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广州二模分析会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8广州二模分析会资料

资源简介

08广州市高中物理综合测试(二)试卷简析及复习建议
一、广州2008物理综合测试(一)、(二)考查知识点对比
题号
涉及知识点(综合测试(二))
涉及知识点(综合测试(一))
1
曲线运动的条件、电场力
光电效应、万有引力定律、电磁场理论、玻尔理论
2
匀变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核反应方程
3
库仑定律、力与物体的平衡
力的合成
4
原子核、核反应方程
匀速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5
玻尔理论、氢原子光普
磁场、磁感线、磁感应强度
6
动量、功、动能
理想变压器
7
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传感器
8
牛顿运动定律
自由落体运动
9
交流电的瞬时表达式、有效值、最大值、电功率
平行板电容器
10
平抛运动
楞次定律
11
磁通量、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
库仑定律、力与物体平的平衡、牛顿第三定律
12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动能定理、平行板电容器
功、动能及动能定理、动量及守恒
1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想气体状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
14
光的全反射、光的波动性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5
实验:描绘小灯泡伏安曲线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6
实验:游标卡尺读数、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上数据处理
实验: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7
万有引力定律
原子核式结构、万有引力定律
18
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安培力、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
19
(1)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2)电功、电功率、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电场线、电势差、电势能、动能定理
20
牛顿第三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电场力及其做功、电势能、动能定理、动量守恒
洛仑兹力、电场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机械能守恒、圆周运动、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21
自由落体运动、胡克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弹性势能、动量守恒定律、速度图象、牛顿运动定律
将这两次考查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主要是方便在最后阶段复习“查漏补缺”。通过比较会发现,还有一些内容没有考查到或考查的力度不够。如:物理必修1中的“矢量和标量”、“超重与失重”;物理必修2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之间的转换关系”、“离心现象”;物理选修3-1中的“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静电场”、“示波管”;物理选修3-2中的“焦耳定律”、“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自感、涡流”、“远距离输电”;3-5中的“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能、质量亏损”、“放射性的防护”、3-3中的“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3-4中的“受迫振动和共振”;……等等这些“Ⅰ”要求的知识点,虽然这些知识不是物理学的主干知识,但不能排除高考不考。复习时不一定讲得很深、很透,但一定要涉及到,尤其是那些新增的内容,如““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的内容,现在市面上的资料或“题海集”中都找不到相关的试题,教师不在高考前讲一讲,如果高考真出到这个内容的题目,其惨败可想而知。
在实验方面,有“螺旋测微器的使用”这个基本仪器的使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这两个探究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两个验证性实验等,没有在两次测试中涉及,复习时不要忘了。
二、广州2008物理综合测试(二)试题编制的基本思路
这次试题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对照综合测试(一)的知识点,采用“互补式”的方法来编制,从知识点、题型、设问方式、考查能力等方面进行“互补”。尽管这样做了,相信仍然挂一漏万,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当中补充完整。
如综合测试(一)在考查选做题时涉及的知识点有:3-3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3-4的机械振动和波,而且只有填空题这一种题型,综合测试(二)进行了“互补”:3-3的热力学第二定律/3-4的全反射和光的波动性,题型上丰富了许多,有问答、解释现象和计算。但这样仍然觉得不够全面,因为还涉及相关内容的实验题没有体现。
又如,综合测试(一)没有涉及讨论题,综合测试(二)在最后一题设置了讨论题型。
综合测试(一)要求用文字作答的要求不高,综合测试(二)明显增强这一能力的要求。2007年《广东省高考年报》(物理)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从第13题、15题的文字作答情况分析更是令人惊讶地感到:阅读与文字表述能力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呼吁,还是没能解决好。
综合测试(一)的实验题均是教材中所要求的,综合测试(二)设置了一道“迁移”题,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这是一个描述性实验,即学生虽然没有做过,但通过描述,学生如同在看别人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人的实验意图和目的以及处理相关问题。这种描述性实验也是近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复习建议
1.把握试题的难度
我们可以从2007年《广东省高考年报》(物理)的分析中,预测广东省2008年高考物理的难度。07年: 08年:
由此可以看出,08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只是对题型进行了调整,难度并没有调整,与07年的难度是一样的。所以在最后这一个月的复习过程中,一方面,不要由于减少计算题而降低复习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不要由于减少计算题数增加了每道计算题的分值而拔高复习的难度。保持07年的难度肯定处于有利位置。
2.抓好“三个中等”
“抓好中等生”、“做好中等题”、“拿足中等分”这是广州高考复习的传统验和优势,这个策略管用50年。2007年《广东省的高考年报》(物理)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如何让考生,特别是中等程度的考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是适用新课程标准下新高考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认可这种提法,并且广州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并抓落实,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用好这一宝贵的经验。虽然2007年《广东省的高考年报》(物理)中说到:2008年的高考绝不会走回头路,但前面的路也不过如此,那就是抓好“三个中等”。
3.设计“新题型”专题训练
2008年物理科《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很多新题型和实验的题型示例,这个变化要引起我们的够重视,2007年的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没有很好地体现考试说明中的一些思想和改革意图,但并不能保证2008年不会体现,我们的两次综合测试也没有完全体现其中的一些变化,《考试说明》不是拿来跟大家开玩笑的东西,2007年《广东省高考年报》(物理)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好好地品味一下:2008年的高考绝不会走回头路,因此,我们要做好备考工作,首先就要认识到这一点,从本质上抓起,通过对2007年考卷的剖析来理解新课标的实施,总结经验,及早做好备考的准备。如设计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或填写表格中需要测量物理量的名称,这种题型在《考试说明》中出现了,但曾未考过,市面上的“题海”里也未曾见过,我们各地的那么多“模拟”题也未涉及到,所以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老师要在新题型方面开设一个专题训练,给学生补补课,试题不一定很难,但要让学生开开眼界,让学生有事先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考前就知道这类题型的答题“行规”。那怕就《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那些曾未考过的新题型,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教师进行相应有讲解也行。
4.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
有经验的教师很明白,到了高三复习,尤其是最后阶段,总会有两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是教师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教给学生,一是学生总是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你是如何来处理这两个问题呢?这是一个教学策略问题,并且很体现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我个人更倾向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因为最终是要靠学生上考场去考试,只有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让学生考好。在高中三年中,其实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少了,更何况知识是教不完的,再给我们三年的时间,我们仍然觉得没有教够。所以在仅剩下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要想尽办法尽可能多地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在高考前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其想尽办法来让学生多拿几个分,不如静下心来帮助学生少丢几个分。看看2007年《广东省高考年报》(物理)中给出的考生答卷错误分析,就会发现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丢分也是很可惜。
另外,在剩下一个月的时间里,讲评试卷时,不要讲:这样答不规范、那样答会丢分、怎样怎样会扣分……等等之类的话,只要教学生:怎样怎样做可以得分、这样做很好、那样做很有创意……等等之类有正确导向的话。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物理科
2008.4.28
课件22张PPT。高三物理复习点滴谈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陈信余
E—mail:cxypw389@126.com
2008.4内容提要2.对08广东省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几点思考1.08广州”二模”试题设计思路3.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4.试题编制的几种惯用方式5.调整学生的应考心态、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一、08广州”二模”试题设计思路:”互补式”题型
一模选做题 二模选做题 题型及能力要求:
问答、解释现象和计算题型及能力要求:
填空知识
能力要求
知识点:13。理想气体状态议程、热力学第一定律 知识点:13。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识点:1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点:14。机何光学及光的本性一模没有设计讨论题一、08广州”二模”试题设计思路:”互补式”二模最后一道题要进行讨论题一模实验以课本为主二模设计了一道迁移实验一模对文字答题的要求很低二模对文字答题的要求大大提高。13/14/15/16题 2007年《广东省高考年报》(物理)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从第13题、15题的文字作答情况分析更是令人惊讶地感到:阅读与文字表述能力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呼吁,还是没能解决好。一、08广州”二模”试题设计思路:”互补式”通过”互补式”设计思路有利于“查漏补缺”选做题没有涉及实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3-3没有涉及分子动理论有一个新增内容容易被忽视:“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两个探究实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探究动能定理两个验证实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力度不够二、对08广东省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几点思考1。试卷结构和题型发生了变化,涉及的内容比例也做了相应变化2。试题难度的预测。主观上:逐题难度不变,整套试题难度比去年略有下降。这种下降是通过题型结构的变化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每道试题本身来实现。2007年年报选择题:40×0.75=30110×0. 5=55非选择题:总分:85满意度:不满意2008年按同样方式计算选择题:48×0.75=36102×0. 5=51非选择题:总分:87满意度:追求:88~89所以,复习时不要随意降低难度,也不要随意拔高要求。3.虽然逐题试题难度不变,但《考试说明》中的一些理念没有在2007年的高考中体现。二、对08广东省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几点思考 如设计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或填写表格中需要测量物理量的名称,这种题型在《考试说明》中出现了,但曾未考过,市面上的“题海”里也未曾见过,我们各地的那么多“模拟”题也未涉及到,所以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老师要在新题型方面开设一个专题训练,给学生补补课,试题不一定很难,但要让学生开开眼界,让学生有事先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考前就知道这类题型的答题“行规”。那怕就《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那些曾未考过的新题型,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教师进行相应有讲解也行。二、对08广东省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几点思考 如图所示,某同学想估测圆珠笔里面小弹簧在圆珠笔尾端压紧情况下的弹性势能。请帮助完成实验:
(1)实验所需的器材:
(2)实验中需要一个数据记录表,请填写出记录表的测量物理量的名称。(也可以要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填写记录测量物理量的名称)
(3)写出完成实验的步骤。
(4)用所测得的物理量来写出圆珠笔尾端压紧时小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的表达式。三、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1.画图题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物理现象或物理思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和思维品质.请在图9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请你根据第二种表述完成示意图10(b)。 05年的的能级图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走向示意图三、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06年画平抛运动的轨迹图07年在图12(a)、(b)中分别画出射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这种试题很有特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试题很基础,难度不大,但不注意却丢掉不该丢的分。中学物理中还有哪些学过的图线没有画呢?电场线、等势线、磁场线、α散射图等等。建议最后复习级阶回归课本。三、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2.讨论题讨论题的特点是有一点开放性,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中养成解题后进行相关讨论的习惯。05年高考试题06年高考试题07年高考试题07年高考试题讨论一般有两类:一是物理条件类的讨论;二物理现象类的讨论,如:碰撞后继续向前运动或返弹回来三、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3.空间立体结构题转换空间结构、空间想象能力;也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表现。07高考试题06高考试题三、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广州一模试题这种空间变化的思想源于教材中演示简谐 振动图象的装置三、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4.组合题所谓组合题就是将课本中难度不大、要求不高,但属于重点内容的不同知识块的知识点、例题或习题进行拼接、组合成新的题型,从而针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组能力、创新能力来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今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计算题减到4道,且分值为67分,即平均每道17分,可以肯定综合程度会进一步加大,综合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1)是组合题;(2)是在同一情境下,多个设问方向。如一个“嫦娥”可以是万有引力的相关计算,也可以是在变轨问题上设计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还可以涉及燃料喷射时的动量及其守恒。 三、近几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5.其它 05、06、07的这三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左边是平行板电容器,右边是磁场。虽然07年的平行板是非电场,但也改变了速度,类似电场的加减速。这种特点和出题风格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种题的解法也很有规律,即:左右各自遵循自己的物理规律,然后寻找两者是如何联起来的组合、改编和翻译四、试题编制的几种惯用方式组合、改编和翻译四、试题编制的几种惯用方式组合、改编和翻译四、试题编制的几种惯用方式翻译后又改编 。两球重新平衡后,机械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与烧断前相比改变了多少? 介绍这种编题方式的目的是:1。让我们在复习选编练习时有一个方向。习题训练不在多,而关键是教学时是否教会最基本的思考方式,是否能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综合试题的最基本方法。
2。坚信我们平时的教学方向没有错、我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也一定会有收获的。5.调整学生的应考心态、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1.课堂教学的主张: 即:重视基础知识,立足课堂教学2.经验证明学生考得好的几个条件(1).扎实的基础(基础不一定是简单的)(2).典型的例题训练(作为学生思考的依据)(3).良好的心理基础+课堂3.训练的四个要素(1).时机(3).训练的过程(2).选题(4).反思训练前抓选题训练过程抓细节训练后抓反思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联系教材5.调整学生的应考心态、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4.学生做题的五个级梯懂5.考后讲评试卷的策略改卷要快讲评要短5.调整学生的应考心态、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6.只作正面引导7.抓好“三个中等”“抓好中等生”、“做好中等题”、“拿足中等分”这是广州高考复习的传统验和优势,这个策略管用50年。2007年《广东省的高考年报》(物理)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如何让考生,特别是中等程度的考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是适用新课程标准下新高考的一个基本问题。 高三物理教学成绩的取得,需要教师的经验、激情、智慧和勇气。我们坚信,奇迹是人创造的。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