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2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2张PPT。文化教育革新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近代西学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是思想观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广学会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外文报纸。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开始出现。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办报出现高潮。《申报》是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报纸,被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2.报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在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政治活动中,人们都把创办报纸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二.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17世纪初。直到近代外国人来华办报,中国才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1.报纸的起源 3.《申报》的异军突起 《申报》创刊号时间:1872年
地点:上海
人物:外国商人
作用:它的办报形式都为后来的报纸多继承,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申报》前后刊行78年之久,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地位:“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资料:《申报》创刊词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信任听闻者,糜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1、从上述资料看,《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
2、《申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
3、《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说说你的理由。1.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习俗、百姓喜闻乐见的事2.真实性原则,目的是为大众提供真实信息,影响社会生活。3.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的广泛性、通俗性和贴近民生能让报纸具有可读性、关注度,能影响社会,改变人们的观念,促进社会进步,等等。上海申报报馆 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那什么时候,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呢?19世纪末时间:1897年
人物:夏瑞芳等
地点:上海
机构:商务印书馆地位:商务印书馆后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意义: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传统的私塾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三、废科举、兴学堂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资料: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修身、讲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育。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科举制的废除 清朝隋朝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资料1:废除科举后,新式学堂得到蓬勃发展。据统计,1907年,各省共有学堂37888所,学生1024988人;1908年,学堂数达到47995所,学生数1300739人,一年中学堂数增加26.7%;1090年,学生数达到1626720人,比上年增加25.1%。
资料2:严复对废科举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1、这一时期新式学堂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1.国家颁布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科举制度被废除。
2.“废封建、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性质;“废科举、兴学堂”,结束了上千年“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学堂中课程内容得到革新,有利于解放思想、人才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了近代化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