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研读高考真题,探寻备考出路 一、2010年--2018年各省参加全国Ⅰ卷(乙卷)情况统计: 湖南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2015Ⅰ卷 2014Ⅰ卷 2013Ⅰ卷 2012Ⅰ卷 2011Ⅰ卷 2010Ⅰ卷陕西 2018Ⅱ 2017Ⅱ 2016Ⅱ卷 2015Ⅰ卷 2014Ⅰ卷 2013Ⅰ卷 2012Ⅰ卷 2011Ⅰ卷 2010Ⅰ卷河南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2015Ⅰ卷 2014Ⅰ卷 2013Ⅰ卷 2012Ⅰ卷 2011Ⅰ卷 江西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2015Ⅰ卷 2014Ⅰ卷 2013Ⅰ卷 2012Ⅰ卷 2011Ⅰ卷 山西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2015Ⅰ卷 2014Ⅰ卷 2013Ⅰ卷 2012Ⅰ卷 2011Ⅰ卷 河北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2015Ⅰ卷 2014Ⅰ卷 2013Ⅰ卷 2012Ⅰ卷 湖北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2015Ⅰ卷 2014Ⅰ卷 2013Ⅰ卷 2012Ⅰ卷 广东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山东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安徽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福建 2018Ⅰ卷 2017Ⅰ卷 2016Ⅰ卷 启示: 1、参加全国1卷最多是湖南,其次是河南、江西、山西,再次是河北、湖北,陕西从16年开始已经转向全国Ⅱ卷,但是也可以效法全国1卷。 2、在我们高考长征漫长而又艰辛过程中,可以多仿效、借鉴和取经湖南、河南、江西、山西、河北和湖北高考备考过程当中的一些成熟并且有实效的做法和秘籍,直接或间接多交流、多沟通与对话,甚至可以实地考察,取长补短,可以少走弯路、错路、瞎折腾、坐井观天,节约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当然也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为省情、校情、班情不一样。 3、 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联合起来!不管是有经验的还是经验不足的省份或地区,都要毫无保留地、推心置腹地互相学习、相互帮扶、携手同行,并肩前行,因为我们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只有共同的一致的敌人---全国1卷命题专家团队,他们其实一直站在高处和暗处时刻在关注和跟踪我们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的动向和动作。 所以,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联合起来吧! 4、16年开始广东、山东、安徽和福建参加全国1卷,已经有3年备考成长期,当然在备考过程中不乏走过:迷茫懵懂----半梦半醒---渐渐苏醒---顿悟清醒、、、、、应该每年一回头,好好回头总结一下,好的方面要传承下一届,不好的方面要整改、反思与创新。这样走下去,高考长征路才会越走越明朗、越走越有底气、越走越有信心、、、 二、2010年--2018年各省参加全国Ⅱ卷(甲卷)情况统计: 宁夏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2012Ⅱ 2011Ⅱ 2010Ⅱ辽宁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2012Ⅱ 2011Ⅱ 2010Ⅱ吉林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2012Ⅱ 2011Ⅱ 2010Ⅱ黑龙江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2012Ⅱ 2011Ⅱ 2010Ⅱ新疆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2012Ⅱ 2011Ⅱ 云南 2018Ⅲ卷 2017Ⅲ卷 2016Ⅲ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2012Ⅱ 内蒙古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2012Ⅱ 贵州 2018Ⅲ卷 2017Ⅲ卷 2016Ⅲ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甘肃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2015Ⅱ 2014Ⅱ 2013Ⅱ 广西 2018Ⅲ卷 2017Ⅲ卷 2016Ⅲ卷 2015Ⅱ 重庆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青海 2018Ⅱ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西藏 2018Ⅲ卷 2017Ⅱ卷 2016Ⅱ卷 启示: 1、参加全国Ⅱ卷最多是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其次是内蒙古、新疆、甘肃。其中,近两年云南、贵州、广西参加全国Ⅲ卷,值得研究,可以对比研究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异同、备考策略的变化及其效果。 2、以后参加全国Ⅱ卷备考过程中可以多参照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高考备考成熟套路和做法,比如他们自己近3年模考题命题和考试训练指导! 3、加强与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高考备考交流,甚至可以实地考察,可以少走弯路、错路、少瞎折腾,,浪费不必要时间和精力。 4、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联合起来!不管是有经验的还是经验不足的省份或地区,也不管参加全国1卷还是参加全国Ⅱ卷,都是战壕中作战的战友,都要毫无保留地、推心置腹地互相学习、相互帮扶、携手同行,并肩前行,因为我们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只有共同的一致的敌人---全国1卷命题专家团队,他们其实一直站在高处和暗处时刻在关注和跟踪我们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的动向和动作。 所以,所有参加全国高考备考一线老师们联合起来吧! 三、2016-2018年各省参加全国Ⅲ卷(丙卷)情况统计: 四川 2018Ⅲ卷 2017Ⅲ卷 2016Ⅲ卷 广西 2018Ⅲ卷 2017Ⅲ卷 2016Ⅲ卷 云南 2018Ⅲ卷 2017Ⅲ卷 2016Ⅲ卷 贵州 2018Ⅲ卷 2017Ⅲ卷 2016Ⅲ卷 西藏 2018Ⅲ卷研读高考真题,探寻备考出路----周庆贵(哲学博士) 三、2010-2018年9年全国1卷政治试卷结构和内容比例 经济学(必修1) 哲学(必修4) 政治学(必修2) 文化学(必修3) 开放型题 18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5 38 21 22 23 40Ⅰ问 16 17 18 39 19/20题 40Ⅱ问 40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10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8分 10分 6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12分 10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8分 共计6分 共计30分 共计22分 共计24分 17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6 38 20 21 22 23 40Ⅱ问 15 17 18 39 19 40Ⅰ问 40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10分 4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16分 12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4分 共计4分 共计30分 共计28分 共计24分 16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5 38Ⅱ问 20 21 22 23 39Ⅰ问 16 17 18 38Ⅰ问 19 39Ⅱ问 39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0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10分 4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16分 12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4分 共计4分 共计30分 共计28分 共计24分 15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5 38Ⅱ问 16 21 22 23 39Ⅱ问 17 18 19 38Ⅰ问 20 39Ⅰ问 39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0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12分 4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16分 10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6分 共计4分 共计30分 共计26分 共计24分 14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6 38Ⅱ问 20 21 22 23 39Ⅱ问 15 17 18 38Ⅰ问 19 39Ⅰ问 39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10分 4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16分 12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4分 共计4分 共计30分 共计28分 共计24分 13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5 38Ⅱ问 19 21 22 23 39Ⅱ问 16 17 18 38Ⅰ问 20 39Ⅰ问 39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10分 4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16分 12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4分 共计4分 共计30分 共计28分 共计24分 12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5、16 38Ⅰ问 19 20 22 23 39Ⅱ问 17 18 38Ⅱ问 21 39Ⅰ问 39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0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12分 4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20分 14分 选择题:16分 10分 8分 12分 共计16分 共计4分 共计34分 共计26分 共计20分 11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5 38Ⅱ问 19 20 21 22、23 39Ⅱ问 16 17 18 38Ⅰ问 39Ⅰ问 39Ⅲ问 39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主观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4分 12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10分 4分 4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20分 12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4分 共计4分 共计30分 共计32分 共计24分 10年1卷 题号 12 13 14 15 38Ⅰ问 20 21 22 23 39Ⅰ问 16 17 18 38Ⅱ问 19 39Ⅱ问 39Ⅲ问 题型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选 主观 选 选 选 主观 选 主观 主观 分值 4分 4分 4分 4分 1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4分 4分 12分 4分 8分 6分 合计总分 选择题:16分 14分 选择题:16分 12分 选择题:12分 12分 共计12分 共计6分 共计30分 共计28分 共计24分 启示: (双击点开)1、从试题分值分布来看四个模块(经济、哲学、政治、文化): 分值最多的是经济、哲学,每年这两个模块总分值52~62分;其次,政治,每年分值在20~24;最后,文化,每年分值在12~18,但分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进行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备考时不能平均用力,时间分配、火力攻击上和精力使用上必须在经济与哲学模块加大倾斜力度(因为一方面所占分值比重大,另一方面这两个模块本身对高中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内容的深度都较大),其次是政治,最后是文化。在文化模块备考复习一定要注意到一个现象:对文化模块考查,特别是对传统文化考查力度和赋分比重在加大,这与当前国家意志和领导关注与重视程度有关。 2、从试题题号(12-49或40)可知,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查内容的排列顺序大体遵循了考纲要求和经济(必修1)、政治(必修2)、文化(必修3)、哲学(必修4)四大模块的顺序。但不管顺序如何变化,都遵循了难易梯度编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一原则。因此,学生答题时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当然矛盾具有特殊性,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情况会有不同,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对。 3、从选择题组合来看,2010-2018年每一年12个选择题中组合题都在在6个及以上,并且数量在逐年上升,甚至达到11个,比如2018年1卷就到达11个组合选择题,而且都是两两组合(为什么会是怎样?偶然性有没有必然性呢?问题即课题。通过仔细研究9年全国真题发现,从未出现三个三个组合的,因为太简单,只要排除一个,答案就出来了。也从未出现不定项选择题,可能一个,两个组合,三个组合,四个组合,因为这类选项选择题太难。所以9年全国1卷只出现两两组合型的选择题,因为这类型的组合选项既不太难也不太简单,考生很容易上手,四个选项可以排除两个,但也不太容易,你想从两个中选一个正确选项就很纠结了、很迷惑了,甚至很迷茫了,而且大都会选错,往往会死在二选一上)。因此,学生选择题的瓶颈往往就在于二选一,我选择的是A,而答案却是B或我选择的B,而答案却是A。问题即课题,需要老师们和学生们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等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把握其中的玄机和奥秘。经过多年对全国真题选择题的探索、实践和检验,我个人认为突破二选一的一条根本原则就是题肢符合题干原则,也就是说当排除了两个选项,在剩下两个选项很纠结、很苦恼时,这个时候一定一定要回到题干,再次审清题干信息、把握题干核心思想,比较剩下两个选项看哪一个与题干核心思想和主旨更靠近一点、更接近一点,更贴切一点,就选那一个。这比胡乱猜测或碰运气、抓阄要强多了。要告诉学生,碰到这样纠结性选择题都很正常的,要抱着平常心态,不要心急,也不要心慌,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有区分度、信度的试题来拉开差距和档次,而区分度和信度试题往往体现在这上面。 研读高考真题,探寻备考出路 一、2010-2018年9年全国1卷考点对应《经济学》教材单元和课的分布情况: 年份 第一单元 消费 第二单元 生产 第三单元 分配 第四单元 交换 第1课货币 第2课价格 第3课消费 第4课经济制度 第5课企业、劳动者 第6课投资和融资 第7课 个人分配 第8课 财政与税收 第9课 市场经济 第10课科学发展观 第11课对外开放18年 12题: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关知识(价值规律) 14题:价格与供给的有关知识 38Ⅱ问主观题: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3题: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 15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知识 17年 12题:互补品+价格曲线(供给移动曲线) 13题:基本经济制度(民企参股) 38题第2小问:企业(如何应对供需矛盾) 16题:投资理财(省发行扶贫债券) 16题:财政收支(收:债券收入,支:扶贫资金使用) 13题: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竞争)、市场调节 38题第1小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供需矛盾) 16年 15题:通货紧缩原因及表现 12题:互补品,14题:价格曲线(供给移动曲线) 12题:企业经营(互补品战略)38Ⅱ问:就业意义 13题:投资理财(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38Ⅱ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8Ⅱ问: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走出去)15年 15题:汇率变动影响 12题:替代品和互补品、13题:价值规律 38Ⅱ问财政赤字(财政作用) 13题:市场配置、14题:市场秩序、宏观调控 14年 13题:理性消费、消费结构 14题: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4题:企业成功经营 12题:存款利息计算 16题:影响财政收入因素 38Ⅱ问:市场配置(市场准入规则、市场机制) 13年 13题:汇率变动的影响 12题:价格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38Ⅱ问: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15题:投资方式、投资渠道 14题:贸易保护主义 12年 12题:货币职能及纸币优点 14题:企业兼并 38Ⅱ: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3题: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4题:“走出去”战略 15题:贸易保护主义 11年 12题:价值量、价值总量与个别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14题: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3题:企业成功经营、38Ⅱ问:企业发展 13题:市场竞争 15题:自主创新、38Ⅱ问:自主创新、企业发展 10年 12题:汇率 12题:商品价值量 13题:企业经济效益因素、 38Ⅰ问:企业重组 12:关税 15题:财政作用 14题:科学发展观 汇总1 6次(选择题) 9次(选择题) 1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3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11次(6次选择题、5次主观题) 5次(选择题) 1次(主观题) 5次(4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6次(5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6次(3次选择题、3次主观题) 4次(3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汇总2 2010年——2018年第1单元共计:考查17次,16次是选择题,1次主观题 2010年——2018年第2单元共计:考查20次(主观题6次和选择题14次) 2010年—2018年第3单元共计:考查6次(主观题2次和选择题4次) 2010年——2018年第4单元共计:考查16次(主观题5次和选择题11次) 二、2010-2018年9年全国1卷考点对应《哲学》教材单元和课的分布情况: 年份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第1课生活向导 第2课争流思想 第3课时代精华 第4课世界本质 第5课思维奥妙 第6课真理历程 第7课联系观 第8课观发展观 第9课观矛盾观 第10课辩证否定观 第11课社会真谛 第12课人生价值18年 21题: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知识 22题:矛盾观相关知识 21题:创新等知识 40Ⅰ问、主观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3题: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7年 23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1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2题: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 20题: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矛盾特与普关系 40题Ⅱ问: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 16年 20题:认识论(实践特点、真理客观性) 23、联系多样性 21题:矛盾的主次方面,23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题:唯物史观:人类基本矛盾(生产关系) 39Ⅰ题价值观(主观题)15年 21题:意识能动作用 39Ⅱ问:认识具有反复性 23题:联系多样与客观性 16题:唯物史观:人类基本矛盾 22题:价值判断与选择 14年 39Ⅱ问:意识能动作用 22题: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1题:联系的特点 20题:矛盾观 20题:辩证否定观 23:价值观导向 13年 21题:意识能动作用 39Ⅱ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3题:联系观 19题:矛盾观 22题: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主体 12年 19题:认识论、22题:追求和发展真理 39Ⅱ问:辩证否定观 19题:唯物史观、23题:社会存在与意识 20题:人生价值如何实现、导向 11年 22题:意识本质 20题: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9题:联系观 21题:矛盾同一性 39题Ⅱ问: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10年 20题:哲学与科学关系 39Ⅰ问:规律 21题:实践决定认识 23题:联系客观性 22题:观念创新 汇总1 1次(选择题) 0次 0次 2次选择题 4次(3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10次(2次主观题、8次选择题) 7次选择题 0次 7次选择题 4次(1次主观题、3次选择题) 8次(5次选择题、3次主观题) 5次(4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汇总2 2010年——2018年第1单元共计:考查1次,只是选择题 2010年——2017年第2单元共计:考查16次(主观题3次和选择题13次) 2010年——2018年第3单元共计:考查18次(选择题17次、主观题1次) 2010年——2018年第4单元共计:考查13次(选择题9次、主观题4次) 三、2010-2018年9年全国1卷考点对应《政治》教材单元和课的分布情况: 年份 第一单元 公民 第二单元 政府 第三单元 民主政治 第四单元 国际社会 第1课国体 第2课公民 第3课人民的政府 第4课人民监督政府 第5课人大制度 第6课政党制度 第7课民族、宗教 第8课国际社会 第9课和平与发展 18年 16题:公民权利有关知识 17题:政府职能有关知识 39题主观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党的领导) 18题:国际社会(国际秩序、外交政策) 17年 15题: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15题:民主管理17题: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17题:政府职能和职责 39问:全国人大及常委地位和职权 18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外交政策内容 16年 16题:民主管理(居民自治) 16题:政府行政、17题:中央人民政府 17题:人大职权 18题:民族政策 38Ⅰ问:国际社会(主观题) 15年 17题:民主决策的意义 38Ⅰ问:政府职能、18题:转变政府职能 38Ⅰ问:行政、监督 19题:我国外交政策 14年 17题:民主管理 38Ⅰ问:政府职能 38Ⅰ问:行政、简政放权 15题: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18题:联合国作用 13年 16题:公民权利与义务 18题:公民民主决策 17题:政府职能和职责 18题:政协职能、38Ⅰ问:党的领导 12年 38Ⅰ问:政府宗旨、职能、社会公平 17题: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8题:主权国家 11年 16题:三大原则、17题:公民民主决策 17题:人大、38Ⅰ问:人大代表权利、人大职权 18题:党、政党制度 10年 18题:民主选举(同票同权) 38Ⅱ问: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 17题:行政监督体系、38Ⅱ问:行政 16题:主权国家义务 16题:外交政策 汇总1 2次 9次(选择题) 10次(4次主观题、6次选择题) 4次(3次主观题、1次选择题) 6次(3次选择题、3次主观题) 3次(选择题)、2次(主观题) 3次(选择题) 4次(选择题) 5次(4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汇总2 2010年——2018年第1单元共计:考查11次,都是选择题 2010年——2018年第2单元共计:考查14次,考7次主观题和7次选择题 2010年——2018年第3单元共计:考查14次,以选择题为主 2010年——2018年第4单元共计:考查9次,8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四、2010-2018年9年全国1卷考点对应《文化》教材单元和课的分布情况: 年份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特文化 第1课文化对社会影响 第2课文化对人影响 第3课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4课继承性与发展 第5课文化创新 第6课中华文化 第7课民族精神 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9课发展中特文化 第10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18年 40Ⅱ问主观题;文化的作用 19题: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0题: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17年 40问:文化对人的影响 40问: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9题: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40问: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主体及主体作用 19题:文化自信和自觉 16年 39Ⅱ文化传播 18题:文化传承和发展(主观题) 39Ⅱ:民族精神 39Ⅱ:文化生活有喜有忧 39Ⅱ:加强两个修养15年 39Ⅱ问: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39Ⅱ问文化创新 20题:核心价值观、39Ⅱ问:核心价值观14年 19题: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39Ⅰ题:文化创新作用 39Ⅰ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3年 20题:优秀文化的作用 39Ⅰ题:文化多样性 12年 21题:文化多样性 39Ⅰ题: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1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1年 39Ⅰ题:文化对人的影响 39Ⅲ题:文化的传承、交流、创新 10年 39Ⅱ题: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关系、39Ⅲ题:文化产业竞争力。 19题:思想道德建设汇总1 3次(主观题) 3次(1次选择题、2次主观题) 6次(3次选择题,3次主观题) 6次(4次选择题、2次主观题) 3次(主观题) 2次(1次选择题、1次主观题) 1次:主观题 1次主观题 1次选择题 4次(2次选择题、2次主观题)汇总2 2010年——2018年第1单元共计:考查6次,5次主观题 2010年——2018年第2单元共计:考查15次,考8次主观题和7次选择题 2010年——2018年第3单元共计:考查3次,1次选择题和主观题各2次 2010年——2018年第4单元共计:考查6次,以主观题为主。 研读高考真题,探寻备考出路 一、2010—2018年9年全国Ⅰ卷《经济学》模块双向细目表 年份 题号 12 13 14 15/16 38Ⅱ问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主观题:38题(单独1个题)2018年 具体考点 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关知识(价值规律) 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 价格与供给的有关知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知识 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设问方式 与生产该商品相关判断如表所示(表格类) 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归纳类) 能引起供给曲线移动(曲线图) 从图5可以推断出(图示类+推理类) 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原因类)能力要求 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信息 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 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 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 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 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 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公众参与2017年 具体考点 互补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 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 考查GDP的内涵 债券、财政收入的构成 企业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设问方式 需求变动图示(曲线图) 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目的类) 下列计入GDP的是(概念类) 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目的类) 反映什么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怎么办)能力要求 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2016年 具体考点 互补品(价格)、企业经营 投资理财 价格变动曲线、宏观调控 通货紧缩原因及表现 就业意义、转方式、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水平设问方式 下列做法属于(演绎类) 主要目的是(目的类) 准确反映是(图示类) 传导路径是(传导类) 说明推动、双赢选择(意义类)能力要求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2015年 具体考点 替代品、互补品(价格) 价值规律、市场配置 市场秩序、宏观调控 汇率变动影响 财政赤字(财政作用)设问方式 理由是(原因类) 旨在(意义类) 措施是(措施类) 积极方面在于(意义类) 合理性、如何用(原因和措施类)能力要求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 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述2014年 具体考点 存款利息计算 理性消费、收入差距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企业成功经营 影响财政收入因素 市场配置(市场准入规则、市场机制)设问方式 运算 推论出(因果类) 定制生产模式能够(意义类) 合理措施(措施类) 是如何(怎么样)能力要求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图表信息能力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 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2013年 具体考点 价格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汇率变动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 投资方式、投资渠道 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设问方式 反映经济现象(是什么) 利润率 运算 案例表明(是什么) 推断出(原类) 经济原因(原因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2012年 具体考点 货币职能及纸币优点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企业兼并及“走出去”战略 贸易保护主义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设问方式 是因为(原因类) 其依据(原因类) 积极作用在于(意义类) 是因为(原因类) 政策建议(措施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2011年 具体考点 价值量、价值总量与个别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企业成功经营、市场竞争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企业发展设问方式 运算 这说明(是什么) 取决、导致、促进(因果、意义类) 因为(原因类) 分析作用、采取措施(意义类、措施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2010年 具体考点 关税、汇率、商品价值量 企业经济效益因素 科学发展观 财政作用 38Ⅰ问:企业重组设问方式 运算 取得在于(原因类) 是因为(原因类) 这一工程将(意义类) 重组意义、如何解决(意义类、措施类)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备考启示: 1、2010-2018年计算题的计算量在弱化,16、17、18年没有出现计算题。猛回头,在这点上是不是走了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明智的做法的是:明确经济学哪些考点会考计算题,在高考前适当引申一点和做点配对练习即可。 (双击点开) 2、2010-2018年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交汇点上的核心主干知识和综合运用,比如价格、消费、汇率、企业经营、财政、市场和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 3、2010-2018年考察的核心主干知识有规律可循,连续考或隔1-2年考查一次,比如18、16、14、13、12、11、10年考企业经营;15、16、17、18年连续4年考价格相关知识、15年考汇率、13年考汇率、2010年考汇率 4、2010-2018年从设问方式来看,选择题逐渐倾向分析类、推理类;主观题逐渐倾向考原因类; 5、2010-2018年从能力要求来看,选择题基本上离不开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也就是说与教材靠得比较近;而主观题答案只能见到教材上的一点影子,也就是说教材语言较少,主要来自材料语言,即从材料问题入手获得对应答案。 6、2016年、2017、2018年全国卷选择题继续新出现广东卷的痕迹,18年12题表格类、16年14题和17年12题以及18年14题3年连续出现价格曲线类、13年13题和18年15题图示类、17年14题概念类、16年15题传导类,16年23题漫画类,19年备考当中需继续有针对性训练或专题训练,以防19年全国1卷再现。二、2010—2018年9年全国Ⅰ卷《哲学》模块双向细目表 年份 题号、题型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 40Ⅰ问、主观题2018年 具体考点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创新等知识 矛盾观相关知识 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设问方式 这表明习近平思想(分析类) 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是(体现类) 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分析演绎类)能力要求 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公众参与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众参与年份 题号、题型 20题、选择题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 40Ⅱ问、主观题2017年 具体考点 主次矛盾、主次方面、矛盾普和特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设问方式 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是(体现类)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原因类) 资源化利用佐证了(原因类) 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体现类) 说明传承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体现类)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年份 题号、题型 20题、选择题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漫画) 39Ⅱ问、主观题2016年 具体考点 认识论:实践特点、真理客观性 辩证法:矛盾主次方面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辩证法:矛盾观与联系多样性 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导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设问方式 认识论依据是(原因类) 强调的是(原因类) 是因为(因果类) 讽刺不懂得(原因类) 加以驳斥(评析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年份 题号、题型 16题、选择题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 39Ⅱ问、主观题2015年 具体考点 唯物史观:人类基本矛盾 唯物论:意识能动作用 人生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辩证法: 辩证法:联系多样与客观性 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设问方式 依法治国是(原因类) 原因是(原因类) 由此可见(因果类) 这表明(是什么) 不同感受原因(原因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年份 题号、题型 20题、选择题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 39Ⅱ问、主观题2014年 具体考点 辩证法: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辩证法:联系的特点 认识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导向 唯物论:意识能动作用设问方式 强调是(分析类) 启示有(推理题) 其合理性(原因类) 根据是(原因类) 如何评价、说明理由(评析类、原因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获取和解读、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 39Ⅱ问、主观题2013年 具体考点 辩证法:矛盾观 唯物论:意识能动作用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主体 辩证法:联系观 认识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设问方式 表明(推理类) 佐证了(推理类) 是因为(原因类) 表明(推理类) 说明“争论利于认识发展”(评析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20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 39Ⅱ问、主观题2012年 具体考点 认识论、唯物史观 人生价值观:如何实现、导向 认识论:追求和发展真理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意识 辩证法:辩证否定观设问方式 启迪是(推理类) 表明(推理类) 表明(推理类) 因为社会意识(原因类) 分析为什么(原因类)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 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20题、选择题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39Ⅱ问、主观题2011年 具体考点 辩证法:联系观 认识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辩证法:矛盾同一性 唯物论:意识本质 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设问方式 是因为(原因类) 合理性(原因类) 漫画讽刺一些人(推理类) 进一步佐证(推理类) 妈祖文化为什么(原因类)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年份 题号、题型 20题、选择题 21题、选择题 22题、选择题 23题、选择题 39Ⅰ问、主观题2010年 具体考点 哲学与科学关系 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 观念创新 辩证法:联系客观性 唯物论:规律设问方式 合理性在于(推理类) 进一步佐证(推理类) 哲学依据在于(原因类) 成功说明(推理类) 简要评析(评析类)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备考启示: 1、2010-2018年对第1单元考查比较少,9年才考1次,而且还是选择题,备考中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可以少走这一弯路,有些问题在哲学专业领域已经淡化了,比如讨论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已经毫无意义,可省去,节约宝贵时间去复习第2、3、4单元。2010-2016年侧重考查第2、3、4单元,而且对有些考点反复考、重复考,比如意识、认识、联系、矛盾、历史观等。 (双击点开) 2、2010-2018年必考认识论、辩证法,认识论部分大多数考查第6课第2框、辩证法部分大多数考查第7课第1框“联系三个特点”和第9课矛盾观“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等。 3、2010-2018年考点重复出现概率较高,如唯物论(17、15、14、13、11年都是意识能动作用、18年规律)、辩证法(18、17、14、13、12、11年考查矛盾观和辩证否定) 4、2010-2018年从设问方式来看:选择题倾向于原因类、推理类;主观题倾向于评析类、原因类和演绎分析类。 5、2010-2018年无论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问题设计的指向性越来越来具体,也就是说倾向于知识限制性设问,比如16年20题“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21题“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22题“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9题Ⅰ问“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18年40题第1问“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18年22题反映“辩证法”道理有、18年23题反映“价值观”道理有。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在哲学备考中一定要建构具体而有清晰的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知识范围和界限不能混淆或朦胧模糊。三、2010—2018年9年全国Ⅰ卷《政治》模块双向细目表 年份 题号、题型 16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9题、主观题 2018年 具体考点 公民权利有关知识 政府职能有关知识 国际社会(国际秩序、外交政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党的领导) 设问方式 上述做法(推理类) 上述规定旨在(目的类) 对话会的成功举办(推理类) 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演绎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 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 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年份 题号、题型 15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9题、主观题 2017年 具体考点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民主管理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公民权利、政府职能 国际社会、外交政策目标和宗旨 全国人大及其常设机关的地位和职权 设问方式 开展精准扶贫和脱贫(意义类) 此举的目的在于(意义类) 上述行动表明(体现类) 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务会解释及意义(原因类和意义类) 能力要求 论证和探究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 年份 题号、题型 16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8Ⅰ问、主观题 2016年 具体考点 公民部分:民主管理,政府行政 民主政治:人大的职权,政府 民主政治:民族关系、民族政策 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时代主题、外交政策 设问方式 这一规定(意义类) 权力属于(是什么) 培养双语法官有利于(意义类) “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原因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年份 题号、题型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19题、选择题 38Ⅰ问、主观题 2015年 具体考点 公民:民主决策的意义 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当代国际社会:我国外交政策 政府:政府职能、行政、监督 设问方式 作用在于(意义类) 条例意在(意义类) 实践表明(推理类) 如何强化预算(措施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年份 题号、题型 15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8Ⅰ问、主观题 2014年 具体考点 民族: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公民:民主管理 当代国际社会:联合国作用 政府:职能、行政、简政放权 设问方式 财政转移支付是(意义类) 该办法(意义类) 决议表明(推理类) 重大意义(意义类) 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年份 题号、题型 16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8Ⅰ问、主观题 2013年 具体考点 公民:公民权利与义务 政府:政府职能和职责 公民民主决策、政协职能 党:党的领导 设问方式 身份证法修改(意义类) 这些规定(意义类) 上述做法(意义类) 如何发挥(措施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年份 题号、题型 16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8Ⅰ问、主观题 2012年 具体考点 社会公平、科学发展 政协: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 政府:政府宗旨、职能、社会公平 设问方式 这一举措(意义类) 由此可见(推理类) 可以看出(推理类) 为什么提高(原因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年份 题号、题型 16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8Ⅰ问、主观题 2011年 具体考点 公民:三大原则 公民民主决策、人大 党、政党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权利、全国人大职权 设问方式 规定的变化(意义类) 人大对公众开放是(原因类) 根本原因在于(原因类) 说明、、、作用(意义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年份 题号、题型 16题、选择题 17题、选择题 18题、选择题 38Ⅱ问 主观题 2010年 具体考点 主权国家义务、外交政策 政府:行政监督体系 公民:民主选举(同票同权) 政府: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行政 设问方式 护航行动(意义类) 内部监督的是(是什么) 修改的意义(意义类) 为什么、提出建议(原因类、措施类) 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备考启示: 1、2010-2018年考点出现频率最高是第1单元“公民”和第2单元“政府”和(都是9年考8次)、其次是第3单元“国际社会"(9年考7次) (双击点开) 2、2010-2018年考点重复频率比较高,比如政府(8次考查当中,政府职能7次出现)、公民(7次考查当中,4次出现民主决策或民主管理) 3、2010-2018年从设问方式来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倾向于考查意义类转向推理类和分析演绎类。 4、2010-2018年慢慢注重多个主体交叉综合考查,比如18年16题题干和题肢出现司法局、中央、乡镇、村居(社区)、居民、行政等多个主体出现。18年18题题干和题肢出现国家、世界政党、中国共产党、国家利益、国际新秩序等跨章节内容。16年16题题干是居民自治问题,但D选项涉及“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17题题干讲的是全国人大常委的事情,但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C人民法院、D中央人民政府,出现四个不同主体;16年18题题干讲的是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法官问题,选A各级人民法院的主体。因此,在备考复习中,一方面注重“主体复习方法”(比如第1单元讲“公民”;第2单元讲“政府”;第3单元讲“人大、政党、民族”;第4单元讲“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主体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打破政治学教材各单元“主体”的僵化和分割状态。 四、2010—2018年9年全国Ⅰ卷《文化》模块双向细目表 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20题、选择题 40Ⅱ问 主观题 2018年 具体考点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的作用 设问方式 这说明(分析推理类) 文化意义在于(分析推理类) 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农村改造中作用(分析推理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政治认同 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39Ⅰ问 主观题 2017年 具体考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自信 文化对人的影响、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特点 设问方式 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意义类) 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原因(原因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 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39Ⅱ问 主观题 2016年 具体考点 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2单元文化传播、第3单元民族精神、第4单元文化选择 设问方式 启示是(意义类)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措施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年份 题号、题型 20题、选择题 39Ⅱ问 主观题 2015年 具体考点 第4单元: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设问方式 原因是(原因类) 加以说明(原因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39Ⅰ题、主观题 2014年 具体考点 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第2单元:文化创新作用 设问方式 因为两国文化(原因类) 对培养人才的意义(意义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获取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年份 题号、题型 20题、选择题 39Ⅰ题、主观题 2013年 具体考点 第1单元:优秀文化的作用 第2、3单元: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 设问方式 进一步印证(意义类) 阐明理由(原因类) 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年份 题号、题型 21题、选择题 39Ⅰ题、主观题 2012年 具体考点 2、3单元:多样性、包容性 第2单元: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设问方式 这表明(是什么) 说明科技对药文化作用(原因和意义类)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论证和探究 年份 题号、题型 39Ⅰ题 主观题 39Ⅲ题(探究题) 备注:考了两个主观题2011年 具体考点 第1单元: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2单元:文化的传承、交流、创新 设问方式 为什么(原因类) 两条建议(措施类) 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 调动和运用、论证和探究 年份 题号、题型 19题、选择题 39Ⅱ题、主观题 39Ⅲ题(探究题) 备注:考了两个主观题2010年 具体考点 第4单元:思想道德建设 第1单元: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关系 第1单元:文化产业竞争力 设问方式 是因为(原因类) 说明理由(原因类) 提出方法论建议(措施类) 能力要求 调动和运用 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 调动和运用、论证和探究 备考启示: 1、2010-2017年文化生活总共才考2个题,一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总分值14--16分之间滑动。但18题出现一个稳中有变的情况,增加一道4分的选择题,总分值上升到18分,而且18年19题和20题两道文化题都有关传统文化有关。因此,在19年文化模块备考复习一定要注意到一个现象:对文化模块考查,特别是对传统文化考查力度和赋分比重在加大,这与当前国家意志和领导关注与重视程度有关。 (双击点开) 2、2010-2018年考点出现频率最高是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甚至还全部考第2单元(比如18、17、14、13、12年);其次是第1单元 3、2010-2018年考点重复频率比较高,比如第2单元文化多样性(18、14、13、12年连续考);文化创新/18、16、14、11年考) 4、2010-2018年从设问方式来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倾向考原因类、意义类转向分析和推理类 5、根据当下学科核心素养逐渐落地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国家层面突出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文化自信和自觉和核心价值观践行内容,在19备考复习中必须继续并且有意识把这些内容突出出来并有意交叉考查、变换角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