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秘密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时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初步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3.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从中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课堂导学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图3-1是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观察到的现象,图3-2是利用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操作的结果。从两幅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构成物质的微观世界。图3-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图3-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2. 粒子的性质(1)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这些数据说明粒子的③_________很小。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个数据说明粒子的④_________也很小。(2)粒子总在不断运动着。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 ⑤____________ 酚酞遇水不变色b.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⑥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c.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烧杯 A烧杯⑧________,B烧杯⑨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分析】A烧杯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是由于B烧杯的浓氨水挥发出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色。【实验反思】①从A、B烧杯内的溶液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推知浓氨水的沸点要比酚酞的 _______(填“高”或“低”)。②若用热毛巾包裹住B烧杯,A烧杯的颜色会变化得更快,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粒子间有间隙。图3-1的苯分子的图像,说明了分子间是有 的。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粒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的结果。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在三种状态下的分子间隙不同导致的。典例解析例1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 象 解 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解析:A选项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由于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B选项,气体可以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隙减小的缘故。C选项分子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不断在运动。D选项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隙迅速增大的原故,并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答案: D变式训练1.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质量变大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同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而墙外可闻到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不易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 分子、原子的概念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金属汞,每2个氧原子结合构成了1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氧气。它们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由图可见,在化学变化中, _______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 _______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上面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氧化汞的性质不再保持。由此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_______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因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裂可形成原子。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现象(1)用分子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析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两个过程(如图):水的蒸发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分析上图可知: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分子的间隙变大。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由以上可知,物理变化中,分子 ________,分子的 _________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 _________,原子_________。(2)用分子的观点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如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等。典例解析例2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粒子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解析:A选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B选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其他条件下还可再分。C选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包括物理性质。D选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每个氧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而每个臭氧分子(O3)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答案:D拓展讲解:生活中的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三类:(1)金属类;(2)部分非金属固体,如,C、S、P、Si(硅)等;(3)稀有气体。变式训练1.下列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品红扩散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D.分离空气制取氧气2.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序号)。(2)反应后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课堂小结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等。2.粒子的性质主要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原子的概念2.分子和原子的关系3.用分子的观点分析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课时达标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B.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如右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后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A原子和B原子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3.对于图示 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 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B. C. D.如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此图,试分别从物质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出一种观点:(1)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A 双基过关1. 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2.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酒精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B. 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 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3.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冰”是纯净物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4. 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 分子间的间隔 B. 分子的大小 C. 分子的质量 D. 分子的种类5.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6.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 B . 氧原子 C. 二氧化碳分子 D. 碳原子和氧原子7. 水通电分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此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8.在搜救工作中,搜救犬是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间有间隔9.海洋水族馆中,表演者需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其原因正确的是( )A. 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 氧分子的质量发生改变C. 氧分子变成氧原子 D. 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10. 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 B C D实验现象解释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B能力提高11.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烧杯盛有浓氨水,B烧杯内是滴加了几滴酚酞溶液的蒸馏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氨气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课堂导练① 分子 ② 原子 ③质量 ④体积 ⑤无明显现象 ⑥溶液变红色 ⑦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⑧溶液变红色 ⑨ 无明显现象 ⑩ 微粒在不断运动 低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间隙 分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本身没有变 间隙 变化 变化 同种分子 不同种分子变式训练1.B 2.(1)微粒在不断运动 (2)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3)气体间间隙大,液体、固体间间隙小 3. C 4. (1)④⑤ (2)混合物课堂小结1. 分子 原子 2.(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在不断运动着 (3)粒子之间有间隙课时达标1.D 2.D 3.C 4.D 5.(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课后作业A 双基过关1. D 2. B 3. A 4. A 5. D 6. C 7. D 8. C 9. D 10. CB 能力提高11. (1)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运动(2)氨气+氧气 氮气+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