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物理考前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场考查知能的较量,是一场解题速度的较量,更是一场应考心态的较量。怎样把准考前阶段的复习,争取高考的最大成功,是每一位高三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科学运作的事情。就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注意知识体系的梳理1、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考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对每一个考点进行仔细的排查,做到稳中求胜。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不要贪多求全,这时运用题海战术显然是不明智的,如果考生继续做大量的练习题、模考题,或花大量的时间去做难题,对提高分数并不会有多大作用。学习理科,理解是基础,没有理解,其它的能力无从谈起,做题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后段应该回归课本,把课本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因为高考题主要是围绕课本作文章,一味地花力气“啃硬骨头”是得不偿失的。最好是整理最近几次模考试题,重点找出存在问题的重点内容,把模考中失分的原因找出来,问题一旦暴露出来,要紧紧抓住问题追根究底,一直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考试大纲》里有一些知识点,比如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电学里的交流电,电磁振荡,电磁波等等,它们属于一类要求,这些内容在高考命题中,大部分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只要复习到了,就能够做对。八个选择题中,主要靠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去解答,一般过程不复杂,计算也不复杂,涉及知识多而不难,当然个别题可能难一点,这些题不要放弃,争取做对。高考中的考题有许多是我们未做过的,面对社会的热点、科技新信息,不要为“创新”而恐惧,要相信剥出外表,找到学科内核,这些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2、突出主干知识的应用:由于理科综合试题数量的限制,理、化、生只能考查那些主干知识、最基本的内容和规律。物理学中力学知识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学知识点包括:电路分析与计算、电场、磁场、电磁场基本知识、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因此考查力与运动关系及能量转化与守恒内容的试题将占很大比例。计算题一般考察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大概有五类问题是计算题考得比较多的:第一类是圆周运动与天体运动的题,第二类是牛顿定律和运动学结合的题,第三类是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题,第四类是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运动的题,这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问题,第五类是以电磁感应为中心的综合问题,这些题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才能解答。3、完善知识网络的建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一物理知识的纵向结构展开的,而第二轮复习主要按物理知识的横向结构展开,考前老师应指导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各部分知识的交叉结合上。比如说力和运动的分析方面,关注物体在重力、弹力、摩擦力、库仑力、安培力、气体压力等各种不同力的作用下将产生什么效果,有哪些比较典型的运动。功和能量的转化方面,弄清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场能、内能、光子的能量、核能等各种形式的能怎样相互转化,其转化过程是由什么力做功决定的,有哪些常见的实例。尽可能找出各部分物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它们内在联系的认识,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 理科综合对考生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实验原理、目的和要求,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会使用实验仪器、处理实验安全问题,同时,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并具备设计实验的能力。注意解题技巧总结 1、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经过一年的系统练习,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定数量的各种类型的物理习题,具有一定的解题经验,在考前要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对各种不同类型问题的常用解法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匀速或匀变速运动的有关问题可以选择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也可以选择用动能定理求解;但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变加速运动的有关问题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选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关系求解。注意总结行之有效的特殊解题技巧,如等效的方法、假设和反证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估算的方法、对称的观点等。这对解答选择题很有好处。要求学生多与同学、老师交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解题数量的增加和解题经验的积累,解题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会出现不利的一方面,就是遇到看似熟悉的问题不愿再多加思考,喜欢套用以往的解题模式或者干脆套用以往的解题结论,如此很容易犯主观性、经验性错误,或者恰好落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中。因此在考前应格外注意严谨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无论遇到的问题熟悉还是不熟悉,都从头开始全面地进行分析思考,决不匆匆忙忙的主观臆断或猜测结果,宁慢勿错。就解题过程而言,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并举。对于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要注意细节,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2、规范解题,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提高得分率。即,针对题意作出必要的分析说明,写出每步解题的理论依据和物理原理的原始表达式,进而变形表达式,代数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物理计算题两点需要注意。第一,高考试卷是分步给分的,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一步步来。很多学生一上来就写公式,甚至一开始就代入数字计算,如果错了,一分也得不到。第二,考生自己引入的符号应该加以必要的说明,说明它代表哪个物理量。 3、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注重做题顺序: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约需要30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0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补做难题。从试卷类型上分,第一卷用时约50分钟,第二卷用时约90分钟,留10分钟当机动时间。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没有准确性的快更不可取,因为对大多数考生来讲,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高考试题的编排顺序原则是由易到难,减少思维转换过程。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按试题顺序做题是比较适宜的,这样做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避免漏做试题,也相对节约时间。但也有部分考生,3科水平差异比较大,做题时可先做优势学科,既可先拿到分数,又可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考生情况各不相同,选择哪种做题顺序要因人而异,但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稳定一种方式。 注意心理状态调整1、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临近高考,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同学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实际上一、二次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应学会对自己作心态调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目前考试情况不理想,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也是好事,正好借此机会将问题解决了,问题总是越解决越少。如果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上,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复习迎考工作,离物理高考的最终成功也就一步步更近了。2、考前半个月,这一期间还应放低高考调子,客观地评价自己,缓解紧张情绪。另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忽视生理的调节。很多同学都习惯于夜间学习,甚至通宵奋战,所以晚上精神比较好,效率也比较高。但高考是在白天进行的,因此要有意识地调节生物钟,使兴奋点处于上、下午。这样,高考时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段时间,由于高考的临近,许多同学会因为复习内容多,时间短.产生急躁情绪。若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稳住情绪,增强自信,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答题心态要平和。遇到没见过的“生”题,这时候不要心慌,及时调整心态,从容应答。 3、高考试题,基础题大约占整个试题80%左右,而且这些基础题都是每个人只要肯努力都能够得着的,这80%如果能保证不丢分的话,那750分综合卷子你就可以拿到600分,但是很遗憾每年都有很多同学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了。后段严格控制复习的难度,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迎接高考的到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