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让电灯发光 评课 (沪科版九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让电灯发光 评课 (沪科版九年级)

资源简介


让电灯发光
时间:2008年9月25日 召集人:刘泽忠 记录、录入人:刘光明
航天中学(王老师):
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路的组成;难点是:短路。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物理应以实验为主线)来感知什么是短路,进而理解部分短路和电源短路,这样理解就会更加深刻。物理教学不能仅限某一种模式,我认为本节的难点还没有突破。
我们的初衷是将《学案》和《教案》分开。《学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我学习、我探究、我提高、我拓展、我练习、我归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怎样理出一个模式较为新颖,构建一个框架。《学案》怎样构建、教案怎样构建,首先应有一个体例(模块)。
外实初(刘老师):
放得还不够开。把学生分4个小组,学生连接电路让灯泡发光成功后就其在黑板上画出电路的实物图(画4个图)。既可激励其他学生,也可为某些学生提供连接的思路。也便于学习: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益。
经开实验中学(苟老师):
不太熟悉初中教学。我认为:让学生设计探究电路,连接电路,这样非常好。我想: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必然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已经连接成功,有的还没有连好。这时可以提醒部分学生尝试其他的连接方式,可能会连成短路,会有新的认识。有时过分强调自主探究学生会感到迷惑。
双槐中学(张老师):
总体比较完整:总体完成较好,从实验探究到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学生掌握较牢,难度不高。不足之处:小组的竞争意识没用到,学生应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引入竞争机制。每个环节都通过看书、填空,这样课堂气氛难免有点死气沉沉。教师评价不是很到位。“学习准备”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平安中学:细节做得较好(如:导线头接灯座),交代清楚。
经开实验中学(曾老师):
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小组活动激励学生。短路的危害没有讲到,学生不敢表达,放得不够开。
大家一致认为物理学案应有别于其他学科,应有自身的特色。新课应分三大课型:探究课、概念课、理论课,都应以实验为主线,只是多少而已。我们应尽快梳理出这三种课型的学案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