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上化学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含答案)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空气的组成
2.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这两类物质
3.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能初步使用该原理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
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阅读教材P26,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汞 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有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空气的体积约减少1/5 空气是由①_______和②_________组成,其中③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汞+氧气氧化汞
(2)在另一密闭容器里加热红色粉末 将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粉末放在另一密闭容器中加强热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银白色;得到的气体体积恰好等于前面实验密闭容器中减少的气体体积
拓展讲解: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汞 + 氧气氧化汞
(1)文字表达式的含义:“+”念“和”、“与”、或“跟”,“―→”读成“生成”
(2)文字表达式的读法:汞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阅读教材P27的实验2-1,并完成实验。根据实验情况填写以下内容。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红磷,并迅速伸入瓶内 红磷燃烧,④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的⑤______________,且体积约占瓶容积的⑥______
[实验分析]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了约1/5,说明瓶内少了约1/5的气体体积,这是因为红磷(P)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P2O5)的白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
(1)该实验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较高,实验前应先检查⑨______________。
(2)在瓶内预留了些水,其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⑩____________。
(3)为充分消耗瓶内氧气,红磷的用量要 __________。
(4)燃烧匙伸进瓶内后应迅速塞紧瓶塞,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往外逸散,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偏多,测定结果会偏大。
(5)为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带来的影响,需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6)实验药品的选择:
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在空气中易燃烧、燃烧后生成物是 ________。
[拓展推理]
通过该实验还可推知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解析
例1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的成败关键有两点:①燃烧匙内的红磷必须______;②酒精灯点燃红磷后,必须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逐渐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红磷的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若钟罩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
(5)若实验结束,钟罩中水位上升不到预期位置,则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点)。
解析:(1)该实验的成败关键有两点:①燃烧匙内的红磷必须足量或过量;②酒精灯点燃红磷后,必须立即塞紧瓶塞;(2)红磷燃烧时的现象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3)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该实验验证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若实验中红磷的量太少,氧气消耗不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偏小,若钟罩的气密性不好,气体膨胀时跑出的是氮气,冷却时进入的是空气,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偏小;(5)若实验结束,钟罩中水位上升不到预期位置,则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
答案:(1)足量或过量、塞紧瓶塞(2)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3)上升,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偏小、偏小(5)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
变式练习
1. 如图装置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
C. 红磷刚燃烧完就立即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2. 小明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右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
3.空气的组成
阅读教材P27,背熟空气成分后进行默写。
空气成分 氮气(N2) O2 稀有气体 CO2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特点 相对稳定 成分可变
拓展讲解: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得到,而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因其含量太少,无法从空气中分离得到。
4.混合物和纯净物
阅读教材P27,找到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进行初步认识。
类型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 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 只由 ________________组成。
特征 ①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②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③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有固定的组成与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举例 空气、稀有气体 等 氧气、氮气等
联系 纯净物混合物
  典例解析
例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氧气    C.澄清的矿泉水   D.氮气
解析: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由不同种的物质组成。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澄清的矿泉水中除水外还有一些物质溶解在水中。
答案:C
知识拓展:
1.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稀有气体、粮食、合金(生铁、钢、18K黄金等)、溶液(矿泉水、自来水等)、饮料类、矿物类(大理石)等;
2.常见的纯净物有: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金属(铁、铜、铝、24K黄金等)、氧气、二氧化碳、蔗糖等。
变式练习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五氧化二磷     C.湖水     D.米酒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 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 矿泉水, 河水 D. 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课堂小结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
1.拉瓦锡测定空气的成分的实验得出空气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结论
2.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拓展推理剩余气体的性质
(4)实验注意事项:①导致测定值偏小的原因;②导致测定值偏大的可能原因
(5)实验药品的选择
3.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4.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达标
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2.下列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其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红茶   B.牛奶   C.洗洁精   D.氧气
3.右图所示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试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________的位置上。
(2)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__________。
课后作业
A 双基过关
1. 空气成分中不包含下列哪种物质?(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氢气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
B.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
D. 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4.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 氢氧化钠 稀盐酸
B. 碘酒 红磷
C. 空气 氧气
D. 海水 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5. 在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体积约为集气瓶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下列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无关的是( )。
A. 氮气不支持燃烧 B. 氮气不易溶于水
C. 氮气的熔点是-209.9℃ D.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按下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同学用炭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此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填表,列举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每类只列举一种。
状态 类别 固态 液态 气态
纯净物
混合物
B能力提高
9. 装在某容器中的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为10L,则该容器的容积为( )。
A. 10L B. 15L C. 12.5L D. 18L
10.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 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堂导练
①氮气 ②氧气 ③氧气 ④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⑤水进入集气瓶 ⑥1/5 ⑦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⑧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⑨ 装置的气密性 ⑩环境污染 过量 固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溶于水 78%  21% 0.94% 0.03%  0.03%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一种物质
变式训练
1.C 2.方便 减少误差3. B 4. A
课堂小结
氧气 氮气
课时达标
1.D 2.D 3. 8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1/5
课后作业
A 双基过关
1. D 2. B 3. A 4. A 5. C 6. C
7. (1)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瓶内的氧气消耗完了
(3)烧杯中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4)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5)不会污染空气
8. 铜 水 氧气,生铁 糖水 空气
B 能力提高
9. C
10.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约在12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mL的刻度线上
(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