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石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石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夯实法治基石 (课型:新课)
班别: 组别: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重点识记法治的意义以及了解我国法治进程
理解与掌握良法之治与善治
法治中国的建立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以及了解我国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法治的特点有哪些
(1)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2)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我国改革开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三、【易错知识点】
1.主义区分法治和人治
2.有法律不一定有法治,法治要更为全面
3.区分良法之治与善治
四、【巩固提升】
1.法治要求良法之治,下列不能反映良法的特点的是 ( B )
A.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B.反映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C.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增进人民福祉
2.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配置各种资源,更加公平地实现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要求制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表明 ( A )
A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B 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保障
C 法治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D 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A )
A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C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
D 政府主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近年来,我国在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宗教信仰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法规,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也 就会陷入混乱.
(1)上述材料说明了党和人民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
(3分)
(2)为什么要实行法治?(9分)
4. (1) 答:依法治国方略。
(2) 答: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