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5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春秋BC770年—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为“东周”。 (一)东周建立: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
西周灭亡。 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因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东 周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春秋诸侯争霸的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摘自《三字经》 以上描述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韩。?骨耜(si)牛耕 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铁 犁(1) 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改进?(二)春秋时期:1、诸侯争霸发生的背景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发展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诸侯日益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生产工具的进步带来什么影响?作 用(强大的诸侯通过战争和会盟等手段吞并或奴役弱小的国家和部落,扩展领土,掠夺财富,并强迫其他诸侯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齐桓公首先称霸称霸的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2、春 秋 五 霸温馨提示:
结合书本14页资料,可以从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为人和谋略等方面进行思考。 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议一议,说一说:材料1: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东方的一个大国。它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鱼盐和矿藏,从太公(姜尚)开始,就“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到了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特别是冶铸、纺织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齐国是靠近大海的东方大国,物产丰富,而且不易受中原诸侯的侵扰。(1)从地理位置看:齐
材料2:齐桓公即位前与其兄公子纠争夺君位。纠的部下管仲曾领兵拦截他,一箭射中其衣带钩。齐桓公即位后誓报一箭之仇,但它的臣下极力推荐管仲,说齐国要称霸,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并尊称其为“仲父”(古代帝王对宰相的尊称)(2)从个人因素看:齐桓公不计前嫌,善于用人。齐桓公材料3:司马迁曾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3)从内政上看:管仲改革的积极作用。管仲①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民族;
③组织联军,阻挡楚国,树立威信。请结合课本知识,
思考:管仲是如何“帮助”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实际上是一种外交策略,就是在尊重周天子的前提下,联合其他诸侯抗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国,从而捍卫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4)从外交上看:“尊王攘夷”大大提升了齐桓公在诸侯国中的地位1、优越位置——背山面海,资源丰富3、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4、高明策略——尊王攘夷,
深得民心2、个人因素——不计前嫌,善于用人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退避三舍 楚庄王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沉缅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一鸣惊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三家分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1)对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战国时期(BC475年-BC221年)1、战国七雄(2)找到战国七雄的位置,指出他们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齐:山东东北部; 楚:长江流域; 秦:关中地区; 燕:华北、东北; 赵:在今河北; 魏:在河南; 韩:在河南、山西一带。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3)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目的上有什么不同呢?  春秋五霸以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为目的;战国七雄以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为目的。 规模更大,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破坏性更大,影响更广泛。(4)推测战国时期战争可能具有的特点?二、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发展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诸侯日益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作 用新阶层出现:
地主阶级,个体农民2、社会变革:P15第一自然段 面对残酷的战争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各国的君主会采取什么措施呢?成 效措 施国 王国 家影响最大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改革)李悝变法,发展经济,改革军事吴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学习胡服骑射 我们掌握了一部分土地,但是不许买卖,土地是国有的。我们做官的人很少,政治地位较低。 我们刚从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转化而来,现在有了自由和一点土地。 我们几乎没有立功受赏受封的机会 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小贵族,吃穿不愁,不用劳动,不用打仗,可以继承祖辈的爵位和财产。我高高在上,万民皆在我统治之下。新兴地主阶级 :农民:军士:奴隶主旧贵族 : 国君:角色体验废除贵族特权,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作用
秦国商鞅变法
主内容奖励军功,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重视发展农业经济,以农为本。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356年影响时间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周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战国策》)1.结合书本和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材料:一立木取信社会角度: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人们难免有观望、等待和逃避等心态,只有通过“取信于民”才能显示改革者的决心,排除人们的观望情绪,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2.材料一“立木取信” 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取信于民;秦孝公的支持;符合历史潮流;
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个人角度:做诚实守信的人。谈谈改革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来实行改革。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高谈阔论材料一:齐桓公重用管仲,管仲实行改革,使齐国迅速强大,成为当时第一个称霸的诸侯。
材料二:清朝末年,中国贫穷落后,饱受帝国主义国家的蹂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观念滞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发展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诸侯日益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作 用新阶层出现:
地主阶级,个体农民课堂小结社会变革 东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