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轮系统复习 第15课 质量、体积的测量与密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学一轮系统复习 第15课 质量、体积的测量与密度(含答案)

资源简介

系统复习 第15课 质量、体积的测量与密度
一、知识梳理

二、查漏补缺,自我检测
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第一次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等于8mL?? ?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
2.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3.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0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码放入右盘; ②调节天平平衡; 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其合理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5.[2018·湖州·1]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6. [2018·衢州·6]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煤油液面升高”是因为煤油的( )
A.体积变大 B.重力变小 C.质量变大 D.密度变大
7.篆刻社团的小柯,对篆刻印章的石头的密度进行测量,相关过程及数据如图,则石头的密度为 g/cm3。
8.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大米。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如图甲),接下来小明应如何操作? 。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简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 。
小明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克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注射器内空气体积
压缩前
P
23毫升
V
压缩后
2P
13毫升
0. 5V
(3)由实验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 克/厘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9.小科发现校门口有一块稍有破损的圆形窨井盖,他捡起一小块碎片加以研究。
(1)小科想知道这块窨井盖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他首先了解到某厂生产的不同窨井盖材料的密度(见表一);
窨井盖材料
复合树脂
球墨铸铁
玻璃钢
密度(kg/m3)
1.7×103
7.3×103
2.1×103
表一
然后用天平测量碎片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碎片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通过计算小科得出窨井盖的密度为 千克/米3,由此他知道了该窨井盖的制作材料。
(2)窨井盖为什么会破损?小科猜想可能是由学校的校车压损的。
厚度(mm)
30
50
70
承载能力(kN)
20
100
400
小科测得窨井盖的直径为70厘米,再次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种窨井盖由于厚度不同,承载能 力也不同(见表二);
表二
小科测出窨井盖的厚度为50毫米,并了解到校车的质量为12吨。若只从窨井盖的承载能力判断,小科猜想是否正确 。
小科对于窨井盖的研究还在继续……
10. 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 情景,他的操作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为 g/cm3。
11.[2018·衢州·29]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国,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时的水量。
(1)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2)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C
6.A
解析:温度升高,煤油受热体积膨胀,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减小,根据G=mg知重力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2.5
8.
(1)向左盘中添加大米直至天平平衡
(2)大
(3)1.67
9.
(1)凹形液面最低处;1.7×103;
(2)不正确
10.
(1)直接用手取放砝码(或没有用镊子取放砝码)
(2) 2.7
11.
(1)
方法一: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了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V0-V1(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
方法二:用细绳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入量筒中,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里的水的体积,就是该小石块的最少水量。
(2)ABC。
解析:
(1)最少水量的是恰好淹没待测物体即可,所以把物体先放在试管内,然后加水让水恰好淹没物体即可。具体方法见答案。
(2)小石块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所以加起来的总体积不可以超过总量程。
A.5+15=20<100;故A符合。
B.50+15=65<100;故B符合。
C.80+15=95<100;故C符合。
D.95+15=110>100;故D不符合。故答案为: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