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一、备考基础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注意四点曲线坐标图的分析与判断技巧注意三点,有效解决生活与消费中有关的计算问题实用建模价格变动的原因与稳定物价的措施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备考基础1.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注意四点1.高考对汇率知识点考查特点:①以人民币和某种外币的兑换数量的变化为背景,要求考生判断人民币及外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汇率是升高还是跌落。②以人民币汇率变化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全面认识。人民币回来吧的变化对我国会产生两方面影响,有利有弊,不能只看到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③以人民币汇率变化为背景,考查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具体影响。比如,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居民消费、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偿还外债、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海淘族”“代购族”等产生的影响。2.汇率升降的判断方法:①如果等量人民币兑换的外币变多,说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②如果等量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变多,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3.人民币国家化进程表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表明人民币国家化进程加快,但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就是国际货币或者一定会升值。4.分析一种货币升值或者贬值带来的影响时,可以把升值货币或贬值货币看成是货币,把另一种货币看成是商品,并据此分析货币升值或贬值产生的影响。比如,美元升值,同样数量的美元购买的中国商品增多,这会吸引美国的外贸企业扩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会有所增加。真题回放1 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了货币职能的相关知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说明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②符合题意。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意味着中国经济地位上升,①符合题意。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④排除。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与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无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真题回放2 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消极方面在于( )①提高中国居民的赴美旅游成本 ②增加中国居民购买美国进口商品的负担③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④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以美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背景,从其积极作用上切入,考查汇率的相关知识,涉及进口与出口、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等知识。解答本题时要紧紧把握“积极”一词,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贬值,会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从而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①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会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②符合题意。③不是其积极作用,排除。人民币贬值会抑制我国对外投资,④错误,排除。故答案为A.2.曲线坐标图的分析与判断技巧1.走势判读:确定横轴和纵轴各代表什么,根据所学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2.点线移动判定:有商品自身价格引起的变化是点移动,其他因素导致的变化是线移动。3.图像与经济现象的一般关系判定:一般情况下,曲线向左平移表示数量减少,向右平移表示数量增加4.重点关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图像:真题回放3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宏观调控等知识。政府对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该药品供给数量增加,A符合题意。B显示供给数量减少,排除。C、D显示价格和供给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价格的变化在材料中无体现,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真题回放4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商品价格变动及其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反之,需求量升高。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在此题中,需求量增加,进而引起价格上涨,涉及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无关,B符合题意。C、D显示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均不符合题意。A显示需求量下降和价格降低,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3.注意三点,有效解决生活与消费中有关的计算问题1.准确把握一下几种关系:在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复杂关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关系。在理解其他关系时,可以围绕这一基础关系,分析各要素之间本身存在的变量关系,然后逐层推出其他关系。2.准确理解6种计算: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价值的计算: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生产A件产品,销售总额为B元,一年后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那么售价为:B÷A÷(1+C%)。②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动后,价值总量的计算:假设一定时期内,甲国一件产品价值为B,某企业一共生产A件,一年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C%,若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是:B×A×(1+C%)。③货币贬值、升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a.假设一件A商品的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贬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B.假设一件A商品的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升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⑤通货膨胀率的计算: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继而就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幅度)为纸币超发部分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即: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00%。⑥纸币贬值率的计算: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但纸币贬值率与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纸币贬值幅度应该为多发行的纸币量与纸币实际发行量之比。即: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3.计算的一般规律:①两个变量成正相关,即同幅增减,计算时用“×”。两个变量成负相关,即二者的增减变化情况互为倒数,计算时用“÷”。计算中,发生增加或提高时用“+”,出现减少或下降时用“—”。②如果求上涨率(升值幅度)用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然后除以数值小的。如果求下跌率(贬值幅度)用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然后除以数值大的。二、实用建模时政热点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在北京钓鱼台国兵馆举行,这是全国两会后首个国家级的大型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发表主旨讲话,他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中国的住房问题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它和普通的生活必需品一样,是人的一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结构构成适逢上世纪60年代子女婚嫁高峰期②、宁愿当一辈子的房奴也不租房的传统思想③,使商品房的需求旺盛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和政策的调整,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建筑材料、劳动力利润空间降低①以及个别开发商囤地囤房待涨④,使我国的商品房价格高居不下。高涨的房价、难以实现的住房梦成为广大中低收入者心中的痛。结合材料,说明造成房价高涨的因素有哪些。(12分)参考答案①价值决定价格,商品房成本的上升是造成房价高涨的根本原因。(3分)②供求影响价格,商品房的需求旺盛是造成房价高的重要原因。(3分)③居民的消费观念和习俗助推了房价高涨。(3分)④个别开放商为了谋求高利润而囤地囤房待涨的投机行为促进房价高涨。(3分)答案模型价格变动的原因与稳定物价的措施1.价格变动的原因[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夺分高频词句](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3)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就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6)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2.稳定物价的措施[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夺分高频词句](1)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流程,降低成本。(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3)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4)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5)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6)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夺分高频词句](1)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2)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3)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4)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5)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时政热点2:当前,旅游消费日趋常态化,中国快步迈向 旅游社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①,我国旅游消费已经从奢侈消费发展为百姓常态化消费。据国家旅游局2017年1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稳步增长,出境旅游理性发展,旅游经济继续领先宏观经济增速,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预计全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旅游消费“从奢侈消费发展为百姓常态化消费”的原因。(12分)参考答案①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3分)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旅游消费越来越成为百姓新的消费选择。(3分)③居民消费受未来预期收入和收入差距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社会公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旅游消费的发展。(3分)④旅游消费成本总体下降、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国家鼓励旅游消费的一系列举措也是重要原因。(3分)答题模型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答题要素]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夺分高频词句](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3)收入差距的大小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5)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答题要素]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多分高频词句](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虎生活需要。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举措[答题要素]国家(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企业+个人[多分高频词句]A.国家:(1)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供求平衡,保持物价稳定。(3)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5)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6)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B.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的认可。C.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