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子课文·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上面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你知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吗?探究 声是怎样产生的? 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声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敲鼓时鼓面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想想议议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吗?例如,蝉(图1.1-2)是怎样发声的?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图1.1-3是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唱片上的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声音的传播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探究●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猜想和假说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进行实验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但是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演示如图1.1-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空气也是传声的介质.如果云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地球上的动物大多具有听觉.声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图1.1-6).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事实或做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声速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小数据想想做做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通过评估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动手动脑学物理1.我们已经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电子课文·三 声音的特性 音调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音调(pitch)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探究●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图1.3-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分析和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或许你曾经注意过,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猫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猫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60Hz~65000Hz,狗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海豚能听到声音的上限是150000Hz.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还记得吗,本章开始时说过“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有些次声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想想议议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响度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探究●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图1.3-4,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物理学中用振幅(amplitude)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musical quality).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想想做做听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相同的声音,例如分别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dou).也可以听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如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有什么区别?演示观察波形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例如都发C调的1(dou),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想想做做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如果对自己的猜想有疑问,请到图书馆查找有关的资料,或者向老师请教,把问题弄清楚.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乐音 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例如歌唱家的歌声、演奏家演奏的乐曲声.人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从上面钢琴和长笛的波形图中可以看出,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乐器 为了欣赏各种乐音,千百年来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民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乐器.虽然各种乐器看上去千差万别,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但所有这些乐器的物理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乐器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打击乐器 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弦乐器 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管乐器 长笛、萧等乐器,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各种号也是常见的管乐器.动手动脑学物理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1.3-7).你能练着用它吹出一首歌吗?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4.小小音乐会.每人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出, 电子课文·三 声音的特性 音调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音调(pitch)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探究●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图1.3-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分析和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或许你曾经注意过,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猫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猫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60Hz~65000Hz,狗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海豚能听到声音的上限是150000Hz.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还记得吗,本章开始时说过“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有些次声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想想议议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响度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探究●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图1.3-4,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物理学中用振幅(amplitude)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musical quality).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想想做做听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相同的声音,例如分别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dou).也可以听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如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有什么区别?演示观察波形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例如都发C调的1(dou),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想想做做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如果对自己的猜想有疑问,请到图书馆查找有关的资料,或者向老师请教,把问题弄清楚.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乐音 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例如歌唱家的歌声、演奏家演奏的乐曲声.人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从上面钢琴和长笛的波形图中可以看出,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乐器 为了欣赏各种乐音,千百年来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民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乐器.虽然各种乐器看上去千差万别,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但所有这些乐器的物理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乐器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打击乐器 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弦乐器 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管乐器 长笛、萧等乐器,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各种号也是常见的管乐器.动手动脑学物理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1.3-7).你能练着用它吹出一首歌吗?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4.小小音乐会.每人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出, ??电子课文·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生物课上大家已经知道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图1.2-1).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的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想想做做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3.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科学世界 双耳效应 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你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但是如果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放大后播放出来,我们听到的就不再是立体的声音.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图1.2-3).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动手动脑学物理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关(图1.2-4).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的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关?2.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或查找其他资料,了解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性能指标.留心观察或向成年人了解近年来助听器的普及情况,试着找一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电子课文·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实际上,通过声所能获得的信息远不止这些.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它们甚至还能通过反射回来的声波判断出是蛾子还是苍蝇呢!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的例子.现在,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可以确定胎儿的发育状况(图1.5-4).声与能量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我们说,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声波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演示声波能传递能量吗?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在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吗?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把被清洗的物体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振动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动手动脑学物理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附近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天坛的许多建筑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学.?电子课文·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noise)则令人心烦意乱.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弱噪声?噪声的来源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个意义上说,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dB~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 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下表给出了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控制噪声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因此,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类?动手动脑学物理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doc 第三课.doc 第二课.doc 第五课.doc 第四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