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慈溪市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本卷为闭卷考,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答案请一律做在答题卷上)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沉着动笔吧,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帝国的繁盛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近代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2.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4.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B.金瓶(金奔巴瓶)C.锦衣卫印D.开元通宝钱
5.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7.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B.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D.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8.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
C.专制皇权强化D.地方权力膨胀
9.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他相信地圆学说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他拥有航海地图
10.右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
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B 《大卫》——米开朗基罗
C.《蒙娜丽莎》——达.芬奇D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11. 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人文主义B.马克思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启蒙思想
12.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相对论B.日心说C.万有引力定律D.生物进化论
13.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文化热,这股热潮被称为“东学西渐”,这一局面集中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4.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
C.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D.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15.如果把“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新体制的创立
C.工业文明的浪潮 D.殖民扩张道路
16. 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是
A.摆脱殖民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推翻封建统治 D.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
17. 1862年9月, 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林肯签署的这个文件应是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废除农奴制法令》
18.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都推行了改革。这两个国家社会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B.都阻碍了社会进步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D.都走向了军国主义
19.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0.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网络上进行“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广泛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人民宪章》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人权宣言》的发表
21.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考问世界”方面的史实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第一次世界大战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22.南美洲地区最高荣誉的足球赛事被称为“解放者杯”,它是为纪念哪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而创立的?
A.马克思B.玻利瓦尔C.圣西门D.哥伦布
23.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人们去影院看电影D.人们用手机打电话
24.我国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右图),
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A.虎门B.南京C.北京D.上海
25.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 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签订地点:日本马关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条约危害: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A.签订时间B.签订地点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
26.在近代中国,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7.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曾攻入清朝都城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②④
28. 史同学在整理课本内容时,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A.为寻求救国路, 多次上书 B.不做亡国之君, 下诏变法
C.反对变法维新, 发动政变 D.以血唤醒民众, 慷慨就义
29.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 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义和团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③黄海海战④谭嗣同英勇就义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30.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他就是
A.京师同文馆B.商务印书馆C.新华书店D.三联书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把1789- 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革命”,“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一: 见右图。
(1)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 是指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一重大事件?(2分)这次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分)材料二反映了该重大事件爆发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在该重大事件中,哪一纲领性文件对“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做出了权威解读?(2分),说明该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32.近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巧分)
材料一: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39年8月,当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人狂妄叫嚣:“我们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
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东方的一个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5分)
(2)材料二中英国为“恢复名誉”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材料三中的“岛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说说这一
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4)东西方世界的碰撞中,两个东方国家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局,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2分)
33.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艰辛的探索之路孕育着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李鸿章以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1)材料一中“学习外国利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6分)
(2)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3)材料一、二这两次探索运动,在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上有何异同?(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