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与中考改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与中考改革

资源简介

课件94张PPT。青岛初中物理教学及中考改革汇 报 提 纲1.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基本结构2.青岛市初中物理在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做法3.青岛市初中物理中考改革及试题简介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基本结构建立学科结构的重要性 教学改革及中考改革落实教研活动学科骨干队伍研讨会各种示范课开放课堂帮扶学校青年培训中考复习…………学科结构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组织结构图青岛市教研员全市课改教学和教研专家顾问组(老教师)学科结构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学科有结构学科有战斗力实现市教研员:头脑、思路领导成员:实施、落实为教学改革做好准备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在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做法青岛市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教学改革的目的实现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键(主体)(载体)(方向)实现教改思路的具体方法如何实现办法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教学能力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为主体的教改思路实现提高青岛市对教师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程序策略方法教学行动指南青岛教学模式研究分类整体教学模式反馈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青岛市初中物理整体性教学模式1.“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2.“讨论·实验·探究·创造·评估”五位一体教学模式3.透镜式教学模式“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模式五环节模式案例——声音的发生与传播“讨论·实验·探究·创造·评估”探究→评估创造→评估探究→评估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讨论 · 实验讨论 · 实验讨论 · 实验…………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讨论·实验·探究·创造·评估”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案例——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评估总结探究过程一般性练习创造性练习:实际应用评估总结练习情况讨论猜想、实验检验讨论总结讨论总结讨论练习边讨论实验边创造透镜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透镜作用)(创造性思维)发散——会聚——发散——会聚……(《透镜式教学法》 )透镜式教学模式案例——液体压强规律教学过程教师作用学生思维情境引入凹透镜发散形成课题凸透镜会聚讨论猜想凹透镜发散形成假说凸透镜会聚设计实验凹透镜发散形成方案凸透镜会聚分组实验凹透镜发散归纳结论凸透镜会聚………………青岛市初中物理反馈教学模式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大循环单反馈模式探究问题1反馈练习1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探究:声音由振动发生反馈练习1青岛市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科学哲学与物理探究建模》中的几十种模式探究教学和探究模式建构了几十种探究模式问题—收集资料—分析—结论科学归纳模式几种青岛市常用的探究模式1.实验——数学探究模式
2.渐进实验——理想化推理探究模式
3.问题——解决探究模式
4.问题转换探究模式伽利略:实验——数学探究模式——研究串联电阻规律渐进实验——理想化推理探究模式 ——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理想化方法 系统演化思想劳丹:问题——解决探究模式拉卡托斯:问题转换探究模式——研究牛顿第一定律一节课是由诸多教学模式组成一节完整新授课的模式组成反馈模式探究模式五环节模式……教学行动指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工具以探究为中心“13维一体教学模式”构想探究青岛市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学习知识方法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青岛方法要求分类体会一些学习程序(过程)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探究要素研究方法收集信息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工具让学生体会一些学习程序学习程序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学生)(教师)不同探究模式培养学生不同思维方法(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科学归纳探究模式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实验数学探究模式
(3)培养学生理想思维:渐进理想化探究模式
(4)培养学生创造思维:问题解决探究模式
(5)培养学生转换思维:问题转换探究模式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方法1.学会一些探究要素2.学会一些研究方法3.学会一些收集信息方法(上述方法均作为中考内容)让学生学会一些探究要素11个1.提出问题2.收集事实3.假说建立过程要素分类——假说比较——假说类比——假说4.建立假说5.反驳6.修订假说7.推论8.设计实验9.进行实验10.归纳分析11.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一些研究方法1.学会一些物理研究方法2.学会一些创造技法学生必须掌握的物理学研究方法7种(最早学习济宁经验)方法举例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法比较法类比法分类法模型法通过铁粉排列显示磁场做功、热传递改变内能蒸发、沸腾异同点由速度联想到功率将汽化分为蒸发、沸腾引入“光线”概念当电阻一定时研究电流和电压学生必须掌握的创造技法8种方法举例等价变换法放大法缺点列举法缺点利用法换元替代法组合法拟人类比法用玻璃管水位显示瓶的形变导线长,缠绕,制成螺线管电流大,火灾,制成电炉子用冰代替玻璃制成透镜瑞士军刀想象自己是分子“电生磁”想到“磁生电”逆向思考法压强定义、公式、文字变换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方法方法举例 表格法图像法维恩图知识树额外功机械能扇形图GmO有用功总功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小结:青岛市教学改革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方法教师学生关键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课程改革实现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能力学习能力青岛市中考改革及试题简介青岛市中考改革的基本思路中考的目的评价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考试卷试题无法直接考查考查潜移默化青岛市中考试题的命制原则1.试题的内容要求2.试题的命制方法青岛市中考试题的内容要求试题的内容要求平日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人教版《物理》《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具体化+青岛特色平日的教学要求命制试题的内容要求《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特点教学要求特点保留主要内容结构增加联系实际内容注重初高中衔接方法要求变次要为阅读举例牛一律、欧姆定律液体压强规律、蒸发快慢因素内容:凸透镜成像作图……方法:受力分析……计算:串并联电路计算……物理方法7种、创造技法8种探究要素11个乐音三要素、热机……青岛市中考试题的命制方法盖房子试题的命制砖、瓦、石块各种房子30种题型要素组合组合各种试题最小的题目单元——30种题型要素题型要素举例概念要素实例要素作图要素……想象能力要素科学方法要素应用联想要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判断内能概念是否正确下列增大摩擦的例子是请完成如下的光路……若摩擦消失,下列能发生下列运用缺点列举法的是说出厨房中两个物理知识……试题的命制——题型要素的组合不同题型要素组合不同的综合试题t温/℃t时/min0205CAB100g晶体熔化图像。则:
1.这种晶体是 ;
2.第3min物质是 态;
3.BC段物体吸热 J。图像要素+收集信息要素+实例要素+计算要素青岛市常见的8种题型8种题型说明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填空简答作图计算回顾实验探究进一步探究设计制作问题解决传统题型新题型四选一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填空解释说明现象动手做图运用公式计算学过的实验和探究没有学过的知识的阅读探究设计创造、解决实际问题回顾实验与探究题举例甲 如图是研究牛一律的装置。请回答:
1.小车从同高度运动是为了 ;
2.小车在甲乙丙所受摩擦依次 ,速度变化的越 。乙丙考查学过的实验技能学过的探究方法学过的相关知识回顾进行过的实验和探究进一步探究题举例 电阻与温度关系近似为:
R=R0(1+at)。则:
1.a﹥0的材料,随温度升高,材料的电阻将 ;
2.图像中的图线 表示金属电阻有关规律。阅读未学知识ROtab材料a/℃铝铜碳铁0.00390.00393-0.00050.0050考查阅读自学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等价变换法探究能力、探究方法知识迁移能力设计制作、问题解决题举例 给你一个玻璃杯、一只吸管、橡皮膜、胶带、绳、刻度尺。
请你制作一个可以粗略比较大气压强的装置。通过设计、解决考查创造力科学方法知识综合、迁移青岛市中考试卷的基本要求项目易:中:难=4:4:2要求考试时间分值100分90分钟难度系数0.60~0.65难度比例计算题分值﹤30分拓展题分值﹤20分08青岛市中考试卷的基本结构第一题:单选卷Ⅰ卷Ⅱ第二题:不定选专题一:热光专题二:力专题三:电专题四:综合专题五:创探回顾实验探究应用知识解题进一步探究回顾实验探究应用知识解题进一步探究回顾实验探究应用知识解题进一步探究综合问答综合作图综合计算设计制作、问题解决进一步探究问答作图计算问答作图计算问答作图计算50分20分70分30分18分12分9个题型要素4个题型要素2008年青岛市中考物理试题(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晓丽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卷(I)的答案需要涂在答题卡上,卷(II)的答案需要写在本试卷上。
2.请务必在本试卷密封线内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指定位置填写座号!二○○八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题卷(Ⅰ)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1.实例要素 2.实例要素 3.作图要素
4.图像要素 5.应用联想要素 6.推理要素
7.计算要素 8.想象能力要素 9.科学方法要素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真空不能传声 2.下列能量转化的实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太阳能电池发电
B.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C.电灯发光
D.弹弓将石头弹出●●3.下列关于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G
m
O
G
m
OG
m
O
m
G
O
A.B.C.D.4.下列图像,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5.下列生活、生产实例与所包含物理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墨水滴到水中,热水变色比冷水快,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的缘故
B.激光准直打隧道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C.司机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这是为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6.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所示放置,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则满足p<p0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8.假如河水的密度变为2.0×103kg/m3,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ρ海水=1.03×103kg/m3,ρ铁=7.9×103kg/m3):
A.船从河中驶入海中将沉下一些
B.提起同体积的河水用力较小
C.潜水员在河底会受到更大的压强
D.实心铁球在河水中仍然下沉 7.一只10Ω的电阻与一只0.1Ω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
A.等于1Ω B.小于0.1Ω
C.等于10.1Ω
D.大于0.1Ω小于10Ω ●● 9.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是模型法
B.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科学家却能利用噪声来除草,这是缺点利用法
C.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
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换元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0.概念要素 11.结构要素
12.分析要素 13.计算要素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重力对它做了功
B.改变电流的方向,同时对调磁体的N、S极,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不变
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越高,它的比热容越大
D.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90°,反射角也为90°● 11.下列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 ● ●
12.如图关于开关的控制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当S1、S2都闭合时,灯L2、L3发光
B.只闭合S2,灯L1、L3不发光
C.只让灯L3发光,应该只闭合S1
D.当S1、S2都断开时,灯L1、L3发光● ● ● 13.如图,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液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受的压强是200Pa
B.b点所受的压强是200Pa
C.a点所受的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之比为1∶4
D.b点所受的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之比为4∶5● ● 卷(Ⅱ) 实验·应用·探究·推理
(本卷满分70分)专题一:光与热
专题二:力和运动
专题三:电和磁
专题四:综合能力
专题五:创造与探究专题一: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4分,共3个小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7分,第3小题3分) 1.回顾实验和探究 ;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进一步探究。
1.回顾实验和探究:
(1)如图,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发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NO向后折,在NOF面上将 。
(2)在研究水沸腾实验中,晓丽得到如下数据:
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图像中图线___反映了上述实验过程。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右图中__所示。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锯木头时,对锯条 ,锯条的内能 ,温度升高。
(2)在图中完成物体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3)质量为500g的水加热到80℃,吸收了4.2×104J的热量,水温升高了__________℃,水原来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

小宇从《物理手册》中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 (1)当入射角i≥ 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图像中的图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判断: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可以达到100%。( )专题二:力与运动(本专题满分16分,共3个小题,第4小题5分,第5小题7分,第6小题4分) 4.回顾实验和探究 ;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6.进一步探究。
4.回顾实验和探究:
(1)如图,是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通过 知道动能的大小。 两次实验是为了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2)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 位置由静止滑下,先后滑到 、棉布、木板表面。其中让小车运动状态最难改变的是 表面。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增大__________。
(2)如图,物体M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3)体积为100cm3、底面积为10cm2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2×103Pa,则该物体的重力是 N,密度是 kg/m3。 6.进一步探究:
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硬度的大小可以用如图方法进行测试:
选择规定的淬火钢球,给它加载压力F,将它压到被测试的材料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载压力,就会在材料表面留下凹形压痕。如果用S凹表示凹形压痕的面积,用H表示材料的硬度,某次实验中对一些材料的测试数据如下: (1)硬度定义为: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 。可以用公式 来表示。
(2)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a、b、c、d四种材料的F-S凹 图像如上图所示,其中表示材料d硬度的图线是 。专题三:电与磁(本专题满分20分,共3个小题,第7小题7分,第8小题8分,第9小题5分) 7.回顾实验和探究;
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9.进一步探究。 7.回顾实验和探究:
小宇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则: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处。
(2)将实物电路连接好。 (3)实验中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V,为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该将滑片P向 端(填“a”或“b”)移动,使电压表示数达到3.8V,这时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与导线是 联的,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 定律,在相同情况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 。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大,因此产生的热量 ,所以电炉丝比导线热。
(2)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在下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3)一个标有“220V 100W”的灯泡接在照明电路中,灯丝的电阻是 Ω,该灯泡工作 h消耗的电能是0.1kW·h。9.进一步探究: 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 。
(2)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可用安培定律F =k来描述。其中,l为导线的长度,r为导线之间的距离,
k为比例系数。某次实验数据如下: 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比例系数k = N/A2。对于位置固定、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F大小不变,两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来表示。专题四:综合能力题(本专题满分15分,共3个小题,第10小题4分,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5分) 10.综合问答(2个小题);
11.综合作图(2个小题);
12.综合计算(2个小题)。10.综合问答题: (1)暑假,小宇到海水浴场游泳。请你运用2个物理知识分别解释其中2个现象。
(2)甲、乙、丙三球半径之比r甲:r乙:r丙 = 3:2:1,材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ρ丙 = 3:2:1,其中甲和乙为空心球。现将三个小球放在密度为3ρ0 =ρ丙 的液体中,静止时如图,甲球有一半体积在液面之上。则:
①三球所受重力之比G甲:G乙:G丙 = ;
②甲、乙两球空心体积之比V空甲: V空乙 = 。 (1)小宇是个健身爱好者,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练哑铃。他在正前方的墙壁上安装了平面镜a,可以看到身体正面肌肉的情况。他在a的旁边又安装了一块专门观察后背肌肉的平面镜b,如图所示(所给图为俯视图)。
①为了能够在b中观察到背部肌肉情况,小宇又找了2块平面镜,要求其中一块必须贴在墙壁上,请你完成这个光路图,并在图中标出光路中各入射角的度数。②另一块平面镜与背后墙壁的夹角是 。11.综合作图题: (2)电学黑箱表面有电源,灯泡L1、L2,电流表A1、A2,开关S1、S2、S3。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记录,在上面方框内画出电路图。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已有知识黑箱结构黑箱 (1)用n股绳子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力为G的物体。若动滑轮的重力为G0 ,忽略轴间的摩擦和绳重,求证:当该滑轮组不省力时,机械效率η≤1/n。
(2)如图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为0~15Ω。当滑片P分别移动到a、b两端时, R1消耗的功率之比为9:4,滑片P移动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
①R1的阻值;②滑片P移到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12.综合计算题: 专题五:创造与探究(本专题满分5分,共2个小题,第13小题2分,第14小题3分) 13.创造能力题(2选一);
14.进一步探究(1个小题)。 13.创造能力题:【注:(1)(2)两小题任选一题,两小题都答只批阅第(1)题!】
(1)晓丽发现妈妈经常忘记关掉厨房的窗户、水龙头、煤气开关、电磁炉开关。为消除安全隐患,她想设计如下电路:
在厨房门口安装红、黄两只灯泡。当煤气、电磁炉没有都关闭时红灯亮,都关闭时红灯灭;当窗户、水龙头没有都关闭时黄灯亮,都关闭时黄灯灭。
给你红、黄两只灯泡,一个定值电阻,4个开关,电源和导线若干,请帮她画出这个电路图(元件画在相应虚线框内)。 (2)给你一支平底试管(厚度忽略不计),一个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一把刻度尺。请你设计一个可以测量少量液体密度的装置。要求:
①画出实验装置图;
②写出测量过程,同时推导出液体密度表达式。ρ液 = ρ水(h1—h2)/h1ρ液 = ρ水h1/h214.进一步探究: 晓丽想要探究“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规律”,她首先做了如下实验:
如图,将托盘天平的左盘倒扣在支架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一袋绿豆源源不断地从同一高处撒到左盘上,发现天平指针偏转并保持一定角度,说明左盘受到一个持续的压力。
容器中气体分子碰撞器壁的现象与上述实验现象十分相似。可见,容器中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时也会对器壁产生一个持续的压力,而 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
(1)上述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 法。类比、转换(2)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①晓丽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简化:
a.容器为长方体;
b.容器中的气体分子不发生相互碰撞;
c.容器中气体分子分为6等份,每一等份中所有气体分子均与器壁的一个内表面垂直碰撞;
d.所有气体分子的速度均等于它们的平均速度v;
e.所有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均为完全弹性碰撞(详见②中“c”)。 ②已知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为n0。晓丽推导出了气体分子压强的数学表达式。她的推导过程如下:(请将推导过程填写完整)
a.单位体积中垂直碰撞到任一器壁的气体分子数n = ;
b.Δt时间内垂直碰撞到某一器壁ΔS面积上的平均分子数ΔN = ;
c.由于是完全弹性碰撞,因此ΔS面积上所受的平均压力F与Δt的乘积为:F Δt = ΔN · 2mv;
d.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公式为:p = 。n0 /6n0vΔtΔS /6n0mv2 /3(元认知方法)微元方法小 结课程改革教师骨干队伍教研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学生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整体 反馈 探究体会 学会教学能力学习能力检测中考改革中考思路命题方法内容要求30要素组合8题型试题中考试卷考试内容特色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