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 五年级下册 21 《齿轮》 教学设计课题21 齿 轮课时1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又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利用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2.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提供新经验,会查阅书刊等信息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齿轮的特点和作用难点: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准备1.材料:支架、大小不同的齿轮、秒表、萝卜、吹塑纸、裁纸刀、细竹棍、泡沫板、三球仪、四驱车、削铅笔机。2.齿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小资料。活动过程设计活动1:生活中的齿轮第一步,阅读教科书p100---p101页。第二步,交流讨论:p100页这种特殊的轮子叫什么?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齿轮?第三步,出示自行车、钟表、摩天轮等图片,初步了解齿轮的特点。活动2:我会做齿轮第一步,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制作齿轮。材料准备:萝卜、裁纸刀。观察齿轮图片或实物,然后进行制作。提示使用刀具安全等注意事项。第二步,展示自制的齿轮。第三步,运行自制的齿轮。材料准备:自制的齿轮,支架,细竹棍通过齿轮啮合、运转找出自制齿轮存在的问题(齿面不圆、齿不均匀、轴心不在圆心等)第四步,补充介绍人类制作齿轮发展史,感悟制作齿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活动3:探究:齿轮有哪些作用呢?第一步,探究定向: (1)如何传递动力?(2)如何改变转动方向?(3)如何改变转动速度?第二步,设计方案。(1)引导:传递动力需要组合,组合后观察转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案例:a.组装两个大小一样的齿轮,转动其中一个齿轮,观察另一个齿轮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 b.组装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让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观察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 c. 组装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让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观察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第三步,材料准备:支架、大小不同的齿轮、实验报告单。 “齿轮作用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案例)组装方法我们小组的发现其他小组的发现是否传递动力是否改变转向是否改变转速组装两个大小一样的齿轮,转动其中一个齿轮。…………第四步,实验探究:按照方案把两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进行探究,动力可采用手指拨动,并做好探究记录。 第五步,交流收获:以实验记录单为引领,组织学生将实验中的发现进行表述与交流。教师小结:齿轮的作用: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活动4: 拓展:钟表的秘密第一步, 猜想。出示一个钟表,猜想钟表里的齿轮如何组合才能保证时针、分针、秒针向同一方向转动?(1)知识衔接:相邻齿轮转向相反。(2)提出问题:至少需要几个齿轮?应该怎样组合?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第二步,模拟。 (1)材料准备:齿轮、细竹棍、泡沫板。 (2)模拟、验证、展示。(案例) 课堂小结: 齿轮生活中的齿轮我会做齿轮齿轮有哪些作用: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齿轮的应用板书设计:齿轮1.认识齿轮2.制作齿轮3.齿轮的作用:4.钟表的秘密测一测:1.填一填:(1)齿轮具有 、 、 的作用。(2)日常生活中, 、 、 等物体中含有齿轮。(3)自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 。2.选一选:(1)摩托车、汽车的变速箱主要利用齿轮 的作用。A、传递力 B、改变转动方向 C、改变转动速度(2)完全相同的两个齿轮啮合在一起,不能 ,却能 和 。 A、传递力 B、改变转动方向 C、改变转动速度3.小法官:齿轮是一种传动装置,它能把自己的运动传递给另一个齿轮。 ( )学以致用拆解一辆四驱车玩具,研究一下里面有几个齿轮?他们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激活经验感悟智慧引出课题初识齿轮加深对齿轮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明确方向减少盲目适度引导减小梯度用记录单引领观察思路。渗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利用揭秘心里,增强探究兴趣。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