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期末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期末测试卷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期末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
1. ( 2分) 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归纳为一个主题单元,下列最符合该单元主题的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专制集权的加强 D. 文化专制的强化
2. ( 2分) 某学生在比较英、美国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得出两国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正确的是( )
A.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 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C. “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 D.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 ( 2分) 分析下图可知三角贸易对非洲最大的影响是( )
A. 丧失了上亿精壮人口 B. 获得了广阔的工业品市场
C. 获取了美洲大量土地 D.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 ( 2分)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 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 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 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 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5. ( 2分) 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
A. 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 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 新文化运动后废除
6. ( 2分)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 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7. ( 2分) 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8. ( 2分) 1915年,中国人钱某同邻居谈论自己的四个儿子,其表述不可能的是( )
A. 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B. 老二在北京的外交部工作
C. 老大在天津外国人的工厂上班 D. 老四住在上海租界内
9. ( 2分)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讲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洋务运动期间 D. 辛亥革命期间
10. ( 2分) 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澳门被占 ④雅克萨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11. ( 2分) 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① ② ③
历史事件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驻藏大臣 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及大小和旧叛乱 雍正帝在西南小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A. 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 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12. ( 2分) 1845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25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A. 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 B. 由于罗斯不听话,被地主卖到另一个农庄
C. 罗斯拥有一块地 D. 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
13. ( 2分) 列宁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一项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
A.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 完成德意志统一,促进德国经济发展
C. 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D. 进行殖民扩张,使德国成为欧洲强国
14. ( 2分) “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肯定( )
A. 《1787年宪法》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5. ( 2分)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的权力 B. 都宣告独立,脱离外邦统治
C. 都强调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D. 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王权
16. ( 2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
A. 建立的社会制度 B. 革命进行的方式 C. 人民群众的参与 D. 旧统治的结束
17. ( 2分) 13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年,他认真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此书是( )
A. 《荷马史诗》 B. 《天方夜谭》 C. 《战争与和平》 D. 《马可 波罗行纪》
18. ( 2分) 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 废分封立郡县 B.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二、填空题(共1题;共4分)
19. ( 4分) 【论从史出】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选项 史实 推论
范例 西北设置伊犁将军 加强新疆与中央的联系,巩固边防。
A 改土归流 ________
B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C ________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沿海。
D ________ 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三、问答题(共4题;共32分)
20. ( 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2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4
21. (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 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两则材料共同出自谁的话 结合材料一,说说他认为鸦片有哪些危害?3
(2)请看材料二,他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2
(3)你怎样评价他? 5
22. ( 8分) 阅读图片:

法国漫画:联军要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
请回答:
(1)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
(2)法国漫画中分裂中国巨人的阴谋是否得逞?请联系所学知识予以解析?2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的理解。 3
23. ( 8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旨令
材料二: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材料三: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南京条约》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2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新”在哪里?3
(2)综合三则材料,谈谈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3
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8分)
24. ( 10分) 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曾断言:30年后日本会兴旺起来,中国会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2
(2)从背景和内容角度说说这两次运动有何共同之处? 3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的理解。 5
25. (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
类别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2.7万-2.8万人 1000-1500人
船只 100多艘 17艘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人教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在商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各国掀起了占有亚洲物产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浪潮从此愈演愈烈。……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愈益增长……。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渴望谋取政治地位,从而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3
(3)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来看,你认为哪个更大?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你的理由。 4
26. ( 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英国先后进行了两次不同意义的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
材料二:马克思描述过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材料一中的英国先后进行了两次不同意义的革命,分别指什么革命?2
(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安于现状”,这是一种怎样的现状?请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角度加以说明。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D
3. A
4. D
5. D
6. B
7. B
8. A
9. C
10. C
11. C
12. B
13. B
14. D
15. A
16. A
17. D
18. A
二、填空题
19.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设立军机处;设置台湾府;设置驻藏大臣
三、问答题
20. (1)目的:宣扬中国皇帝的德威;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但是耗费了大量物力、人力、财力。
(2)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1. (1)林则徐。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对国家而言,损失兵力和钱财。
(2)①上书给皇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④加强海防。
(3)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开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
22.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军事指挥失当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
(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3. (1)闭关政策。
(2)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西方国家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处于农耕文明时期,西方国家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中国厉行思想文化专制,西方国家倡导思想解放。
(3)与外界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四、材料分析题
24. (1)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2)背景:都面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内容:都向西方学习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
(3)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的国家,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又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学习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苦苦探索。
25. (1)时间长、规模大(产员参与多)、次数多。
(2)这种贡赐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为高档消费奢侈品,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
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抬经济革新。
(3)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畜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而新航路的开辟,在商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使世界上原来互相阵韶泡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训之间的贸易日益友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也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26. (1)两次革命分别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2)安于现状是指: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实行落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