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遗传学的精髓部分,作为历年高考中的压轴题,考查主要集中在对遗传学两大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它是最能体现生物学科理科性质的内容。近几年课标全国卷遗传试题特点非常鲜明,强化逻辑推理,弱化生物计算,多注重生物现象背后原因的思考、生物学原理的运用等。在考查考生理性思维的同时,关注考生运用生物学术语进行答题的能力。突破遗传难点,需要考生在深刻理解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明确遗传规律及应用的常见考查方向和角度,梳理备考需要重点掌握的题型,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从而建立解答各类遗传题的思维模式,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向1 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答案】B 无论题目情境如何变化,性状显隐性判断的根本依据是“定义”,判断的具体方法有杂交法、自交法等,若利用杂交法、自交法无法判断时,可利用假说一演绎法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在利用假说一演经法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视,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作出判断。 考向2 遗传特例相关结果的分析与推断 2.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答案】C【解析】此题宜使用排除法。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其中圆粒∶皱粒=3∶1,这说明F1中控制子粒形状的基因组成为Rr,故亲本中控制子粒形状的基因组成为RR、rr,据此排除B、D项。A项中亲本杂交产生的F1自交后代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A项被排除。3.荠菜果实有两种性状:三角形和卵圆形,分别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A.3 /15 B.7/15C.3/16 D.7/16【答案】B【解析】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说明只要含有显性基因,荠菜果实就表现为三角形,进而推出只要含有一对纯合显性基因,自交后代就一定表现为三角形,这样的个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7/15。 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出现了不同于9:3:3:1的异常性状分离比,比如12:3:1、15:1、10:3:3等变形,这几种表现型的比例都是从9:3:3:1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组合数之和仍然为16,只是比例有所改变(根据题意进行合并或分解),而基因型的比例仍然不变,由此可知,虽然表现型比例不同,但基因的遗传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另外,由于题目中未明确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所以要防止思维定式的影响,遗漏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情况。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为例,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两对等位基因中分别有一显一隐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两对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猫的无尾是显性性状,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无尾猫自交后代中的无尾猫全部是杂合子,有尾猫是隐性纯合子。无尾猫与有尾猫的交配属于测交,后代中无尾猫和有尾猫各约占1/2。5.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中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 如果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分离比之和不为4、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分离比之和不为16,首先要排除因子代数目较少而不符合预期的分离比的情况;然后考虑致死现象,分析致死个体对正常分离比的影响。可以从分离定律的角度制控分析:将其拆分成分离定律单独分析,如6:3:2:1→(2:1)(3:1)→一对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4:2:2:1→(2:1)(2:1)→两对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 6.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果蝇的正常眼与棒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某果蝇基因型如图所示(仅画出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灰身与黑身、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示果蝇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果蝇与一只表现型为灰身、直翅、棒眼的雄果蝇交配,得到206只灰身直翅棒眼雌果蝇、99只灰身直翅棒眼雄果蝇和102只灰身直翅正常眼雄果蝇,则选择的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好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雄果蝇与图示果蝇进行交配。【答案】(1)不遵循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A、a、B、b、D、d (3)AABBXDY aabbXdY【解析】(1)分析细胞图像可知,A、a与B、b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所以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3)根据题意可知,该果蝇(AaBbXDXd)与一只表现型为灰身、直翅、棒眼的雄果蝇(AABBXDY)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直翅棒眼雌果蝇∶灰身直翅棒眼雄果蝇∶灰身直翅正常眼雄果蝇=2∶1∶1;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进行测交实验,即选择基因型为aabbXdY的雄果蝇与之进行交配。 这类遗传现象不同于孟德尔的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是只要是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所以这类试题分析的总原则“化繁为简、集简为繁”,即按照“先分开后组合”的原则,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别用分离定律进行推断,然后再将结果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 考向3 遗传相关实验设计 7.某遗传实验小组用纯合的紫花香豌豆(AABB)和白花香豌豆(aabb)杂交,得到F1植株366棵,全部表现为紫花,F1自交后代有1 650棵,性状分离比为9∶7。同学甲认为F1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学乙认为F1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你认为同学乙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否正确。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型为A_B_的香豌豆开紫花,基因型为aaB_、A_bb、aabb的香豌豆开白花 (2)实验步骤:①第一年选用F1植株与亲本开白花的香豌豆测交,得到香豌豆种子 ②第二年将香豌豆种子种植,统计花的种类及数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约为1∶3,说明F1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如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其他比例,说明F1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该题中F1产生的配子有四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但是表现型只有两种,这是因为基因型为A_B_的香豌豆开紫花,基因型为a_B_、A_b_、aabb的香豌豆开白花。验证F1产生配子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般采用测交的方法,根据预期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结论。 解答这类实验设计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两个遗传规律的实质,即如果需要验证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就是要验证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不同配子;如果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要验证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自由组合,产生数目相等的不同组合配子。应对策略:一般采用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这正是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时所采用的方法。只要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即可得出结论。现将判断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方法归纳如下:方法思路分析自交法①具2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得F1,F1自交得F2。②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及其变式,则控制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控制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测交法①具2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得F1,F1测交得F2。②若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1:1及其变式,则控制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则控制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上述两种方法也可以拓展到验证控制3对或3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情况,若采用自交法,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3或(3:1)n及其变式,则可推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采用测交法,F2的性状分离比为(1:1)3或(1:1) n及其变式,则可推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8.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答案】(1)不能(2)实验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 ♂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解答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类试题时,考生需重点掌握亲本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选择(以XY型性别决定生物为例):1.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在X染色体上(1)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亲本常选择:隐性雌性×显性雄性。结果与结论:①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相应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雌雄表现一致(或“雌雄中表现型及比例相同”或“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则相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即“同时判断显、隐性状和基因所在位置”),可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若正交和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及比例相同,则相应基因位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则相应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已知基因的显隐性关系)(1)设计思路:用纯合隐性雌性个体和纯合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2)结果与结论:①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相应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3.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1)设计思路: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F1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2)结果与结论:①若F2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相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F2中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相应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9.在一个自然种群的小鼠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答案】B 如果杂交实验中的致死基因导致后代雌雄比例失调,则致死基因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死基因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均等,不会引起后代雌雄比例偏离1:1)。 1.豌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5紫花+105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9紫花+106白花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紫花×紫花→305紫花+105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紫花×白花→99紫花+106白花,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和③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故选B。2.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基因型RRWWRRwwRrWWRrwwRRWwRrWw比值111122A.双亲的基因型组合为RrWw×RrWWB.测交是验证亲代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C.等位基因R、r位于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D.基因型为RrWw的个体自交,与上表中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1/4【答案】D 3.某一植物体内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l,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 1: 1: 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A、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1产生的配子为ABC∶ABc∶abC∶abc=1∶1∶1∶1,F1的基因型为AaBbCc,但产生的配子AB∶ab=1∶1,说明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4.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2种,13∶3 B.3种,12∶3∶1C.3种,10∶3∶3 D.4种,9∶3∶3∶1【答案】B【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黄果皮的基因型为wwY_、绿果皮的基因型为wwyy、白果皮的基因型为W_Y_,W_yy。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为W_Y_(白色)∶W_yy(白色)∶wwY_(黄色)∶wwyy(绿色)=9∶3∶3∶1,故子代有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3∶1,B正确。5.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15∶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F2中三角形∶卵圆形=15∶1,而15∶1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可以推知,P:AABB×aabb→F1:AaBb→F2 :9A_B_∶3aaB_∶3A_bb∶1aabb=(9∶3∶3)三角形∶1卵圆形=15∶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AaBb∶aaBb∶Aabb)∶aabb=(1∶1∶1)∶1=3∶1,A错误。由于15∶1是9∶3∶3∶1的变形,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B错误;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三种,故C错误;卵圆形为双隐性,自交子代全是卵圆形,故D正确。6.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答案】B【解析】YY与Yy的比例为1∶1,RR∶Rr∶rr的比例为1∶2∶1,所以第一对是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的结果,第二对是杂合子自交的结果,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7.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F1的表现型是白色C.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D.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答案】C【解析】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则黄色植株不含有B基因,基因型是AAbb或Aabb,A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是白色,B正确,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C错误,F2中共有9种基因型,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D正确。8.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 对基因控制。(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 或_________________。(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答案】(1)两 (2)AaBb AAbb、aaBB、aabb(3)AAbb×aaBb Aabb×aaBB (4)紫花∶红花∶白花=9∶3∶4 9.在生物的遗传基因中存在复等位现象,如a1、a2……,但就每一个二倍体细胞来讲,最多只能有其中的两个,且分离的原则相同。在小鼠中有一复等位基因:A控制黄色,纯合子致死;a1控制鼠色,野生型;a2控制黑色。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常染色体上,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AA个体在胚胎期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下列杂交组合,Aa1(黄色)×Aa2(黄色),则理论上它们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实验思路: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雌鼠杂交,并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①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②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答案】(1)黄色∶鼠色=2∶1 (2)Aa2 a1a2 1/8 (3)黑色 观察后代鼠的体色 ①黄色∶鼠色=1∶1 ②黄色∶黑色=1∶1【解析】根据题干的信息,总结不同的基因型对应的性状:性状基因型黄色AA(纯合致死)、Aa1、Aa2鼠色(野生型)a1a1、a1a2黑色a2a2 10.某植物的相对性状中,种子圆滑(R)对皱缩(r)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皮灰色(C)对白色(c)为显性,决定这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让基因型为YYRRCC的植株与基因型为yyrrcc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亲本个体通过___________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2)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表现型为黄色子叶皱缩种子灰色种皮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3)F2个体全部进行自交,则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子叶皱缩种子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答案】(1)减数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黄色子叶圆滑种子灰色种皮 4 1/9 (3)15/64【解析】(1)个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已知决定这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所以让基因型为YYRRCC的植株与基因型为yyrrcc的植株杂交,F1(YyRrCc)表现为黄色子叶圆滑种子灰色种皮;F2中表现型为黄色子叶皱缩种子灰色种皮个体(Y_rrC)的基因型有2×1×2=4种;F2中表现型为黄色子叶皱缩种子灰色种皮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1/4×3/4=9/64,纯合体(YYrrCC)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64,则F2中表现型为黄色子叶皱缩种子灰色种皮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1/9。(3)F2(1/4YY、1/2Yy、1/4yy和1/4RR、1/2Rr、1/4rr)个体全部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绿色子叶(yy)所占比例为1/4+1/2×1/4=3/8,所以黄色子叶(Y_)所占比例为1-3/8=5/8;皱缩种子(rr)所占比例为1/4+1/2×1/4=3/8,故F2个体全部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子叶皱缩种子个体(Y_rr)所占的比例为5/8×3/8=15/64。11.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七对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性状等位基因显性隐性种子的形状A—a圆粒皱粒茎的高度B—b高茎矮茎子叶的颜色C—c黄色绿色种皮的颜色D—d灰色白色豆荚的形状E—e饱满不饱满豆荚的颜色(未成熟)F—f绿色黄色花的位置G—g腋生顶生(1)如上述七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种表现型。(2)将高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则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 的豌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子代的豆荚形状和颜色。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要求写出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比例) 【答案】(1)37(2187) 27(128) (2)3 (3)①取豌豆豆荚饱满、豆荚颜色为绿色的双杂合子豌豆种子种植并让其自交 ②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9∶3∶3∶1 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或4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