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解题特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理解题特点

资源简介

浅 析 “白 气”
大祥区板桥学校 蔡建国
许多同学在分析热学中有“白气”的题时,总以为“白气”是气体,或把“白气”说成水蒸气,这是概念上的错误。
物理学上,把水的汽化、冰的升华而散布在空气中的大量水分子总称为水蒸气。眼睛是看不见分子的,人眼能直接看到的烟雾和粉尘,都是由无数的分子结合成的小液滴或粉尘(固体小颗粒)。大量的小液滴或粉尘悬浮在一定的空间,成为我们看见的“白气”。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也不是气体。下面举例说明。
例1,夏天,打开电冰箱的门,会看见冰箱门口冒出白色的烟雾,试解释这一现象。
错解:①烟雾是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②白色烟雾是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无数小水珠形成的。
错解原因:①是错把“白气”当作水蒸气。②是没掌握液化要放热的规律。
[分析]:本题的研究对象的电冰箱门内的空气,它的温度低于气温,叫“冷物”。(用“三步法”解答如下,下同)
解:①夏天,冰箱内温度低于气温。②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箱门口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③无数小水珠悬浮在冰箱门口,形成烟雾现象。
例2,冬天,井水为什么会冒白气?
[分析]研究对象是井水,冬天的井水的温度高于气温,是“热物”冒白气。
解:冬天,井水温度比气温高。井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无数的小水珠从水面产生,出现冒白气现象。
例3,我国北方的冬天,早晨起来常看见房子的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试解释这一现象。
[分析]研究对象是窗玻璃。能结冰,隐含了窗玻璃的温度低于0℃时,是“冷物”。
解:北国的冬夜,气温很低,当窗玻璃的温度低于0℃时,房子里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无数小冰晶聚结成较厚的冰花。因外界的水蒸气温度低,不能在窗玻璃上放热就不会凝华,所以只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可知:冒白气的原因有两类:
1冷物冒白气(或结冰),都是研究对象本身温度低于环境气温,空气中形成“白气”;附着在物体上则成为水珠(或冰霜)
2热物冒白气,都是研究对象本身温度高,水汽化(或升华)产生的气体,遇到冷物液化(或凝华)而成小水珠(或小冰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