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8 镁、铝及其化合物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8 镁、铝及其化合物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八讲 镁、铝及其化合物
1.了解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一、镁的性质及应用
原子结构
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族
物理性质
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较小,硬度较低
化学性质
与O2反应
镁条在O2中燃烧,发出 ,生成白色固体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与N2反应
镁条能与N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与水反应
镁不易与冷水反应,能与沸水反应Mg+2H2OMg(OH)2+H2↑
与酸反应
镁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镁能在CO2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备
工艺流程
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
制熟石灰:

沉淀:
酸化:
蒸发结晶:析出MgCl2·6H2O
脱水:在 气流中使MgCl2·6H2O脱水制得无水氯化镁
电解: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镁:
用途
镁制造信号弹和焰火;镁合金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氧化镁用于制耐高温材料
二、铝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 态存在。
2.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物理
性质
状态
色泽
密度
熔点
沸点
硬度
导电、导热性
延展性
固态

2.7 g·cm-3
660.4℃
2467 ℃
较软


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备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3.铝的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⑤铝与氧化铁反应:
4.铝热反应
(1)原理
铝将金属氧化物中化合态的金属还原为金属单质,
如Fe2O3+2Al 、Cr2O3+2Al 等。
(2)实验装置
(3)反应现象及结论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混合物剧烈反应过后,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待熔融物冷却后,除去外层熔渣,可以发现落下的是铁珠。
(4)应用
①野外 。
② 。
5.制备 电解熔融Al2O3:2Al2O34Al+3O2↑
6.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三、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高熔点(2045℃), 于水
化学性质
①属于 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时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②电解 化学方程式为 。
用途
利用其高熔点常用作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天然产刚玉的成分是
2.氢氧化铝
物理性质
氢氧化铝是几乎不溶于水的 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能吸附色素,因此可用于
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是 氢氧化物,Al(OH)3既能溶于 又能溶于 ,且都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制备
铝盐与氨水反应:
偏铝酸盐与二氧化碳反应: 或
铝盐与偏铝酸盐反应:
3.氢氧化铝两性的应用: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可用电离平衡移动的原理来解释: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H++AlO2—+H2OAl(OH)3Al3++3OH-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其电离程度相当微弱,只有加入强酸(或强碱)时,大量的H+(或OH-)才能破坏氢氧化铝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右(或左)移动,生成铝盐(或四羟基合铝酸盐),所以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当加入弱酸或弱碱时,因H+或OH-浓度太小,不能使上述平衡移动,因此Al(OH)3只溶于强酸或强碱,而不溶于弱酸或弱碱,其应用有:
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Al3+与OH-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AlO2-与H+会发生AlO2-+H++H2O==Al(OH)3↓反应而不能共存;Al3+与AlO2-、HS—、S2—、HCO3—、CO32—等;AlO2-与AI3+、NH4+、Fe3+等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
Al3+、AlO2-和Al(OH)3的相互转化
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在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
向可溶性铝盐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向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利用滴加顺序不同鉴别物质
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出现 后 ;向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溶液,开始 后出现
向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先出现 后 ;向盐酸中逐滴滴加NaAlO2溶液,开始 后出现
铝土矿冶炼金属铝
碱溶法:
酸溶法:
4.铝盐
通性
水解性: Al3+容易水解, ,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双水解:Al3+与AlO2-、HS—、S2—、HCO3—、CO32—等会发生双水解反应,如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发生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明矾
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 ,电离方程式为 。水溶液的pH<7(填“>”“<”或“=”),原因是 。
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其原因是 。
四、Al3+、Al(OH)3、AlO之间的转化关系
1.“铝三角”转化关系
2.“铝三角”的应用
(1)制取Al(OH)3
(2)分离提纯
①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②利用Al2O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③利用Al(OH)3的两性,分离Al3+与其他金属阳离子的混合物。
(3)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①Al3+与OH-、AlO、CO(HCO)、S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AlO与H+、HCO、Al3+、Fe3+等不能大量共存。
3.Al元素的存在形态与OH-、H+的关系
4.与Al(OH)3沉淀生成有关的图象分析
(1)把强碱溶液逐滴加入到铝盐(Al3+)溶液中至过量
①现象: 。
②有关反应:
A→B:
B→D:
③图象:
(2)把铝盐(Al3+)溶液逐滴加入到强碱溶液中至过量
①现象: 。
②有关反应:
A→B:
B→C:
③图象:
(3)在AlO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至过量
①现象: 。
②有关反应:
A→B:
B→D:
③图象:
(4)在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lO溶液至过量
①现象: 。
②有关反应:
A→B:
B→C:
③图象:
(5)向含Mg2+与Al3+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
①现象: 。
②反应:
O→A:
A→B: 、
B→C:
③图象[c(Mg2+)=c(Al3+)]
(6)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O→A:
A→B:
1.Mg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与O2反应外,还能与N2反应生成Mg3N2,也能与CO2发生反应,所以活泼金属镁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灭火。
2.Al遇到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才发生钝化,而不是铝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钝化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Al遇到冷的稀硝酸或稀硫酸会发生剧烈反应。
3.两性物质是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是指与较强的酸、碱发生反应,与NH3·H2O、H2CO3等不反应,铝不能称为两性物质。
4.铝热反应是在高温干态下进行的置换反应,铝只能与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其后的金属氧化物反应。铝不能与MgO反应,铝热反应不能用来冶炼大量的金属铁、铜等(要考虑冶炼成本)。
5.Al2O3、Al(OH)3是中学阶段接触的唯一与碱反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经常应用到除杂、计算题中,所以一定要熟记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由Al(OH)3的两式电离以及与酸和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与酸反应时相当于三元碱,与碱反应时相当于一元酸。。
6.铝不但能与酸(H+)反应,还能够与碱溶液反应,表现为特殊性。2Al+2OH-+2H2O===2AlO+3H2↑。其反应机理应为: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然后Al(OH)3再与NaOH反应生成H2O和NaAlO2,反应中铝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NaOH无电子得失。
7.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其净水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明矾净水只能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不能杀菌消毒,与氯气消毒原理不同。
考向一 镁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1: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下列途径正确的是 (  )
A.海水Mg(OH)2Mg
B.海水MgCl2Mg
C.海水Mg(OH)2MgCl2Mg
D.海水MgCl2Mg
变式训练1.Mg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微粒的半径:r(O2﹣)>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相同质量的镁在足量的CO2和O2中完全燃烧,固体质量增重相等
考向二 铝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2.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铝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铝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是因为性质不活泼
B.氢氧化铝可与胃酸反应,常用作中和胃酸的药物
C.明矾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D.硫酸铝铵常用作面粉膨化剂,该物质不溶于水
变式训练2.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须加以控制的是(  )
①糖果香烟内包装 ②电线电缆 ③牙膏皮 ④氢氧化铝胶囊(作内服药) ⑤用明矾净水
⑥用明矾和小苏打混合物作食品膨化剂 ⑦制造炊具和餐具 ⑧制防锈漆.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⑦⑧ D.全部
考向三 铝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典例3: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等,工业上经过下列工艺可以冶炼金属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B.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氨气
D.④进行的操作是加热,而且d一定是氧化铝
变式训练3.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罐可久盛食醋
B.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C.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D.明矾用作净水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考向四 有关Mg和Al图像
典例4: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和Al的总质量为8 g
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D.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变式训练4.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1 B.3∶1
C. 2∶1 D.1∶2
1.【2018年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2018天津卷】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3.【2017海南卷17】以工业生产硼砂所得废渣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MgO
SiO2
FeO、Fe2O3
CaO
Al2O3
B2O3
30%~40%
20%~25%
5%~15%
2%~3%
1%~2%
1%~2%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应该加入的酸是_______,“滤渣1”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
(2)“除杂”时加入次氯酸钙、氧化镁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除杂”基本完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分离滤渣3应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2017 江苏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5.【2017全国Ⅱ卷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6.【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7.【2016江苏,16】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
(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第八讲 镁、铝及其化合物
1.了解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一、镁的性质及应用
原子结构
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族
物理性质
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较小,硬度较低
化学性质
与O2反应
镁条在O2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与N2反应
镁条能与N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
与水反应
镁不易与冷水反应,能与沸水反应Mg+2H2OMg(OH)2+H2↑
与酸反应
镁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镁能在CO2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制备
工艺流程
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
制熟石灰:CaCO3CaO+CO2↑
CaO+H2O===Ca(OH)2
沉淀:Mg2++2OH-===Mg(OH)2↓
酸化:Mg(OH)2+2HCl===MgCl2+2H2O
蒸发结晶:析出MgCl2·6H2O
脱水:在氯化氢气流中使MgCl2·6H2O脱水制得无水氯化镁
电解: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镁:MgCl2(熔融) Mg+Cl2↑
用途
镁制造信号弹和焰火;镁合金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氧化镁用于制耐高温材料
二、铝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物理
性质
状态
色泽
密度
熔点
沸点
硬度
导电、导热性
延展性
固态
银白色
2.7 g·cm-3
660.4℃
2467 ℃
较软
很好
良好
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备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3.铝的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3H2↑
⑤铝与氧化铁反应:2Al+Fe2O32Fe+Al2O3
4.铝热反应
(1)原理
铝将金属氧化物中化合态的金属还原为金属单质,
如Fe2O3+2Al2Fe+Al2O3、Cr2O3+2Al2Cr+Al2O3等。
(2)实验装置
(3)反应现象及结论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混合物剧烈反应过后,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待熔融物冷却后,除去外层熔渣,可以发现落下的是铁珠。
(4)应用
①野外焊接钢轨。
②冶炼高熔点金属。
5.制备 电解熔融Al2O3:2Al2O34Al+3O2↑
6.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三、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高熔点(2045℃),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时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2-+2 H2O
②电解 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
用途
利用其高熔点常用作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天然产刚玉的成分是Al2O3
2.氢氧化铝
物理性质
氢氧化铝是几乎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能吸附色素,因此可用于水的净化
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Al(OH)3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且都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OH)3+3H+=Al3++3H2O ,
Al(OH)3+OH-===AlO2-+2H2O
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制备
铝盐与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
偏铝酸盐与二氧化碳反应:AlO2-+CO2+2H2O===Al(OH)3↓+HCO3-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
铝盐与偏铝酸盐反应:Al3++3AlO2-+6H2O===4Al(OH)3↓
3.氢氧化铝两性的应用: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可用电离平衡移动的原理来解释: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H++AlO2—+H2OAl(OH)3Al3++3OH-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其电离程度相当微弱,只有加入强酸(或强碱)时,大量的H+(或OH-)才能破坏氢氧化铝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右(或左)移动,生成铝盐(或四羟基合铝酸盐),所以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当加入弱酸或弱碱时,因H+或OH-浓度太小,不能使上述平衡移动,因此Al(OH)3只溶于强酸或强碱,而不溶于弱酸或弱碱,其应用有:
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Al3+与OH-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AlO2-与H+会发生AlO2-+H++H2O==Al(OH)3↓反应而不能共存;Al3+与AlO2-、HS—、S2—、HCO3—、CO32—等;AlO2-与AI3+、NH4+、Fe3+等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
Al3+、AlO2-和Al(OH)3的相互转化
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在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
向可溶性铝盐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向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利用滴加顺序不同鉴别物质
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向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溶液,开始无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
向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向盐酸中逐滴滴加NaAlO2溶液,开始无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
铝土矿冶炼金属铝
碱溶法:
酸溶法:
4.铝盐
通性
水解性: Al3+容易水解,Al3++3H2O Al(OH)3+3H+,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双水解:Al3+与AlO2-、HS—、S2—、HCO3—、CO32—等会发生双水解反应,如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发生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明矾
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水溶液的pH<7(填“>”“<”或“=”),原因是Al3++3H2OAl(OH)3+3H+。
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其原因是Al3+水解产生Al(OH)3胶体,Al(OH)3胶体可以和悬浮于水中的泥沙形成絮状不溶物而沉降下来,使水澄清。
四、Al3+、Al(OH)3、AlO之间的转化关系
1.“铝三角”转化关系
2.“铝三角”的应用
(1)制取Al(OH)3
(2)分离提纯
①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②利用Al2O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③利用Al(OH)3的两性,分离Al3+与其他金属阳离子的混合物。
(3)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①Al3+与OH-、AlO、CO(HCO)、S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AlO与H+、HCO、Al3+、Fe3+等不能大量共存。
3.Al元素的存在形态与OH-、H+的关系
4.与Al(OH)3沉淀生成有关的图象分析
(1)把强碱溶液逐滴加入到铝盐(Al3+)溶液中至过量
①现象: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②有关反应:
A→B:Al3++3OH-===Al(OH)3↓
B→D:Al(OH)3+OH-===AlO+2H2O
③图象:
(2)把铝盐(Al3+)溶液逐滴加入到强碱溶液中至过量
①现象:先无明显现象,然后逐渐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②有关反应:
A→B:Al3++4OH-===AlO+2H2O
B→C:Al3++3AlO+6H2O===4Al(OH)3↓
③图象:
(3)在AlO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至过量
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②有关反应:
A→B:AlO+H++H2O===Al(OH)3↓
B→D:Al(OH)3+3H+===Al3++3H2O
③图象:
(4)在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lO溶液至过量
①现象:先无明显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白色沉淀。
②有关反应:
A→B:4H++AlO===Al3++2H2O
B→C:Al3++3AlO+6H2O===4Al(OH)3↓
③图象:
(5)向含Mg2+与Al3+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
①现象:无明显现象→出现沉淀→渐多→最多→减少→不变。
②反应:
O→A:H++OH-===H2O
A→B:Al3++3OH-===Al(OH)3↓、Mg2++2OH-===Mg(OH)2↓
B→C:Al(OH)3+OH-===AlO+2H2O
③图象[c(Mg2+)=c(Al3+)]
(6)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O→A: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
A→B:2Al(OH)3+K2SO4+Ba(OH)2===BaSO4↓+2KAlO2+4H2O
1.Mg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与O2反应外,还能与N2反应生成Mg3N2,也能与CO2发生反应,所以活泼金属镁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灭火。
2.Al遇到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才发生钝化,而不是铝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钝化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Al遇到冷的稀硝酸或稀硫酸会发生剧烈反应。
3.两性物质是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是指与较强的酸、碱发生反应,与NH3·H2O、H2CO3等不反应,铝不能称为两性物质。
4.铝热反应是在高温干态下进行的置换反应,铝只能与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其后的金属氧化物反应。铝不能与MgO反应,铝热反应不能用来冶炼大量的金属铁、铜等(要考虑冶炼成本)。
5.Al2O3、Al(OH)3是中学阶段接触的唯一与碱反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经常应用到除杂、计算题中,所以一定要熟记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由Al(OH)3的两式电离以及与酸和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与酸反应时相当于三元碱,与碱反应时相当于一元酸。。
6.铝不但能与酸(H+)反应,还能够与碱溶液反应,表现为特殊性。2Al+2OH-+2H2O===2AlO+3H2↑。其反应机理应为: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然后Al(OH)3再与NaOH反应生成H2O和NaAlO2,反应中铝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NaOH无电子得失。
7.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其净水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明矾净水只能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不能杀菌消毒,与氯气消毒原理不同。
考向一 镁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1: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下列途径正确的是 (  )
A.海水Mg(OH)2Mg
B.海水MgCl2Mg
C.海水Mg(OH)2MgCl2Mg
D.海水MgCl2Mg
【解析】海水中镁元素以Mg2+形式存在,需加石灰乳变成Mg(OH)2分离出来,然后加盐酸生成MgCl2,然后电解MgCl2.
【答案】C
变式训练1.Mg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微粒的半径:r(O2﹣)>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相同质量的镁在足量的CO2和O2中完全燃烧,固体质量增重相等
【答案】C
【解析】
A、C还存在C60、C70等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同种元素的半径的比较,看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r(Mg2+)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Mg是还原剂,C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
D、相同质量的镁在足量的CO2和O2中完全燃烧,在CO2中完全燃烧固体质量增重大于在O2中完全燃烧固体质量增重,故D错误。
考向二 铝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2.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铝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铝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是因为性质不活泼
B.氢氧化铝可与胃酸反应,常用作中和胃酸的药物
C.明矾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D.硫酸铝铵常用作面粉膨化剂,该物质不溶于水
【解析】
A项,铝在空气中会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C项中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色素和杂质的性能,通常用作净水剂,但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D项,铵盐都溶于水.
【答案】B
变式训练2.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须加以控制的是(  )
①糖果香烟内包装 ②电线电缆 ③牙膏皮 ④氢氧化铝胶囊(作内服药) ⑤用明矾净水
⑥用明矾和小苏打混合物作食品膨化剂 ⑦制造炊具和餐具 ⑧制防锈漆.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⑦⑧ D.全部
【答案】A
【解析】题中与生活器具、食品有关的有①③④⑤⑥⑦,应严格控制铝的使用量,而②电线电缆、⑧制防锈漆,与生活无关,不可能被人体摄入,故选A。
考向三 铝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典例3: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等,工业上经过下列工艺可以冶炼金属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B.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氨气
D.④进行的操作是加热,而且d一定是氧化铝
【解析】①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应过滤除去不反应的SiO2,防止SiO2与②中加入的NaOH反应,a中加入过量NaOH后应过滤除去Fe(OH)3,防止Fe(OH)3混入Al(OH)3中,A项正确;a中铝元素形成AlCl3,b中铝元素形成NaAlO2,AlCl3、NaAlO2中铝元素均为+3价,B项正确;③中需通入过量CO2,以得到Al(OH)3,C项错误;④是将Al(OH)3加热分解,d中产物为Al2O3,D项正确。
【答案】C
变式训练3.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罐可久盛食醋
B.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C.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D.明矾用作净水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解析】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铝及氧化铝反应,因此铝罐不可久盛食醋,A错误;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B错误;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可作胃酸的中和剂,C正确;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用于净水,涉及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C
考向四 有关Mg和Al图像
典例4: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和Al的总质量为8 g
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D.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解析】由图可知,0~20 mL发生酸碱中和,20~200 mL发生离子与碱生成沉淀的反应,200~240 mL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200 mL时生成沉淀最多,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A.由图象可知,n(Mg)=0.15 mol,n(Al)=0.2 mol,则Mg和Al的总质量为
0.15 mol×24 g·mol-1+0.2 mol×27 g·mol-1=9 g,故A错误;
B.由200~240 mL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c(NaOH)==5 mol·L-1,200 mL时生成沉淀最多,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则c(H2SO4)==1 mol·L-1,故B错误,
D.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应为(0.15 mol+0.3 mol)×22.4 L·mol-1=10.08 L,故D错误。
【答案】C
变式训练4.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1 B.3∶1
C. 2∶1 D.1∶2
【解析】溶解Al(OH)3耗碱10 mL,则生成Al(OH)3耗碱30 mL,生成Mg(OH)2耗碱(50-30)mL=20 mL,故Al3+与Mg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D
1.【2018年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
A项,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NaHCO3能与HCl反应,故NaHCO3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
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
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
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答案选D。
2.【2018天津卷】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r(H+)(2). Mg2Si . 熔融,电解 NH3,NH4Cl (3). SiC
(4). 2Mg(OH)2+2SO2+O2=2MgSO4+2H2O
(5). CH3CH2CHO,CH3CHO
【解析】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为Mg2+、Cl、N3-、H+,比较离子半径应该先看电子层,电子层多半径大,电子层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这几种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H+)(2)根据元素守恒,A2B中就一定有Mg和Si,考虑到各自化合价Mg为+2,Si为-4,所以化学式为Mg2Si。反应②是MgCl2熔融电解得到单质Mg,所以必备条件为:熔融、电解。反应①需要的是Mg2Si、NH3和NH4Cl,而后续过程又得到了NH3和NH4Cl,所以可以循环的是NH3和NH4Cl。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该耐磨材料一定有Si和C,考虑到课本中介绍了碳化硅的高硬度,所以该物质为SiC。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镁这样的碱应该反应得到盐(亚硫酸镁),考虑到题目要求写出得到稳定化合物的方程式,所以产物应该为硫酸镁(亚硫酸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得到),所以反应为:2Mg(OH)2+2SO2+O2=2MgSO4+2H2O。
(5)利用格氏试剂可以制备,现在要求制备,所以可以选择R为CH3CH2,R’为CH3;或者选择R为CH3,R’为CH3CH2,所以对应的醛R’CHO可以是CH3CH2CHO或CH3CHO。
3.【2017海南卷17】以工业生产硼砂所得废渣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MgO
SiO2
FeO、Fe2O3
CaO
Al2O3
B2O3
30%~40%
20%~25%
5%~15%
2%~3%
1%~2%
1%~2%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应该加入的酸是_______,“滤渣1”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
(2)“除杂”时加入次氯酸钙、氧化镁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除杂”基本完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分离滤渣3应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H2SO4,SiO2;
(2)将Fe2+氧化为Fe3+;调节溶液pH,使Fe3+、Al3+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除去;
(3)取滤液将其酸化后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未变红,则说明除杂完全;
(4)防止MgSO4·7H2O结晶析出。
【解析】
(1)流程制备的是MgSO4·7H2O,为了不引入杂质,因此所用的酸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根据硼镁泥的成分,SiO2不与硫酸反应,因此滤渣1为SiO2;
(2)硼镁泥中含有FeO,与硫酸反应后生成FeSO4,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氧化镁的作用是调节pH,使Al3+和Fe3+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出来,除去Fe3+和Al3+;
(3)除杂是除去的Fe3+和Al3+,因此验证Fe3+就行,方法是取滤液将其酸化后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未变红,则说明除杂完全;
(4)防止MgSO4·7H2O结晶析出。
4.【2017 江苏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D
【解析】
A、SO2用于漂白纸浆是利用其与某些有色物质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是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单质和水,表现氧化性,A错误;
B、NH4HCO3用作氮肥是因为其中含有氮元素,易被农作物吸收,与热稳定性无关,B错误;
C、Fe2(SO4)3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净水,C错误;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正确。答案选D。
5.【2017全国Ⅱ卷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答案】D
【解析】
A、NH4+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因此NH4+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B、2.4gMg为0.1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因此转移
电子数为为0.2NA,故B错误;
C、N2和O2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A,故C错误;
D、H2+I2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分子数为0.2NA,故D正确。
6.【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答案】D
【解析】
A.MgO是碱性氧化物与NaOH不能反应,而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产生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MgO;
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铁变为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NaAlO2,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过滤,得到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
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NaOH不能发生反应。加入过量的NaOH,然后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氧化铁;
D.二者都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当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时,二者都溶解,不能分离、提纯二者。
7.【2016江苏,16】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
(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Al2O3+3H2SO4===Al2(SO4)3+3H2O SiO2
(2)CaSO4 3CaCO3+2Al3++3SO42-+3H2O===2Al(OH)3+3CaSO4+3CO2↑
(3)溶液中的部分SO32-被氧化成SO42- 减小
【解析】
(1)酸浸时能与H2SO4反应的是Al2O3,H2SO4与Al2O3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不和H2SO4反应,成为滤渣。
(2)CaCO3和溶液中的H2SO4反应生成CaSO4;如果pH偏高,一部分Al3+会转化为Al(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Al3++3SO42-+3H2O===2Al(OH)3+3CaSO4+3CO2↑。
(3)热分解时,一部分亚硫酸盐被氧化为硫酸盐,不能分解成为SO2;SO2溶于水生成H2SO3,会中和溶液中的部分OH-,使溶液的pH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