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17新课标Ⅱ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2.(2017新课标Ⅰ卷,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答案】B3.(2016新课标Ⅲ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式,而且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即红花:白花=1:3,由此可推测该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和B、b),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aaB_、aabb,所以F2中白花植株不都是纯合体,A错误;F2中红花植株(A_B_)的基因型有4种,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4=5种,B错误,D正确。4.(2018全国Ⅲ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红二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5.(2018全国Ⅰ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答案】(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3)8 隐性(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ABB和aabb,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2×2×2=8种。F2中黑檀体(Aa×Aa=1/4)长翅(Bb×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6.(2017新课标Ⅲ卷,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答案】(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2)实验思路:将验证A/a和B/b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和B/b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进行验证。如利用①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②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B/b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7.(2017海南卷,29)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表现型表现型特征基因型基因所在染色体甲黑檀体体呈乌木色、黑亮eeIII乙黑体体呈深黑色bbII丙残翅翅退化,部分残留vgvgII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答案】(1)灰体长翅膀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EeBb 灰体 会 (3)XAXABB、XaYbb(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EEbbVgVg,F1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F1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EeBb,F1为9E_B_(灰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发生性状分离。(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8:0=1:0,表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aY。关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Bb。综上所述,亲本为XAXABB、XaYbb。【考点定位】考纲内容考纲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并在学习该部分内容及解题中加以应用;2.应用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能够进行遗传实验设计。【学科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析,从细胞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2)科学思维:通过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解读,研究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及逻辑分析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个体基因型的探究与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命题预测】本考点是高考重中之重,年年必考,而且多以非选择题出现,占分值大。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亲代基因型推断、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推断以及概率计算、遗传病遗传方式推断和发病率计算、与育种结合考查遗传实验分析和设计。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注重考查用“先分解后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体现假说演绎法在遗传实验设计中的考查。【基础梳理】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配子的产生①假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②F1产生的配子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2)配子的结合①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②F1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3)遗传图解(4)假说验证①方法:测交实验。②遗传图解2.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分析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9∶7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9∶3∶4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或9∶6∶1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12∶3∶1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或13∶3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或1∶4∶6∶4∶1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2.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①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②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2)隐性纯合:①致死双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9∶3∶3;②单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9∶1。【要点解读】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图解2.自由组合定律异常分离比解题技巧(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4)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3.确定基因位置的四个判断方法(1)判断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以AaBb为例,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交会产生两种或三种表现型,测交会出现两种表现型;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虑交叉互换,则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交或测交会出现四种表现型。(2)判断基因是否易位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两对基因遗传具有自由组合定律的特点,但却出现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可考虑基因转移到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可能,如由染色体易位引起的变异。(3)判断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类型: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有多种类型,有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多个外源基因以连锁的形式整合在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其自交会出现分离定律中的3∶1的性状分离比;若多个外源基因分别独立整合到非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各个外源基因的遗传互不影响,则会表现出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4)判断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以AaBb为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测交或自交时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如1∶1∶1∶1或9∶3∶3∶1(或9∶7等变式),也会出现致死背景下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4∶2∶2∶1或6∶3∶2∶1等。在涉及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若出现上述性状分离比,可考虑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性状统计结果为:黄色圆粒376,黄色皱粒124,绿色圆粒373,绿色皱粒1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和yyRrB.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4C.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有四种表现型D.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豆杂交得到的F2中,r基因的频率为1/3【答案】D2.(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基因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再用所得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3.(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玉杏自交,子代F1中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基因型A_bbA_BbA_BB、aa__表现型深紫色3/16淡紫色6/16白色7/16A.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开淡紫色花个体的占1/4B.F1中淡紫色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占5/24C.F1中深紫色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深紫色植株中纯合子为5/9D.F1中纯合深紫色植株与F1中杂合白色植株杂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个体占1/2【答案】C【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淡紫色花,占测交后代的1/4,A正确;F1中淡紫色的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F1中淡紫色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基因型为A_bb)=(1/3×1/4)+(2/3×3/4×1/4)=5/24,B正确;F1中深紫色的植株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可产生的配子为2/3Ab、1/3ab,F1中深紫色的植株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深紫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占比例=(2/3×2/3)+(2×2/3×1/3)=8/9,其中纯合子AAbb占1/2,C错误;F1中纯合深紫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F1中杂合白色植株杂交,若杂合白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个体占1/2;若杂合白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个体占1/2,D正确。4.(广东省2018届高三年级百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雌雄同株植物中,基因型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基因型BB和Bb控制红色花瓣,基因型bb控制白色花瓣;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纯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全部为红色小花瓣植株;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花瓣的植株之间自由传粉所得子代全部都是无花瓣植株B.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植株占11/16或9/16C.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的表现型有5种D.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的无花瓣植株中纯合子占1/2【答案】B5.(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理综生物试题)某种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植株作母本杂交,下列关于子代植株描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可以产生三种表现型的后代B.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4C.与母本表现相同的概率为1/8D.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D6.(广东省茂名市五大联盟学校2018届高三五月联考综合(理科)生物试题)已知某植物的叶形受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花色受等位基因C、c和D、d控制,如表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该植株与下列哪种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可判断B、b和C、c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叶形花色宽叶窄叶紫花白花基因控制情况A和B基因同时存在A和B基因最多含一种C和D基因至少含有一种不含C和D基因A.aabbccdd B.AAbbccDD C.aaBbCcDD D.AABbCcd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其中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dd,若另一亲本为aabbccdd,则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和aabbccdd,对应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窄叶紫花:窄叶白花=1:1,由于子代表现型中无宽叶类型参与自由组合,所以不能判断B、b和C、c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若另一亲本为AAbbccDD,则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和AabbccDd,对应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宽叶紫花:窄叶紫花=1:1,由于子代表现型中没有白花类型参与自由组合,所以不能判断B、b和C、c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若另一亲本为aaBbCcDD,则子代表现型全为窄叶紫花,由于子代表现型中没有宽叶和白花参与自由组合,所以不能判断B、b和C、c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若另一亲本为AABbCcdd,则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宽叶紫花:窄叶紫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9:3:3:1,由于子代表现型中呈现出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所以能判断B、b和C、c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7.(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题)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具体控制关系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正常表达时,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酶AB.B基因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C.该动物群体中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1种,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D.若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突然变成了基因A,或基因b突然变成了基因B,则发育成的子代为深红色眼【答案】C8.(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B.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13:3C.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D.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A【解析】由于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产生dAB、dab(或daB、dAb)两种类型的精子,如果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会产生dAB、dAb、daB、dab四种类型的精子,A正确;由控制色素合成的图解可知,体色为黄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_、ddaaB_、ddaabb,体色为褐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A_bb,体色为黑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A_B_。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A_B_:ddA_bb:ddaaB_:ddaabb=9:3:3:1,其中基因型为ddA_B_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aaA_bb表现为褐色,基因型为ddaaB_、ddaabb的个体均表现为黄色,因此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9:3:4;B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图示只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并不能控制生物的所有性状,C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图示说明动物的体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9.(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 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一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丁中,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丁的基因型是DdYyrr,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丁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表现型,B错误;图甲基因型Yyrr、图乙基因型是YYRr,不论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都产生比例是1:1的两种类型的配子,因此不能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假说演绎法的验证阶段是测交实验,不是自交实验,D错误。10.(山东省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古比鱼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如图示,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少3种、最多27种C.圆尾鱼与扇尾鱼杂交,子—代中圆尾:扇尾:三角尾数量比可能出现2:1:1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出现其它尾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所致【答案】D11.(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某二倍体植物有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且均各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高茎红花亲本,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植株(合子)致死现象C.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配子致死现象D.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均为杂合子【答案】B【解析】设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一高茎红花亲本自交后代出现4种类型,则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又因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3∶3∶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理论上该高茎红花亲本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而实际上却为5∶3∶3∶1,若将5∶3∶3∶1拆开来分析,则有高茎∶矮茎=2∶1,红花∶白花=2∶1,说明在后代中不存在AA和BB的个体,进而推知:出现5∶3∶3∶1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B错误,C正确;综上分析可推知:在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均为杂合子,D正确。1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抗病和易感病分别由基因R、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抗病基因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植物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表现为弱抗病。将易感病与抗病植株杂交,F1都是弱抗病,自交得F2表现易感病:弱抗病:抗病的比分别为7:6: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答案】D13.(广西钦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理科生物试题)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1:1,若将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其数目在A基因和a基因中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相同或不同”)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2)据图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两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4)那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脱氧核苷酸 相同或不同 自由组合(2)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3)Aabb×aaBB或AAbb×aaBb aaBB、AAbb、aabb(4)紫花:红花:白花=9:3:4(3)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而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其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所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即1×(1:1),说明亲本中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另一对基因属于测交,所以两白花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其中F2中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有三种:aaBB、AAbb、aabb。(4)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A_B_):红花(A_bb):白花(3aaB_、1aabb)=9:3:4。14.(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植物红花品系的自交后代均为红花,研究人员从该红花品系中选育了甲、乙和丙3个纯合白花品系。已知红花和白花受多对等位基因(如A、a,B、b……)控制,且这些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植物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中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红花品系及3个白花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1)该植物的花色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丙的基因型中有隐性基因________对,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推测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3)若用射线处理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并诱发基因突变,假定只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答案】(1)3 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3 AAbbCC(3)全白或红∶白=27∶37(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若若用射线处理该红花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或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全白色;若基因型为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红∶白=27∶37。15.(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黑米是黑稻加工产品,属于釉米或者粳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有研究发现黑米色素为花青苷类色素,属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视敏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花青苷类色素含量有差别,从而表现黑色以外的其他色泽。水稻色泽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个黑色品系A与一个白色品系B,进行如下杂交实验:A×B→F1→F2:黑色:紫黑:深褐:褐色:浅褐:微褐:白色=1:6:15:20:15:6:1(1)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基因具有剂量效应,米色深浅随显性基因数的多少而叠加,米色越深,显性基因数越多。(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B和b……(按照26个英语字母排列顺序从前往后选择字母),F2代中某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3)F2代中另一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该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4)从F1植株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基因A和B都用荧光染料标记(a和b等其他基因不能被标记)。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荧光点,也可能不含荧光点。不含荧光点的细胞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_____。若没有突变的情况下细胞中含有荧光点,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个荧光点。【答案】(1)3 (2)aaBBCC或AAbbCC或AABBcc(3)褐色∶浅褐∶微褐=1∶2∶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a和基因b进入同一个细胞 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3)F2代中另一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说明该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含有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1∶2∶1,因此与白色个体(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含有3个显性基因)∶浅褐(含有2个显性基因)∶微褐(含有1个显性基因)=1∶2∶1。(4)F1的基因型为AaBbCc。从F1植株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基因A和B都用荧光染料标(a和b等其他基因不能被标记)。这些细胞,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能导致基因a和基因b随着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则含有基因a和基因b的该细胞不含荧光点。若没有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基因)完成复制后,组成每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位置含有的基因相同,此时细胞中含有4个荧光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有丝分裂结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随机的,所以,在没有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含有的荧光点数目为4个或0个(基因A和B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或2个(基因A和B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可能产生含有3个或1个荧光点的子细胞……。综上分析,若没有突变的情况下细胞中含有荧光点,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的荧光点数目为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和黑身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B.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C.子代不会出现残翅黑身雌果蝇D.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答案】B【解析】由亲代长翅灰身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出现残翅和黑身果蝇判断,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说明控制该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果蝇应该全为长翅);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说明控制该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2),所以两个亲本都为杂合子,含有两个隐性基因;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都能出现上述结果;若亲本中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两个显性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两个隐性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子代都可能出现残翅黑身雌果蝇。2.某种动物的毛色有黑色、灰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让该种动物的两黑色雌雄个体经过多代杂交,统计所有后代的性状表现,得到如下结果:黑色个体63只,灰色个体43只,白色个体7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黑色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BbB.后代黑色个体中约有7只个体为纯合子C.可以确定控制毛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后代灰色和白色个体中均有杂合子【答案】D3.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F1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同C.F2中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存在致死基因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结果中F2的性状分离比9∶3∶4(3+1),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1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F1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的数量远远小于雄配子的数量,B错误;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可知,在F2中不存在致死基因,C错误;F2中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有4种,D正确。4.柑橘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为红色,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aabbcc……)为黄色,否则为橙色。现有三株柑橘进行如下甲、乙两组杂交实验:实验甲: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果皮的色泽受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B.实验甲亲、子代中红色植株基因型相同C.实验乙橙色亲本有4种可能的基因型D.实验乙的子代中,橙色个体有9种基因型【答案】C5.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不一定为9∶3∶3∶1【答案】B【解析】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2种配子;由于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不一定为9∶3∶3∶1。6.植物正常株开两性花,且有只开雄花和只开雌花的两种突变型植株。取纯合雌株和纯合雄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植物的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B.雌株和雄株两种突变型都是正常株隐性突变的结果C.F1正常株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D.F2中纯合子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雄株∶雌株=2∶1∶1【答案】D7.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答案】C【解析】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必须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表现出来的性状,即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长形(D)和圆形(d)。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只有抗病(T)和染病(t)不同,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应该选择②④组合,观察F1的花粉,B错误;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为蓝色,一半花粉为棕色,D错误。8.某植物叶形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进行杂交,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母本父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组合一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3∶1杂交组合二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15∶1杂交组合三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63∶1A.该植物的叶形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只要含有显性基因该植株的表现型即为宽叶C.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D.杂交组合三的子二代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26种【答案】C9.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一: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杂交实验二: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D10.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根据F2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6∶7(9∶3∶3∶1的变型),可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弱抗病的基因型为RrBb,根据题意抗病个体基因型为R_bb,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A项错误;F2的弱抗病植株基因型为1RRBb、2RrBb,纯合子占1/3,B项错误;F2中抗病植株基因型为1RRbb、2Rrbb,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植株占(2/3)×(1/4)=1/6,抗病植株占1-1/6=5/6,C项错误;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__BB或rrbb,测交后代均为易感病植株,不能区分它们的基因型,D项正确。1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得F1,F1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①用绿色皱粒人工传粉给黄色圆粒豌豆,②用绿色圆粒人工传粉给黄色圆粒豌豆,③让黄色圆粒自交,三种情况独立进行实验,则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 )A.①4∶2∶2∶1 ②15∶8∶3∶1 ③64∶8∶8∶1B.①3∶3∶1∶1 ②4∶2∶2∶1 ③25∶5∶5∶1C.①1∶1∶1∶1 ②6∶3∶2∶1 ③16∶8∶2∶1D.①4∶2∶2∶1 ②16∶8∶2∶1 ③25∶5∶5∶1【答案】D12.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B.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均为YyDdC.F1中只有部分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D.F1中黄色长尾和灰色短尾的基因型分别是Yydd、yyDd【答案】C【解析】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Y_D_)经多次交配,产生的F1中有黄色和灰色,有短尾和长尾,说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YyDd×YyDd,正常情况下,F1中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9∶3∶3∶1,但实际比例为4∶2∶2∶1,说明基因型为YY_ _、_ _DD的个体均致死,故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黄色长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灰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13.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节瓜的性别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答案】B14.某植物的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其红花的颜色深浅由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C与c)控制,显性基因有加深红色的作用,且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累积效应,完全隐性的个体开白花,亲本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及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中颜色最深的个体自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按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其中颜色最深的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2)该种植物花的位置有顶生与腋生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顶生,其他情况下为腋生。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1、2号染色体上,要确定另一对等位基因F、f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DDFF和ddff亲本杂交得到F1;第二步:F1植株________交,得到F2;第三步:观察统计F2植株花的位置______________。结果及结论:①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②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1、2号染色体上。【答案】(1)7 1∶2∶3∶4∶3∶2∶1 AABBCC(2)答案一:自 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15∶1 ②3∶1 答案二:测 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3∶1 ②1∶115.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 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______,具体发生在时期______________。(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遵循 (2)不遵循 (3)重新组合(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Ⅰ前期) (4)一 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3)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4)由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实验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题中已假设了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通过测交的方式后代也应该会出现这一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