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仙人掌的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2.推测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能提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2-1-c-n-j-y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4.在交流中发现最合理的推测。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盆仙人掌,请同学们观察后提出问题:1、找一找它的叶子和茎在哪里呢?2、它的外部形态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回答。教师: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仙人掌的刺。(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活动1:仙人掌的刺1.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8,观察这两幅图,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①: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1世纪教育网问题②: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教师:请同学们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P28的表格中。学生记录。2.汇报交流。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观察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教师: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小组讨论。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的水珠很多,以此来受启发。21教育网(四)展示评研,归纳提升教师:哪位同学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3.讨论:假如将旱生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活动2:身体结构的适应性1.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①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③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④让学生讨论:鱼、骆驼或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⑤关于动物身体结构的适应性,还想研究哪些问题?21cnjy.com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五)、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评)1.填空。(1)莲是我们熟悉的( )植物(填水生、陆生),为了适应( ) 的生活,它的茎中间有( ) ,有利于水分运输和在水下吸收空气;叶面宽大有利于 ( ) 。(2)仙人掌适合生活在 ( )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刺实际上是它的( )。仙人掌的茎比较 ( ),有利于( )水分。2·1·c·n·j·y(3)人们把骆驼的驼峰又叫做( ) 。2.选择(请你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下列植物中( )为适应干旱环境叶子消失。A.光棍树 B.睡莲 C.百岁兰 D.菱(2)水中生活的鱼靠( )运动,用( )呼吸。A.肺 B.腮 C.皮肤 D.鳍(3)骆驼为适应干旱的沙漠,主要靠( )储存脂肪转化成水分。A.粗颈 B.驼峰 C.肚子(4)流线型的汽车外形是仿生( )。A.鱼 B.骆驼 C.大象3. 问答题。如果北极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长出茂密的植物。推想十万年后生存下来的北极熊的体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我曾经在五年级4个班进行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令我欣慰:21·cn·jy·com1、学生足够的活动时空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根本保证。如:在“学生自己推测假设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原因”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在“学生体验自己的身体结构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动手体验。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探究就无法落到实处,更没有发展思维的空间。www.21-cn-jy.com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生搬硬套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推测假设——小组讨论——汇报得出结论”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仙人掌和莲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原因”,就远胜过老师讲解十倍甚至百倍。虽然在这节课中,我们并没有知识点的传授,但教给了学生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回放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中时,给科学教学活动带来的无限生机,更可以感受到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也许,这就是科学课程的魅力!21·世纪*教育网但是,在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尤其是小组讨论不充分,学生汇报交流不积极等方面还要加强。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