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轮复习备考建议(12月20号郑州会议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轮复习备考建议(12月20号郑州会议资料)

资源简介

课件62张PPT。物理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
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第一部分 考试大纲解读
考试性质:
选拔性考试
指导思想:
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命题要求: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一.关于能力要求的解读
1.理解能力:
(1)考纲要求: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①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条件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考题体现
①对物理情景、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理解
②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③对图象的理解2.推理能力:
(1)考纲要求: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2)考题体现:
①语言是推理和思维的物质外壳;
②数学是推理的重要工具。
3.分析综合能力:
(1)考纲要求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其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2)考题体现
①学会分析物理过程:七个W;两条主线:时间主线、空间主线
②学会等效物理过程:
③学会利用物理过程:
4.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考纲要求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2)考题体现
①函数问题
②图象问题
③几何条件
④求极值
⑤数学归纳法求通项5.实验与探究能力:
(1)考纲要求
①“四能三会”:能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②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2)考题体现
①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②基于规律的十九个学生实验的考题;
③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二.关于考试范围和要求的解读
十七个单元,131个考点
解读之一:强化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分值在100分左右。
核心考点:
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t=V0+at,S= V0 t+at2/2,Vt2-V02=2aS。V-t图。
考点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考点18: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31: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考点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考点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考点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考点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考点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考点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解读之二:注重对考生知识面的考查
热学: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热力学定律
(3)气体
光学:
(1)光的折射
(2)光的干涉和衍射
(3)光电效应
原子物理学
(1)原子结构
(2)三种射线
(3)核反应解读之三:各单元知识内容解读
第一单元:质点的运动
本单元考点共10个,其中二类要求考点6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概念多: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等。
(2)规律多,公式多,且应用灵活。
2.本单元重要知识: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个规律、三个推论、五个二级结论、七种解题方法。
(2)平抛运动
概念;特点;运动规律;两点讨论(两个矢量三角形);一个二级结论。
(3)匀速率圆周运动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3.本单元难点分析:
(1)有关概念、规律、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图象方法的功能和作用;
(3)综合应用中的数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不清晰、理解不深刻;
(2)对常规的解题思想、步骤与方法掌握得不牢固;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
(3)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单独对本单元考查的比重加大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及纸带处理的常用方法
②基于运动形式的综合题
③用图象方法处理物理问题
(2)更多的是在力电磁综合应用中进行考查: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等第二单元:力
本单元考点:5个,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为4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基础性和规律性较强。本单元知识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
(2)物理思想方法典型重要。
①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③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等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力的基本知识:概念、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三要素、分类、示意图等;
(2)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正交分解法等;3.本单元难点分析
(1)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三角形
(2)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自行封闭的力的矢量三角形
(3)弹力的模型中轻质绳、橡皮绳、轻质杆、弹簧弹力特点的区别
(4)摩擦力的方向
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力合成与分解中的三角形定则的应用;
(2)轻质绳、橡皮绳、轻质杆、弹簧四种弹力模型的区别。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本单元单独命题往往以物体的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为主,题型多为选择题;
(2)综合试题中往往结合牛顿定律、动量、能量及电磁学知识进行考查,以论证计算题为主要题型;
(3)鉴于本单元知识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今后仍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第三单元:牛顿定律
本单元考点:9个,其中二类要求考点6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本单元知识重点明显突出: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石,是高考必考内容;
(2)本单元知识实际应用性强:STS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2)万有引力定律及卫星的运动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3.本单元难点分析
(1)连接体问题中的有关临界状态与极值的分析;
(2)综合应用中的数学问题。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连接体问题中的有关临界状态与极值的分析;
(2)综合应用中的数学问题。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本单元知识年年必考
(2)重点考查的内容有:
①综合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②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简单的连接体问题;
③分析和处理有关临界问题;
④结合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考查有关天体和人造卫星运动问题;
⑤与电磁学知识联系进行综合考查。(3)命题趋势
①以运动形式为主线,考查动力学两类问题;
②强化中学物理教学与STS的联系,考查考生从实际问题中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③在提供考生解题信息方式上创新,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强化对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第四单元:动量 机械能
本单元共有9个考点,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7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概念多,且抽象。如: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量、冲量等;
(2)本单元涉及解决物理问题的两大方法:功和能的方法;动量及其守恒的方法;
(3)本单元与前面知识联系密切,特别是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2)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3.本单元难点分析
(1)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与应用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与应用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同一性、瞬时性认识不清;
(2)对竖直方向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处理方法不当;
(3)对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混乱;
(4)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的性质和大小认识不清
(5)对较复杂实际问题的模型建立感到困难。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题型全面:
①选择题:单独考查动量、冲量等概念;碰撞及等效碰撞为情景的动量守恒;功特别是变力的功的计算与分析等。
②实验题:单独考查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
③论证计算题:综合考查处理物理问题的三大方法。(2)份量较重,分值较高
(3)能力要求高
①情景新颖,文字量大:考查考生理解能力;
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
③条件隐蔽,思维量大:考查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第五单元:振动和波
本单元共有8个考点,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为3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物理量多关系复杂;
(2)图象方法、振动规律、波动规律与同学们熟知的直线运动规律存在很大差异。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简谐运动的动态分析及振动图象:两个模型
(2)波动规律、波动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3.本单元难点分析
(1)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联系与区别;
(2)波动问题中的多解性。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与平衡位置、位移等;
(2)处理波的传播问题中常漏解。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分值不高年年考:单独命题,难度不大,以选择题考查;
(2)内容不多轮流考:单摆、弹簧振子、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等;
(3)注意加强对没考过的知识点的复习,如:波的周期性、振动和波的多解性问题、衍射条件、多普勒效应、受迫振动、共振等。第六单元: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
本单元共有12个考点,且全部为一类要求。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概念多而抽象,概念间联系密切而复杂;
(2)由宏观到微观,由机械能到内能,由机械能守恒到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热力学定律
(3)气体
3.本单元难点分析
(1)由宏观现象引起的微观物理量变化的分析;
(2)气体压强大小的判断与计算。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混杂,思维混乱;
(2)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找不到解题切入点。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单独命题:选择题;
(2)难度不大,每年必考:基本概念入手,定性分析较多;第七单元:电场
本单元共有10个考点,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为6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基础性强:是电学的基础
(2)概念多、抽象且概念间联系复杂: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
(3)规律多且重要:
①库仑定律
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与偏转的规律;
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变化规律等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电场的描述,几种典型的电场;
(2)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其分析;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容器特别是平行板电容器。3.本单元难点分析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能量关系。
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概念区分不清,三者间的关系不能正确确定;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度(加速)、偏转距离和偏转的推导不够熟练,遇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时束手无策;
(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时,能量间的转化关系不清。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选择题:
①典型电场的场强大小与方向: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
②由电场线、等势面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判断场强大小、电势高低、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及动能的变化等;
③结合电路、平行板电容器等知识,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2)实验题:
实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3)论证计算题:
①电场与电场的复合:先加速后偏转
②电场与重力场的复合:带电粒子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③电场与磁场的复合:情景复杂、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④三种场的复合:情景复杂、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第八单元:恒定电流
本单元共有7个考点,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为5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概念和规律虽较多,但难度相对较小,且高考不侧重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2)方法多:
①电路分析(等效、动态、故障)的方法;
②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的方法;
③理论推导和计算分析的方法;
④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方法等等.
(3)实验占的比例大,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基本规律:电路的串并联规律、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焦耳定律等;(2)基本方法:
①电路分析(等效、动态、故障)的方法;
②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的方法;
③理论推导和计算分析的方法;
④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方法等等
3.本单元难点分析
(1)电路的动态分析与故障分析
(2)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实验
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U-I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
(2)电动机一定是非纯电阻元件;
(3)电源输出功率越大,电源效率越高;
(4)用欧姆表测电阻时,指针偏角大,应换用倍率较大挡;
(5)实验元件及电路的选择凭记忆来处理.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电路的串联、并联规律及电路分析.
(2)直流电路动态分析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出现.
(3)电学实验每年必考,特别是电阻的测量几乎年年出现.
(4)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是难点,也是考查重点.
(5)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改装与电路分析结合考查.
(6)运用学过的原理设计新实验是实验命题的趋势.
6.复习建议
(1)以欧姆定律为核心来展开复习,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2)以能力的培养为目的,通过理论演绎、推理,强化学生对有关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贯彻物理思想的培养,强调用表达式说话;
(3)以方法的归纳、总结为手段,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4)实验的综合复习中,对于电学实验的复习,以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为主线来组织。第九单元:磁场
本单元共有7个考点,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为3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概念抽象,如磁通量.磁感应强度等;
(2)规律较多,如左手定则.安培定则.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等;
(3)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紧密;
(4)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5)复习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较多: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磁场基本知识、电流的磁场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3.本单元难点分析
安培力、洛仑兹力的分析、计算与综合应用。
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磁感应强度B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
(2)对安培定则与左手定则的应用容易混淆;
(3)对通电螺旋管内部磁感线方向不清楚;
(4)对实际应用题中出现的几何关系分析不清;
(5)复合场中是否该考虑重力执行双重标准;
(6)对立体问题不能快速转变为平面问题;
(7)综合应用中,抓不住关键条件,找不准解题切入点;
(8)缺乏成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考题题型分析
对本章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和论证计算这两类题型来进行;
(2)考查内容分析
①结合安培力、电磁感应等知识综合考查直线电流的磁场和地磁场的特点;
②结合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及其守恒考查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运动;
③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考查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运动;
④结合运动学知识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3)考题特点分析
①实:与STS联系的实际问题;
②活: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③新:可能以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作为命题背景;
④难: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6.复习建议
(1)重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的复习.
①以人们对磁现象认识的发展史为主线,以与电场知识的区别比较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本章的几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②深刻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③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描述磁场方法。
(2)重视规律的应用.
①安培定则;
②左手定则.
(3)重视方法的总结:
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题三步曲;
②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4)重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5)重视与电场及其他知识的联系。第十单元:电磁感应
本单元共有4个考点,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为2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概念抽象、综合,不好理解。如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率、磁通密度等。
(2)涉及两大规律: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电磁感应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源的科学利用是近年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问题。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楞次定律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本单元难点分析
(1)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2)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
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楞次定律中的“方向关系”理解不准,导致不能正确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本章中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公式较多,在公式选用时不知所措,出现偏差;
(3)对等效电源两端电势高低的判断上出现错误;
(4)出现多个等效电源时,如何求总电动势上出现问题.
5.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考题题型分析
对本章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和论证计算这两类题型来进行;(2)考查内容分析
①考点80“自感现象”、考点81“日光灯”近年高考中很少考查;
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这一考点常在综合问题中出现;
③对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考查继续升温,更加灵活;
④电磁感应的图象问题仍然是考查的重点。
(3)考题特点分析
①从现象到概念,从概念到规律,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见考查形式:以选择题考查有关图象问题。
②结合电路分析、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及其守恒等知识综合考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问题。6.复习建议
(1)注重一种思想的培养____能量守恒
(2)抓住两条主线
①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定;
②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3)明确两大系统____力学系统和电学系统
(4)牢记三个定则
①安培定则;
②左手定则;
③右手定则.
(5)理解四个公式
第十一单元:交变电流
本单元共有4个考点,其中二类要求的考点为2个
1.本单元知识特点
(1)本单元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研究的继续与应用;
(2)内容多,应用少,重点突出
(3)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2.本单元重要知识
(1)正弦交流电
(2)变压器
(3)远距离输电
3.本单元难点分析
(1)交变电流的理解与计算:“四值”
(2)变压器电路中的动态问题4.一轮过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交变电流产生的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关系不清;
(2)不能灵活运用交变电流的“四值”解决实际问题;
(3)远距离输电中,关于线路损失功率的分析时,常常出错。
3.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
(1)本单元命题热点有二:一是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图象、表达式、最大值、有效值等;二是变压器原理和应用。主要题型为选择题。
(2)与电路知识相联系,进行考查。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板电容器中的运动。
(3)结合电场、电磁感应等知识综合考查。
(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综合考查交流电产生原理、变压器工作原理及远距离输电等。三.关于题型示例的解读
1.选择题
(1)功能:
①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②考查考生的基本学科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③测重于“通性通法”的考查
④有时也考查某些特殊方法:如等效替代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
(2)考点分析与预测
力学:
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
②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③力学中的其他知识和方法: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中的图象问题等。电磁:
①电场:
A.电场中两点的场强、电势高低的比较;
B.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有关能量关系;
C.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②磁场
A.磁场的描述、性质及电流的磁场
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C.电磁感应及其图象问题热学:
①分子动理论
②气体
③热力学定律
光学
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②光的干涉和衍射
③光电效应
原子物理学
①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②三种射线;
③核能、质量亏损、质能方程(3)应试技巧
①根据选项设置的问题,大体判断是单选还是多选:
A.若四个选项针对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问题设置,该题肯定是单选;
B.若有两个选项针对一个问题,而另两个选项针对另一问题,则有可能有两个正确选项;
C.若四个选项分别针对一个问题,一般来说,该题是多选题的可能性较大;
②对模棱两可的选项,宁可少选,只选有绝对把握的选项;
③对每个选项都觉得似乎正确的,只选其中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一项,因为高考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四个选项全都正确的可能;
④对完全不会的题,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填一个选项,不留空题。
⑤把握好时间:选择题平均时间只能在2分钟,也就是说,做完全部选择题大约四十分钟左右时间是最好的时间分配。2.实验题
(1)功能:
落实考纲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实验能力
(2)考点预测:
第一小题:
①基本仪器的使用、读数与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②以力学中的实验为主要考查内容
第二小题
①以电学实验尤其是稳恒电流的实验为主要考查内容
②侧重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考查
重点实验: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的测量、电表的改装等。例: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的测量(3)应试技巧
①确保第一小题“万无一失”;
②对第二小题:
A.根据问题选原理:
B.根据原理选器材,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C.根据器材确定电路: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变阻器分压还是限流3.论证计算题
(1)功能:
①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
②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重要思想、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③考查考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含盖考纲对考生的五种能力
(2)考点预测:
第23题,主要以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考查内容,能力要求较低;
①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②较简单的运动形式的综合,考查力学中的三大内容:运动和力的关系、功和能的关系、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第24、25两题,以力、电、磁的综合为主要形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基于较复杂的运动形式的综合,如四类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
②基于数学方法运用的综合:如图象方法、求极值的方法等。
③基于典型模型的综合:运动模型、弹簧模型
④基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的综合:电偏转与磁偏转
⑤基于电磁感应与力学及能量问题的综合(3)分类与应试技巧:
从考查内容分:
①纯力学综合题
②纯电学综合题
③力电磁综合题
从问题的设置分:
①一题一问型考题
②一题多问型考题
从背景材料来分:
①新瓶装旧酒型考题
②旧瓶装新酒型考题第二篇 建议篇
一.提高二轮复习备考的目的性,强化物理知识的综合性复习
1.力学综合复习
(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力的合成与分解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三角形定则
③正交分解法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二力平衡
②三力平衡
③多力平衡(2)力和运动的综合
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个概念、三个规律、三个推论、五个二级结论、七种解题方法、两种典型运动模型
③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步骤与方法
④平抛运动
⑤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
(3)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综合
①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②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振动和波动的综合2.电磁综合
(1)电场知识的综合复习
①电场的描述,几种典型的电场;
②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其分析;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④电容器特别是平行板电容器。
(2)电路问题的综合
①电路分析:等效分析、动态分析、故障分析
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③电路中的能量问题
④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磁场知识的综合复习
①磁场的描述,几种典型的磁场;
结合安培力、电磁感应等知识综合复习直线电流的磁场和地磁场的特点;
②安培力的综合复习
结合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及其守恒等知识复习在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运动;
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复习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运动;
④结合运动学知识复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4)电磁感应的综合复习
注重一种思想的培养____能量守恒
抓住两条主线
①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定;
②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明确两大系统____力学系统和电学系统
牢记三个定则
①安培定则;
②左手定则;
③右手定则.
理解四个公式
3.力电磁综合
(1)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专题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
4.实验综合
(1)以内容为主线: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
(2)以器材为主线:特别适合于对电学实验的综合复习
(3)以原理为主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与推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
(4)以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主线: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图象法:外推、横截距、纵截距、斜率、面积等。二.提高二轮复习备考的有效性,落实好两个“强化”
1.强化规范解题意识与习惯
规范求解物理大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审题、建模、择法、列式、求解、讨论。
(1)审题的训练:
(2)建模的训练
(3)择法的训练
(4)列式的训练
(5)求解的训练
(6)讨论——必要时对解题结果进行讨论:2.强化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提升
(1)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①语言工具:
定义物理概念
描述物理规律
提供解题信息
②推理工具:
③计量工具:
(2)物理解题过程中常遇到的数学问题
①函数问题
②几何条件
③图象问题
④求极值问题
⑤演绎归纳求通项问题三.提高二轮复习备考的针对性,落实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针对一轮复习的情况,做好查漏补缺
2.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思想
培养问题意识,让思维成为习惯,用表达式说话。
(1)关于问题的发现与描述:三种方法,融会贯通
①语言描述法
②解析式描述
③图象描述
(2)关于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①全面性
②深刻性
③敏锐性
④严谨性(3)关于问题的解决与拓展:
①复杂问题简单化:难题分解,大题巧做
②简单问题理性化:理性思考,小题大做
③理性问题具体化:理性结论,事实支撑
④具体问题模型化:实际应用,建立模型
3.针对高考题型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
4.针对理综题量特点,强化限时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