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节 机械运动 同步学案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INET知识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静止的物体。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运动的汽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因此,自然界中绝对静止或运 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例1 (2018 玉林)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长征七号” B.“天宫二号” C.文昌航天发射场 D.地球知识点2: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相同时间比较距离的长短。科学上常采用后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运动慢的物体速度小。3、速度的计算公式:v=。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千米/时”,符号是“km/h”。1 m/s=3.6 km/h。温馨提示 ①应用v=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②公式v=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③常见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人步行 1.2m/s 自行车速度 5m/s汽车在高速上行驶 36m/s 客机飞行 165m/s第一宇宙速度 7.9×103m/s 光速 3.0×108m/s★例题2:(潍坊)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知识点3: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2、变速直线运动:(1)特点:a.快慢是变化的.b.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2)平均速度:物体所通过的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在这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公式:v=s/t。用此公式求出的速度 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 s 中的平均快慢程度。★例题3:(2018 枣庄)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易错点拨易错点1:不能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例题4(2018 临沂)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易错点2:运动图像分析★例题5(2017 大庆三模)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综合应用★例题6(2018 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2)该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7 南岗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上奔跑的马群扬起的尘土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B.以驾驶员为参照物,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C.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加D.优美的吉他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2.(2018 乐山)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3.(2018 呼和浩特)如图所示是小刚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d点是铅球运动的最低点,整个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在a到b的过程中,小刚对铅球做了功4.(2018 眉山)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5.(2018 潍坊)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4s时两者相距16m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C.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D.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6.(2018 临沂模拟)如图所示,用此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5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绳端拉力为20N,不计摩擦及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m/sB.动滑轮的重力为10NC.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100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7.(2018 郯城县二模)为宣传“绿色出行,地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km,则(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8.(2018 高青县一模)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与s、t 有关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9.(2018 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10.(2018 衡阳)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二.填空题(共5小题)11.(2017秋 渝中区校级期末)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如图所示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2.(2017秋 榆树市期末)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行驶。13.(2018 安徽模拟)如图所示是中国姑娘李坚柔在2014年2月13日晚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夺金的场景。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王濛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由于摩擦,冰刀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冰刀的内能。14.(2018 河北模拟)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l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 m/s;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 m。15.(2017秋 上杭县期中)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 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 m/s。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2018 连云港)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1 1.9 10 90 81.9 2.202 1.9 10 135 71.1 1.843 1.9 5 90 81.9 2.20(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选填“A“或“B”)。(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4)如果纸锥在到达地面前作匀速直线运动,设4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1,5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2,则f1 f2(选填“>“、“<“或“=”)。四.计算题(共1小题)17.(2017 德阳)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作业.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作业.TIF" \* MERGEFORMATINET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春 合肥期中)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2.(2018 济南二模)山东卫视的节目是由同步卫星传输到世界各地的,同步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三者均可3.(2018 镇江一模)我市丁卯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东西方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一段平直桥面上自东向西匀速行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车上司机是运动的B.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其它汽车始终是运动的C.以该汽车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向东运动D.从反光镜中看到后面汽车在靠近,是以路面为参照物4.(2018 康巴什二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20~3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两物体在3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5.(2018 奉贤区二模)甲、乙两辆小车相距3米,同时开始沿同一笔直路面运动,如图所示为它们的s﹣t图象,则(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2米C.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4米 D.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10米6.(2017 工业园区校级二模)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如图所示。则被超越大客车的车速范围为( )A.10~20 m/s B.20~30m/s C.30~40m/s D.40~50 m/s7.(2017秋 濮阳期末)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搀着孩子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则速度快的是( )A.一样快 B.大人 C.小孩 D.无法确定8.(2018 宁德模拟)已知雨滴在空中竖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不同质量的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现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雨滴从空中竖直下落,在落到地面之前都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两雨滴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1:v2为( )A.: B.: C.m1:m2 D.m2:m19.(2018 东城区二模)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内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40m/s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10.(2016 邵阳县模拟)研究表明:雨滴自高空由静止下落,雨滴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随其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假设每个雨滴可看成球形,每个雨滴的密度相同,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滴的半径r的平方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 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r2v2,其中k为比例常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球的体积公式:V=π r3(r为半径),g=10N/kg.每个雨滴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4,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A.1:8 B.1:4 C.1:2 D.1:1二.填空题(共5小题)11.(2018 琼中县一模)如图所示,国产高原直升机正在高原试飞。以飞行员为参照物,直升机是 的;直升机从地面上升到4500m的高空用时1min,则它升空的平均速度为 m/s。12.(2018 高阳县一模)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装甲飞车﹣﹣飞行悍马(如图所示),它是汽车和直升飞机的结合体。(1)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的“飞行悍马”5s内通过125m,它的速度是 m/s。(2)以空中向西南前进的“飞行悍马”为参照物,地面上的树是 (填“运动的”或“静止的”。13.(2018 德州模拟)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14.(2018 江岸区校级二模)如图,磁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或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列车稳稳地悬浮在轨道上方约10毫米处高速运行。长沙磁浮铁路线路从长沙黄花机场到高铁站,全长24km,设计时速120km/h。则乘客搭乘磁浮列车从长沙黄花机场到高铁站的最快时间为 min。15.(2018 安阳一模)如图所示的智能手表是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具有蓝牙同步手机通话、音乐播放等功能,深受人们青睐。智能手表通过接收手机发射的 来接听电话。将手表戴在手腕上跑步时,以手表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我们听到智能手表播放的音乐,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2018 德州模拟)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车对斜面的压力 小车的重力,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 AB段的平均速度(后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四.计算题(共1小题)17.(2016秋 蓝田县期末)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节 机械运动 同步学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例题1:【解答】解:“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答案】B。例题2【解答】解:由图象可知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2.25m/s。【答案】C。例题3【解答】解:AC、图中的s﹣t图象是曲线,说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也就是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C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D、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例题4【解答】解: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错误;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7.14m/s,故C错误;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t===200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答案】D。例题5【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相遇时甲行驶了4km﹣1km=3km,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则v甲=3v乙,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甲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v甲′===0.2km/min,v甲=1.5v甲′,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km/min;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km/min;所以,v甲平=2v乙平,故D错误。【答案】C。例题6【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里面由有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mm;(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由图知:AC段的距离是sAB=9.00cm,AB所用时间为tAB=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3.00cm/s=0.03m/s。【答案】(1)2;(2)v=;(3)小;(4)0.03。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答】解:A、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驾驶员,以驾驶员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汽车是静止的;故B错误;C、由于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故C错误;D、优美的吉他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故D正确;【答案】D.2.【解答】解: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答案】B。3.【解答】解:A、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铅球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b到d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铅球的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故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铅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D、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D正确;【答案】B。4.【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sa>sb>sc,由速度公式v=可知,va>vb>vc;(2)由图象可知,t=5s时,sa﹣sb>2m,sa﹣sc≈4m>2m,sb﹣sc<2m;(3)由题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结合前面解答可知,甲的s﹣t图象一定是图线a;乙的s﹣t图象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答案】A。5.【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时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4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所以第4s时两者相距12m﹣4m=8m。故A错误;B、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重力与拉力大小相等,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甲受到的拉力等于乙受到的拉力。故B错误;CD、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3m/s,乙的速度v乙===1m/s;v甲>v乙,所以甲做速度为3m/s的匀速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故C错误、D正确。【答案】D。6.【解答】解:A、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3×2m=6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1.5m/s,故A错误;B、不计摩擦及绳重,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3×20N﹣50N=10N,故B正确;C、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Gh=50N×2m=100J,故C正确;D、总功:W总=Fs=20N×6m=12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83.3%,故D正确。【答案】A。7.【解答】解:小张速度18km/h,小王速度5m/s=18km/h,小李速度v===18km/h,所以,三人速度一样大,故D正确。【答案】D。8.【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方向和快慢都不变的运动,大小与位移、时间没有关系,但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ABC错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因此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答案】D。9.【解答】解: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s=4×50m=200m,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km/h,约为70km/h,故B正确。【答案】B。10.【解答】解: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由图可知sAC=80.0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故B正确;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答】解: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答案】位置;静止。12.【解答】解:因为空气流动形成风,当天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这说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东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红是向西行驶的。【答案】东;西。13.【解答】解: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王濛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王濛是运动的。在滑行的过程中,冰刀在冰面上滑动,所以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凡是由于摩擦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都属于以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运动;滑动;做功。14.【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该图象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图象,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由图象可知,当t=5s时,对应的纵坐标v=30m/s;汽车在第5s和第6s的速度都是30m/s,所以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前进的距离是:s=vt=30m/s×2s=60m。【答案】增大,30,60。15.【解答】解:物体运动的速度为v===6m/s;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所以它在第6s末的速度也是6m/s。【答案】6;6。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时是下端触地,故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2)根据表格中编号为1、2的数据知:下落高度、扇形纸片半径相同,纸锥锥角不同,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根据表格中编号为1、3的数据知:下落高度、纸锥锥角相同,扇形纸片半径不同,下落时间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综合分析可得出的结论: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3)由(2)知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由于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所以4号纸锥的下落时间长,下落速度慢,即5号纸锥先到地,故B正确;(4)如果纸锥在到达地面前作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阻力为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重力和阻力大小相等,因为4、5号纸锥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阻力也相同,即f1=f2。【答案】(1)A;(2)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3)B;(4)=。四.计算题(共1小题)17.【解答】解:(1)由v=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5×h+t)=10km/ht,解得:t=h=5min;(2)由v=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h=km;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由v=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h;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h=km≈0.28km;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答案】(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作业.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常先平\\常先平\\2016\\同步\\步步高\\生物\\生物浙科必修1\\步步高 生物浙科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课后作业.TIF" \* MERGEFORMATINET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答】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2.【解答】解: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动卫星也怎么转动,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卫星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太阳,月亮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运动的。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B。3.【解答】解:A、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自东向西匀速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B、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其它汽车可能静止也可能是运动,故B错误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自东向西匀速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向东运动的,故C正确;D、从反光镜中看到后面汽车在靠近,是以该汽车为参照物,故D错误。【答案】C。4.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20~3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两物体在3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B、据图可知,物体在20~30s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且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两个物体在20s末相遇,故D错误。【答案】C。5.【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1m/s;乙的速度是:v乙==≈1.3m/s;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BCD、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甲、乙两辆小车相距3m若两辆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同,运动3s两车相距4m﹣3m+3m=4m;若两辆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运动3s两车相距4m+3m+3m=10m;故BC正确,D错误;【答案】D。6.【解答】解:大客车的长度约为s=10m,因为是同向行驶,所以轿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为v=v轿车﹣v客车,∵v=,∴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t==,v轿车=110km/h=30m/s,所以客车的速度:v客车=v轿车﹣=30m/s﹣=28m/s,在20~30m/s。【答案】B。7.【解答】解:大人搀着孩子一起走了30m,他们的路程S相同,运动时间t相同,则速度V=相同,大人小孩运动的一样快。【答案】A。8.【解答】解:因为雨滴落到地面前均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雨滴受的是平衡力,雨滴受到的阻力为f=mg=kv2,所以雨滴的速度为v=,所以两雨滴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1:v2为:==,故A正确。【答案】A。9.【解答】解:A、由图中知s乙丙=100.0cm﹣30.0cm=70.0cm,t乙丙=8s﹣6s=4s,平均速度v2===17.5cm/s=0.175m/s,故A错误;B、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v1===10.0cm/s;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v3===22.5cm/s。比较可知,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不宜太大。故C正确;D、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不能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故D错误。【答案】C。10.【解答】解:由题意知,每个雨滴最终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阻=G雨滴=mg=ρVg=πr3ρg﹣﹣﹣﹣﹣﹣①根据题意有:f阻=kr2v2 ﹣﹣﹣﹣﹣﹣②联立①②可解得:v=,由于每个雨滴的密度ρ相同,π、g、k均为常数,所以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v1:v2=:=1:2。【答案】C。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答】解:(1)以飞行员为参照物,直升机与飞行员没有位置的变化,直升机是静止的;(2)因为v=,所以飞行速度v===75m/s。【答案】静止;75。12.【解答】解:(1)“飞行悍马”的速度:v===25m/s;(2)以空中向西南前进的“飞行悍马”为参照物,地面上的树与“飞行悍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地面上的树是运动的。【答案】(1)25;(2)运动的。13.【解答】解: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知,甲与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0.67m/s,乙的速度v乙=≈2.67m/s。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同,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不断变化,乙是运动的运动。【答案】运动。14.【解答】解:根据v=可得,乘客搭乘磁浮列车从长沙黄花机场到高铁站的最快时间:t===0.2h=12min。【答案】12。15.【解答】解: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跑步时,以佩戴的手表为参照物,手表相对于路边的树木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我们听到智能手表播放的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答案】电磁波;运动;空气。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解答】解: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当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放在斜面上时,压力小于重力。所以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小于小车的重力;B点是全程AC的中点,由图知,tAB=6s,tAC=8s,由v=可得,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AB===,所以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运动;小于;大于。四.计算题(共1小题)17.【解答】解:(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1==0.2s,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1=v声t1=340m/s×0.2s=68m。(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2==0.1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2=v声t2=340m/s×0.1s=34m;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2﹣s1=68m﹣34m=34m。(3)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t=△t﹣t1+t2=1.1s﹣0.2s+0.1s=1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34m/s=122.4km/h。因为v=122.4km/h>12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培优特训:第1节 机械运动 同步学案.doc 第1节 机械运动 同步学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