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 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一个测量纸带》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从内容上看,本课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测量圆桶的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积物体的长度。所以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学生会再次体会“起点”、“首尾相连”、“标准单位”等测量因素的重要性,在利用制作好的测量纸带进行物体测量的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测量需方便、准确等概念的理解。从结构上看,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使学生建立了标准单位概念,明白标准单位测量的优点。本课在此基础上,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改进,在之前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测量纸带。测量纸带的制作,是为了第七课与尺子进行比较。尺子是测量纸带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产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测量工具的发展过程,因此本课为第七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计数和便于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科学态度】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桶,小立方体,画有方格的纸,彩笔桶学生准备:画有方格的纸,固体胶,彩笔桶教学过程课前积累: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小方块测物体的长度,看,这是同学们在家测的场景。(播放视频)一、情境导入——引出纸带情境:用小方块测量遇到困难师:刚才他们都是用小方块测直边的长度,像这样弯曲的边,用小方块测,方便吗?怎么办?生:用纸带围起来,再用小方块量,再数一数。二、聚焦主题——做测量纸带师:他的意思第一步干什么?(演示围)然后呢?(量)怎么量?谁来试试?两个学生合作测量。师:接下来要?(数)师:像这样每次围完了,都要量一量,数一数,量一量,数一数,麻不麻烦?师: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1.标——标数据生:标。师:看,孙老师这里有一个画好的纸带,谁来标?师:我们一般把左端当作起点(板书:起点),我们就做出了这样一个测量纸带。现在我们就用测量纸带来测测看。教师演示测量大桶一圈的长度,体验方便。2.做——做一个测量纸带并测量师:你们想不想做一做,量一量???生:想师:请组长拿出一根纸带,做一个测量纸带,量一量彩笔筒一圈的长度,(板书:做一个测量纸带)开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过程中指导)师:小组相互检查一下,你做的纸带有没有问题!师:大家都做好了吗?哪个组想把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师:(把学生的纸带贴在黑板上)这里是起点,那做标记的这里就是终点。(板书:终点)三、运用纸带——测量腰围1.粘——粘接纸带并测量师:如果用做好的测量纸带量一量腰的一圈,会怎么样?(不够,短了)怎么办?(粘接)师:老师这里就有两个纸带,谁来接?学生演示粘的过程。师:这样可以吗?(可以)大家粘的时候,要注意,把胶涂在尾部空白的地方,像这样保证每个小方块都是首尾相连,不要忘了,还要标数据哦!师:下面大家就可以把纸带加长,再量一量同桌的腰围。开始!(1)学生活动!(2)汇报师:现在,请大家整理一下桌面。谁来说说看?四、拓展延伸、总结提升1.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做一个测量纸带,那和用小方块测量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生: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2.延伸师:同学们,今天做的测量纸带跟我们见过的什么学习工具比较相似啊?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它们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