用的科学方法,如:测定比荷法、粒子散射实验法、光谱分析法、类比法等。 3.重视过程方法,形成思想观念,提高科学素养注意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科学家们是针对怎样的物理现象或事实提出原子模型的?2.科学家们是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该模型或假说的?这个实验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实验的结果是什么?3.思考科学实验对理论发展、完善的促进作用。同时,感悟科学家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3.重视过程方法,形成思想观念,提高科学素养绝大多数α粒子不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向弹回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在原子内部碰到了比α粒子质量大很多的物体库仑作用力很大,正电荷电量集中实验现象实验推论3.重视过程方法,形成思想观念,提高科学素养4.利用形象思维,理解概念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光电效应规律,原子、原子核部分比较抽象,不确定关系,与传统力学确定性相悖,理解难度大,观念转变难!可以用一些类比、比喻的方法,还可以重放图片、动画,帮助建立模型、理解概念。 运用类比、比喻:汤姆孙原子模型---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核式结构好象微型的行星系α粒子打中电子几乎不受影响,好象子弹击中空气中尘埃。原子中的原子核是原子的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好象大教堂里的一只苍蝇。原子特征谱线象超市商品条形码,独一无二。电子跃迁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就象在梅花桩上行走,力道要恰到好处。电子轨道是电子出现几率多的位置,好象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做电子云。 4.利用形象思维,理解概念规律,建立物理模型探究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门探究验证动量守恒5.加强实验探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探究方案二:摆球、量角器探究验证动量守恒探究方案三:打点计时器、小车探究验证动量守恒探究方案四:斜槽 小球 平抛装置探究验证动量守恒探究方案五:气垫导轨、闪光照片探究验证动量守恒6.猜想试题结构,注意控制难度,提高练习效率。选做模块部分的复习,面要铺开(不能圈重点!),难度估计为中、低档。例题与习题的量与度要严格控制,不可深挖。压轴题不会出在选做模块。使用复习资料时教师事先必须筛选试题。但选做模块与必做模块不排除综合。认真研究参考新高考试卷(见附录2),虽然分值比例及能力要求不全相同,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超纲根据量子理论,光子不但有能量E= ,而且有动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是普朗克常量,是光子的波长,既然光子有动量,那么,照射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1)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103W,射出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1.00mm2,当它垂直照射到某一物体表面时,对该物体产生的光压的最大值是多少?(2)有人设想在遥远的宇宙探测中用光压为动力推动航天器加速,给探测器安上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在地球绕太阳轨道上,每平方米面积上得到太阳光的功率为P=1.35kW,探测器质量为M=50kg,薄膜面积为,那么,探测器得到的加速度多大? (答案:6.67Pa )*偏难(2004江苏)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他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位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的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被电离的电子称内转换电子),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能将能量交给内层电子,(如K、L、M层电子,K、L、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使其电离,实验测得从原子的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EL=1.399MEV,EM=1.412MEV,则可能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为:( 答案:A、C)A、0.013MEV B、0.017MEV C、0.076MEV D、0.093MEV 三、教学时间安排四、典型问题选讲略见附录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