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导学案年 级六年级学 科品德与社会审 核主 备 人授 课 人学案编号学生姓名组 名授课时间课 题6.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课 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创造的世界之最以及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增强安全用火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和自信心。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初步形成探究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难点】知道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初步形成探究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学 习 流 程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自主学习】1.搜集有关北京人使用火.甲骨文,以及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2.了解关于河姆渡、半坡遗志发掘出水稻和粟的种子情况的资料。【展示交流】阅读教材第31页有关“元谋人”和“北京人”的两个自然段。与“火”有关的成语 。 “火”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哪些方法来取火?火在生活中如此重要,我还知道最早使用天然火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用什么方式取火?【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教材第31页“最早的水稻和粟”,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谁种植和栽培出来的。 【达标拓展】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说说“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2、170万年前,( )已经知道使用火了,( )不但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学会了如何保存火种。( )的用火遗址迹被中外史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明。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 )和( )的国家,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世界各地的( )都是由我国传入的。《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补充资料)《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导学案年 级六年级学 科品德与社会审 核主 备 人授 课 人学案编号LP-306学生姓名组 名授课时间20141010课 题6.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课 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创造的世界之最以及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探究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难点】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学 习 流 程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自主学习】1.准备丝绸制品,服装.布料.丝巾.被面.布头等均可,并向家长询问有关这件丝织品的故事。2.书写一幅书法作品,字数不限,要求是本人独立完成。3.制作“丝绸之路”示意图。【展示交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和丝织的国家,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国古民族就熟练地掌握了养蚕抽丝的技术和针织的本领。中国曾被外国文学称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成为中华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就我向大家讲述一个与丝织品的故事。【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31页内容,画“丝绸之路”示意图:长安—— —— —— —— 想一想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抢答有关“丝绸之路”的问题。1、“丝绸之路”开通的年代是什么时候?2、“丝绸之路”起点、终点在哪?3、为什么外国学者称中国为“丝绸之路”?4、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观察、阅读教材第34页的“资料卡”和“商朝甲骨文”的插图。回答:1、原始人在太阳落山之后回到自己的洞穴中会不会读书写信?为什么?2、没有汉字,祖先们怎么记事呢?你知道哪些古人的记事方法?3、我概括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4、感受汉字的特点 。展示自己写好的“书法”作品,并读出内容。 【达标拓展】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有世界之最,今后我们要搜集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1、中国被誉为( ),2000多年前,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经( )和( ),运往( )转运到( ),这条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2、商朝灭亡以后,都城逐渐变为废墟,后代称为“( )”,我国有文字刻考证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的。3、我国早在( )多年前的商朝,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种文字被后人称为( ),汉字的发展经过了:( )、( )、( )、( )、( )、( )、( )等演变过程。 (书法欣赏)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