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 ~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学科导学案课题:1.2水的组成 姓名: 得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水的物理性质,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思维结合训练;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电解水,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重点、难点、考点】电解水实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导入】水是不是最纯净的物质呢?水可不可以分解呢?【学习探究】1、水的电解①实验现象阳极:有气泡,气体的量约为阴极的一半,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气体为 。阴极:有气泡,气体的量约为阳极的一倍,点燃气休,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此气体为 。②文字表达式: 。 ③反应的实质: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水电解的变化是一种 变化。④实验结论: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注意: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烧碱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2、水分子的构成①水由 组成。②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③一个水分子由 氢原子和 氧原子 。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目标检测 直击考点】例1、如图是一个水分子的微观图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是的(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C、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是由两个氢和一个氧组成的例2、下列关于水性质的叙述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0 ℃,水结冰 B、100℃,水沸腾 C、糖入水被溶解 D、水通电被电解例3、右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电极相连的是电池的 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2)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A:VB约等于 。(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①水由 组成。 ②水分子由 构成。1、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生成氧气的量 C、增加生成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2、用电解器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以后,下列观察到的现象属于不合理的是(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能点燃,点燃时发出“噗”声 D、装置内液体的质量逐渐减小3、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4、利用电解水的实验,不仅可以探究水的组成,而且还可以推出一些其他的结论。下列推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氧气和氢气都能燃烧 B、氢气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C、只要给液体通电,都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氧组成的,不是由水分成构成的5、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热冰”后温度将升得很高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运动从无序变为有序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6、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产生氧气,乙试管产生 气;导线A接电源 极,导线B接电源 极。(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3)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4)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 间”? 。(5)某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阴、阳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如下:自 (填时间)开始,每分钟内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理论比值2:1。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刚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 7、氢气被看成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但是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成本高。据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氮化镓-锑合金,利用它能更好地促进水在太阳光下分解获得氢气,且可重复使用。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字母表示) 8、下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4)反应前原有氢气 毫升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