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学期全册科学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一年级下学期全册科学教案

资源简介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1课时
课题
1、发现物体的特征?
课时
1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持征。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3、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4、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
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1.认识具种常见的物体?
1、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凝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诗论万具个人要观察回一种物体,那该去么办?(写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辆取交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反馈交流??合作探究?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括:轻重?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拓展训练??实践探究?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查组织学生论。
?五、评价总结??反思提升?
你有任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提前叫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能很好的通过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2课时
课题
2、谁轻谁重?
课时
1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
感知判断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难点
感知判断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1、跷跷板,大小不同的毛绒小动物玩具若干。?
2、大小不同的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沙或水。?
3、天平一台,冰块若干。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
启发学生用目测判断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
结论:跷起来的小动物轻,沉下去的小动物重。
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积木的轻重。一样重。?
(4)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玻璃球轻,铁球重。?
教师准备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学生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
三、反馈交流??合作探究?
1、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一样重。?
(2)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通过加沙的分量来改变水杯的轻重。?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块大冰块和两块小冰块,两边重量相同,如果两边冰块的融化速.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拓展训练 反思提升
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我们通过实物胡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物体。通过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我们准备了每个小组一台天平称,他们很容易的称出物体的质量,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比较,例如用自己的两个手作为称干来比较。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3课时
课题
3、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时
1




发展对物体研究的兴趣。
认同物体特征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教学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正方形盒子、乒乓球、橡皮、螺母(若干)、课件、班级记录单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1.认识具种常见的物体?
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凝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诗论万具个人要观察回一种物体,那该去么办?(写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辆取交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反馈交流??合作探究?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
2.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括:轻重?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3.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4.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四、拓展训练??实践探究?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5.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查组织学生论。?五、评价总结??反思提升?
你有任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游戏,将物体放到一个封闭的箱子里面,我们请几位同学出来,进行猜一猜自己摸到的是什么东西。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通过游戏大大的调节了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4课时
课题
4、给物体分类
课时
1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 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 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 录单等。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 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 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 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 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 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 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 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讨论, 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 而且标准有很多, 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 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 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 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 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 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我们在分类的过程中小组作为一个大类,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图,学的更清晰更好。同时培养同学发现美的能力。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5课时
课题
观察一瓶水
课时
1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一、导入
1、出示图片:露珠、海浪、雨水、饮用水
知道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
认识到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3、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是什么样的?(板书)
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 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4、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糖水。
选择牛奶、糖水、白醋、水四种液 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6、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7、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讨论后得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来源
:8、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 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 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我们通过一些视频导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课后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6课时
课题
它们去哪里了
课时
1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能利用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能利用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
食盐、红糖、沙子、面粉、小苏打、简易过滤器、搅拌棒、透明杯子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出学生的前概念
(材料准备:一杯盐水,四根筷子。)
师:同学们,请看桌面,在托盘中有一杯透明的水。课前,老师悄悄地在水里藏了点东西,你们猜猜可能猜了什么?
生猜测:水中可能藏了盐、糖、细菌、微生物。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呢?
生:分组做实验。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说说盐在水里是怎么一点一点变化的?其它小组坐好认真听,看看你们观察到的和他们一样吗?
(一组进行汇报:大颗粒——变少了,变小了——看不见) 师:其它小组有补充的吗?
师:谁能再完整的说说盐是怎么一点一点看不见的?
生:大颗粒——小颗粒——看不见
二、观察红糖和沙子在水里的变化过程,建立溶解概念。
(材料准备:托盘,抹布,同样多的红糖、沙子,同样多的两杯水,两个搅拌棒)。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物质放到水里后像盐一样呢?我们继续研 究。请每组的1号同学把桌面的托盘收到桌里,请2号同学把桌里的托盘拿到桌子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中间。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沙子和红糖,请同学们观察托盘中的红糖和沙子是什么样的。
我们继续分组制做实验,教师巡堂指导。
师生总结。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我们还可延伸一些课外知识,在溶解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快溶解胡速度。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材料搅拌的时候力度过于大力,水花容易四溅。所以在做实验前要讲清楚要求。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7课时
课题
认识一袋空气
课时
1




1. 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 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
3. 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水槽、矿泉水瓶、杯子
学生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纸屑。




(一)回顾水是什么样的及水的观察方法
1. 第四课《水是什么样的》大家还记得吗?说说水的特点。我们研究水的时候用什么来观察的?
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观察空气
今天我们像研究水一样来研究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2. 我们在观察水的时候把水放在杯子里进行观察。
我们现在要观察空气怎么办?哪里有空气?
学生根据前两节课学习已经知道,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所以观察空气很方便。
(二)利用感官观察空气的常见特点
1. 我们可以像观察水那样用这些感官去观察空气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汇报。
观察时可以运用类比来进行。
(三)认识空气会流动
1. 同学们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松开气球口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什么?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做一做。
用气筒打气球,用手捏住气球口,轻轻松开气球口,[来源:学*科*网Z*X*X*K]
对着托盘内的纸屑,观察实验现象。
请1号同学上来领取实验器材,认真做,仔细观察。
实验结束请1号同学将实验器材归还。
学生活动,汇报。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四)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1. 对照水的特点,你觉得空气可能还有什么特点?
没有固定形状。
怎么证明?刚刚我们探究空气流动性用什么装的空气呀?
2.谁能帮我把空气装到气球里?
(请学生上来打气球)
3.气球鼓起来了,这个气球像什么,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这样把气球中空气的形状画下来。
4.请同学们给四种不同的气球打气,观察气球像什么,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画一画。
学生活动,汇报。
5.【展示】好奇怪,空气怎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6.原来空气的形状是会变的。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
(五)总结。
1. 通过今天的学习,空气是什么样的?同桌位互相说一说。
2. 我们用了相同的方法来观察水和空气。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汇报。
3. 小结:我们已经用这些方法学习观察了石头、沙子和黏土、水、空气。今后同学们继续用这些方法观察其他的物质,相信你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你们知道有那些生物是不需要空的吗?我们鱼在水里需要空气吗?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引领同学了解空气的重要性,我们如何保护空气,有什么空气污染。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8课时
课题
我们知道的动物
课时
1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
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来源:Z&xx&k.Com]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
(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
(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
(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
(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2.汇报交流。
四、总结和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观看动物世界,了解更多的动物和他们胡生活习性,拓宽视野。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同学们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都很认真,而且还用笔画了下来。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9课时
课题
校园里的动物
课时
1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来
3、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放大镜(每小组1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2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来源:学|科|网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
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
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来源:Z+xx+k.Com]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
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五、交流研讨
(1)小组式汇报。
(2)互动式汇报。
六、小结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物呢?整个XX县(市)呢?整个中国呢?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带学生外出寻找小动物,感受一些自然。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在寻找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提醒同学不要随意用手接触那些小动物,可能会有危险。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10课时
课题
观察一种动物
课时
1




1.通过动物图片,知道动物是形形色色的,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
2.在辨音、猜谜、模仿等活动中,学会用多种方式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4.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有很多,我们要了解一种动物。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动物卡片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生说出对应动物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形形色色的动物。
引入课题,板书《观察一种动物》。
活动一:猜小动物游戏
听,它们来了。你能听出这是谁的叫声吗?教师点击课件音频,播放动物的叫声。依次是小狗、小猫、鸟儿和老虎。你能来模仿其他 动物的叫声吗?(看来大家对动物的叫声非常了解)
看,是谁来了。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这是谁的身体部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出示提示图片)
这个都难不住你们,游戏还得升级。
师出示1条谜语,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猜,并说说是什么。
两只耳朵长又长,走起路来蹦呀蹦,一笑露出大门牙,喜爱青草和萝卜。(打一动物)
活动二:比较(狗)生物与(机器狗)非生物的区别
小朋友们,今天和这么多小动物做了游戏,可是还有一个小伙伴忘了和大家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打招呼,要不要请他出来见见面?
播放机器狗图片。真可爱呀,它是动物吗?为什么它不是动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点拨,辅助图片狗妈妈哺乳。
教师小结:看来呀,机器狗真的不是动物,因为真正的动物要吃东西、会生长还会生宝宝。而机器狗却不需要吃东西,也不会生长,还不会生宝宝。[来源:学*科*
活动三:找动物,做计划
小朋友们,今天和我们的这么多动物朋友们做了游戏,开不开心呀,接下来,老师还想带大家到校园里认识更多的动物,你愿不愿意呀。
可是出去之前我们得好好计划一下。
你想去找什么动物呢?
你去哪里才能找到它们呢?
你会用到什么观察工具呢?
你怎么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呢?
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计划。
教师小结:我们到外边找动物的时候,需要知道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需要带放大镜等观察工具,还需要带纸、笔和照相机等记录下我们的观察结果。不过,大家还要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外出寻找了小动物,我们这次课堂带上画画本和放大镜,让他们把看到的画下来。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在观察的过从中有些同学还把他们的一些特点用文字表示出来。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11课时
课题
给动物建个“家”
课时
1




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3.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
4.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教学重点
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教学难点
尝试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几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蜗牛、微视频、课件等。




聚焦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
3.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 如建好的 “家” 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 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4.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 么?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6.让学生把蜗牛的“家”画下来。
二、探索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 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 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三、研讨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板书设计:
3.给动物建个“家” 蜗牛的“家” (班级记录单) 日期: 能让蜗牛四处爬 有吃的东西 要保持潮湿 防止它爬出来 。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我们将这一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二节课我们用卡纸或者废弃物一起来做房子。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一讲到制作手工,同学们的情绪很高涨。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很认真积极的。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12课时
课题
观察鱼
课时
1




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 本特征。
2.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3.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 、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教学难点
尝试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鱼的身体特征,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准备: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聚焦新课
课件出示谜语: 没胳膊没腿, 从来不离水。 走路不用脚, 摇头又摆尾。 (谜底:鱼)
2.课件分别出示鱼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里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在小 溪、池塘、大河和大海中都生活着鱼。
3.教师:大家发现了没有,能看到鱼的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水。鱼的 生活离不开水,它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鱼,探索鱼 身上的秘密。 (板书:观察鱼)
二、观察描述鲫鱼 (一)观察与画鱼 1.教师导入:鲫鱼是我们常见的鱼类,今天老师带来了鲫鱼跟我们一起来学习 科学,你了解鲫鱼吗?知道它的身体特征吗?观察你们小组的鲫鱼,并将观察的 鲫鱼画在活动手册上,看谁画得像。 教师示范,边观察边画:先画出躯干(呈梭形,两头较尖) ,再画出头、眼睛和 鳍等,最后画鳞。请你也将你们小组的鱼画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提示: (1)从侧面观察鱼,边观察边画,画得越像越好。 (2)不打扰小鱼, 观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可用手及其他物体触碰水和鱼。
2.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鱼的外形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观察到的鱼的身体特征,教师适当追问并补充。 预设: (1)我观察到鱼有头,头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鳃等。追问:它们是什么样 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学生介绍:鱼的眼睛没有眼睑,头上有两个鼻孔,嘴 巴一直在一张一合,鳃长在鳃盖里,鳃盖会一开一合。 (2)鱼的身体上有很多鳍。追问:鱼有几个鳍?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学 生细致观察)教师介绍:鱼长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3)鱼的身上有鳞片,鳞片呈半圆形,有光泽。
4.交流之后学生再观察,完善自己画的鱼。
5.通过比较鱼和蜗牛身体的软硬不同,引出鱼长有骨骼的知识。鱼的骨骼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坚硬, 课件出示鱼化石的图片,再一次突出鱼有骨骼且坚硬的特征。
(二)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
1.教师: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开一合,这是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鱼在呼吸。
3.设问:你知道我们人是靠什么来呼吸的?鱼又是靠什么来呼吸的?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呼吸和鱼的呼吸的不同之处,讨论鱼在水中是如何 依靠鳃呼吸的。
5.教师课件展示鱼鳃的图片,并播放鱼的呼吸的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 鱼的呼吸过程。
(三)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1.教师:鱼没有脚,在水中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把你的发 现告诉同学们。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小结 1.今天我们观察了鲫鱼,说说你对鲫鱼有哪些新的认识。 2.说说鱼在水中是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的。
四、知识拓展 观察下面几幅图中的蚂蚁,判断哪只蚂蚁画对了。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我们可以添加一个知识抢答游戏,谁知道多少种鱼。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我们可以通过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吃的鱼作为一个接口,了解更多鱼的品种。
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
总13课时
课题
给动物分类
课时
1




1.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来源:Zxxk.Com]
2.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学重点
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教学难点
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一、聚焦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板书:给动物分类)
二、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
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①号,蝴蝶卡片上标上②号,鸡卡片上标上③号,蛞蝓卡片上标上④号,蚂蚁卡片上标上⑤号,金鱼卡片上标上⑥号,蜗牛卡片上标上⑦号,老虎卡片上标上⑧号,喜鹊卡片上标上⑨号,蛤卡片上标上⑩号
(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例: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脚。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教师适当解释: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
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
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
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
三、交流研讨
1.投影下展示汇报。
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2.小结。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
3.讨论。
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整理
1.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
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
3.小结: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给出动物大纲,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思维条理,更容易接受和学习。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在大纲的指引之下同学们很快就将动物分类的比较仔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