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圆与圆锥曲线》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圆与圆锥曲线》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圆与圆锥曲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圆锥曲线与圆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它们可相互产生,另一方面,圆锥曲线的许多性质都与圆有关。圆与圆锥曲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块内容对高考来说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而圆与圆锥曲线相结合的题目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但是在2011,,2013浙江的高考卷中,以及最近的一些模拟卷中都出现了圆与椭圆、圆与抛物线相结合的类型的题目,针对此类情况专门给学生对这块知识做一个总结归纳。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常规的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处理方法
(2)、让学生知道对圆与圆锥处理方法的区别,圆注重数学结合的思想方法,
而圆锥曲线主要考查代数运算,注重“算”。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解析几何已有初步深刻的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数形结合、方程、函数思想的体会也逐渐加深。
从学生素质层面看:现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波利亚的先猜后证理论,本节课主要以讲解法为主,引导发现为辅,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会采用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以及实例给出与练习设置,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更吸引同学们的眼光,提高学习热情,本节课还会采用常规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引例、例题具体呈现.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引入(通过对三道题目的观察引除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1)、(2011浙理科21题)已知抛物线=,圆的圆心为点M。
(Ⅰ)求点M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
(Ⅱ)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异于原点),过点P作圆
的两条切线,交抛物线 于A,B两点,若过M,P两点的直线
垂足于AB,求直线的方程.
(2)、(2013浙理科21题)如图,点是椭圆(a>b>0)的一个顶点,椭圆的长轴是圆:的直径,是过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交圆于A,B两点,l2交椭圆于另一点Q.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求△ABQ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的方程.
(3)(2017浙新高考研究卷21题)已知椭圆(a>b>0)的长轴长,点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P在以为直径的圆上,面积的最大值为1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设直线交椭圆于点A,B,C,D,证明:四边形ABCD的最大面积与最小面积的差小于
例题分析
如图,已知圆:,椭圆,设动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为定值,与椭圆 交于两点A,B,线段AB的中垂线交圆于点E,F,求的最小值
解:设的中点为 设
所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
联立方程
,所以
所以AB的中垂线方程为:
圆心O到直线EF的距离,当最大时,最小。
当时,故
题后反思
(1)、本题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2)、本题对你处理圆相关问题与圆锥曲线相关问题有什么启示?
题后延伸:圆与椭圆的几种常见组合

练习
(2013浙江理科21题)如图,点是椭圆(a>b>0)的一个顶点,椭圆的长轴是圆:的直径,是过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交圆于A,B两点,l2交椭圆于另一点Q.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求△ABQ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的方程.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小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归纳圆锥曲线问题的常规解题策略
(2) 使学生掌握圆与圆锥处理方法的区别,圆注重“形”,而圆锥曲线注重“算”。
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
课件11张PPT。 圆与圆锥曲线的求解策略林学君命题新观察命题新观察 例题分析理解题意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求圆心O到直线EF距离 的最大值合理计算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题后反思 1、本题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2、本题对你处理圆相关问题与圆锥曲线
相关问题有什么启示?
圆与椭圆的几种常见组合题后延伸练一练 课后小结 理解题意,几何条件代数化
理清思路,运算步骤程序化
合理运算,书写格式规范化
题后反思 ,圆注重“形”,圆锥曲线注重“数”求解策略谢谢
反思:本节课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圆锥曲线的常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想借此充分说明“圆”与“椭圆”处理方式的区别,圆是“数形结合的精灵”,椭圆是体现“代数方法(坐标)研究几何问题的载体!”两者在高考考察是有明确体现的!这点我多次警告学生,因为从平时来看,多数学生对于“圆的数形结合”认识不够,更对“考试说明”没有分析。应该说,对于圆的“数形结合”的特点,没有老师的引领和适当的重视与训练是很难掌握的,因为“数形结合”较椭圆中的方程处理更灵活,若处理不当又很容易运算复杂!
董义点评:本节课的题材选的很好,紧扣高考热点,紧紧抓住了学生学习中的遇到的苦难,加以及时解决,相信这样的复习效果是可以肯定的。本节课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理解巩固与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