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考一轮系统复习 第4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学中考一轮系统复习 第4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系统复习 第4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一、知识梳理
二、查漏补缺,自我检测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生物个体的总和
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
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2.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花园里的全部花卉
B.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C.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
D.森林里的全部猕猴
3.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B.一块稻田里的蝌蚪和青蛙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全部生物
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4.[2016·宁波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5.“一山难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物学观点可以理解为( )
A.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级,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就少
D.虎所需的生活空间是一座山的面积
6.科学研究具有层次性,如从生物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从群落到生态系统。人们之所以在生态系统这一层面进行研究,是因为( )
A.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B.同物种的许多生物组合在一起具有生物个体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C.不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D.生物与环境会产生相互作用
7.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目前,针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多少,物种较多的生态系统容易保持相对稳定。
观点二:物种多样性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超越该限度后,物种的增加反而会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 。(可多选)
A.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
B.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
C.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
D.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
E.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8.[2016台州30]科学家发现,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 的热液喷口,附近生活着古菌、管状蠕虫、海葵、鱼类等生物。古菌能利用硫化氢氧化获取能量,同时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
(1)上述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每种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该古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体中细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3)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古菌属于 。
(4)深海鱼类不需借助视觉捕食,眼已退化,这是对深海 环境因素的适应。
9. 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①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②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 。
③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 。
10.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 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 。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11.[2015嘉兴29]作为鱼米之乡的嘉兴,农田是常见的一种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的杂草,蝗虫、二化螟等各种害虫则以水稻、杂草为食,而青蛙是田园的忠实卫士。
(1)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里的“生产、消费、分解”的对象都是指 (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或“能量”)。
(3)农田一旦疏于管理,很快就会变得杂草丛生,虫害肆虐,原有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请分析说明农田生态系统为什么容易被破坏。
12.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仅根据如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 。
13.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 。
(2)右图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
(3)太阳能通过 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 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14. 小江到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因此荣获“浙江最美生态景观”荣誉。
(1)钱江源森林公园可看作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2)景区内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主要与植物的什么生理作用有关? 。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妥的是 。
A.在林区野炊、烧烤
B.矿泉水瓶带离林地
C.捕杀珍禽异兽
15.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箭环蝶长期有规律地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下表。
箭环蝶停留数(只) 清水 0.5%白酒 0.5%蔗糖水 0.5%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右图)。你的解释是 。
16.[2017·杭州·37]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暴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 (CxHyOz)分解为____________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 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________________。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写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7·台州·33]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 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18.[2017·湖州·21]生命体与所处的环境只有不断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才能维系其平衡。这是不同层次的生命体系的共性。
(1)草履虫通过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的名称)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2)人体通过___________系统吸收营养物质、获得能量,通过呼吸、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代谢废物。
(3)生态系统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物质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内部,动植物尸体和粪便等通过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还到无机环境。
19.[2017·嘉兴·30]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20.[2018·温州·28]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D 7.BDE
8.(1)鱼类 (2)高于 (3)生产者 (4)阳光(答“光照”、“黑暗”或“无光”均给分)
9.
(1)群落;
(2)肉食性鱼;
(3)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10.
(1)非生物 消费者
(2)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11.
(1)水稻→蝗虫→青蛙(合理即得分)
(2)有机物
12.
(1)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
(2)自动调节能力
(3)能量的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13.
(1)7 鹰
(2)分解者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4)无机环境
14.
(1)D
(2)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答对一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
(3)AC(答对一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
15.
(1)AC
(2)箭环蝶喜欢发酵的食物。
(3)由于重力作用,绳子底端白酒溶液多。
16.
(1)CO2和H2O 2H2S+O2=2S↓+2H2O
(2)消费者
(3)自动调节能力(合理即可) 绿藻→食藻虫→鲢鱼(合理即可)
17.
(1)光合作用
(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碳—氧
18.
(1)细胞膜
(2)消化
(3)分解者
19.
(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20.
(1)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
(2)⑧
(3)⑥
蕴含
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范围大小:可大可小,根据观察和研究需要而定。
范围大小:可大可小,根据观察和研究需要而定。
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如:狼彼此争夺食物。
种内互助,如:蜜蜂群体生活。
种间关系
捕食关系,对一方有利,而另一方致死。
寄生关系,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
互利共生,对双方都有利。
竞争关系,一方排除另一方。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物群落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被吃
被分解

绿色植物

动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被吃
被吃
被分解

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食物链:

昆虫
食虫鸟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
生物圈
最大的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食物网
组成
食物链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环境
依赖、影响、适应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无机盐等。
影响
影响
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群落。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植被)
结构与成分
功能
物质循环:碳循环、氧循环。
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