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 探究案【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经纬网的运用,学会利用经纬网判定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要点,提高自主探究效率。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整理提升。探究:利用经纬网方向的判定方法(归纳总结经纬网方向的判定方法)1.读下图中的经纬网,判断A,B地理坐标?2.读下图中的经纬网,A在B的什么方位??3.如图所示,圆心为极点,外围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A到B和C到D的方向的变化。?规律总结:方向的判定方法训练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用5分钟复习回扣所学内容,再限时用5分钟独立闭卷完成。2.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审题、读图要准确、全面,规范思路,准确表述。1.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回答问题。①~⑨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①③⑤ B.②④⑦ C.⑥⑧ D.③⑨2.如图:1.A(80°N,0°)位于B(70°N,40°E) 的 方向 2.C(15°S,160°E)位于D(25°S,160°W)的 方向3.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4)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2)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A.4444千米??B.3333千米?C.2222千米??D.1823千米?(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4)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W)地球地图 【课标要求:】明确经纬度的划分,能进行定位和方向的判定。【学习目标】通过探究经纬网的运用,能运用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判定位置和方向,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P3—P4,地图册P1-2进行知识梳理;勾划重点,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 “我的疑问”处。3.重点掌握: 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4.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内容。预习案地球地图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动手动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在地球仪上辨别:地轴、极点、赤道、经线、纬线思考1:纬线的度数如何划分?纬度有什么分布规律?思考2:经线的度数如何划分?经度有什么分布规律?思考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并在图中标出。★拓展:读世界地图,熟悉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23°26′N,23°26′S,30°N,30°S,60°N,本初子午线,20°W,120°E,160°E。【我的知识体系】【我的疑问】 【拓展阅读】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制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作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后来,长期担任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的埃拉托斯,测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250千米,他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NO.01预习案【学习目标】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经线、纬线的特点,列举3种以上经纬网的判读方法。【使用说明】1.通读拓展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原理、规律的总结、方法、技巧提升。2.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通过题型演练,总结一般规律。构建梳理 自我完善【问题引导】 地球经纬网的起源:公元前34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一、地球与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特点?赤道半径?极半径?2.经线与纬线的定义和特征。(勾画理解)3.请你总结经度与纬度的特征。二、总结经纬网的应用1.确定地理坐标。 请问盱眙(118°E,32°N)的对称点是?2.定向:劣弧法判读东西方向的原则。 右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什么方向?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和范围。(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右图中AM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km?(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计算MN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km?(3)定“范围”。请比较右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大小。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请你总结该弧线的确定步骤。我的疑问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NO.01区域地理——地图(1) NO.2 探 究 案【学习目标】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中方向、距离等的判读,能够在地图中进行比例尺的换算和各种地形的判断。【使用说明】1.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要点,提高自主探究效率。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整理提升。材料: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2)计算登山路线的直线距离?思考为什么实际登山线路没有按照直线距离进行?(3)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训 练 案【使用说明】1.先用五分钟复习回扣所学内容,再限时用5分钟独立闭卷完成。2.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身体读图要准确、全面,规范思路,准确表达。1.一支特种兵小分队,在方圆 25 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执行任务,小分队指挥员所使用的地图, 比例尺应当为( )A.1∶1,000,000 B.1∶500,000 C.1∶500 D.1∶10,000 2.某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 11.1 厘米,且都位于北半球的同一条经线上,当夏至日太阳位于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 60°,乙地为 50°,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24000000 B.1:3000000 C.1:500000 D.1:10000000 3. 将 1:10000 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则新图的比例尺是 ( ) A.比例尺不变 B.1:2000 C.1:5000 D.1:40000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4~6题。4.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5.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6.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W B.X C.Y D.Z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山区安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课题。据此完成7题。7.舟曲泥石流的发生会导致河谷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区域地理——地图(1) NO.2预 习 案【课标要求】能够根据比例尺的比例式,正确进行实际距离、图上距离的换算。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的名称和坡陡程度。【学习目标】明确地图三要素,能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进行方向判断。【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教材P4-P9,勾画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3.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地图三要素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将地图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富豪模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等。1.阅读课本,总结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2.不同大小比例尺题地图的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结合地图册P3)?3.地图的三要素有哪些?4.什么是比例尺,它有什么特点?5.了解基本的地图图例和注记。二、等高(深)线的判读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1.区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及其等高线的基本特征。3.什么是等深线?4.读右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思考:图中A处表示什么?B处表示什么?C处表示什么?D处表示什么?E、F相比,E表示什么部位,F表示什么部位,G处表示什么?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地图册P4-6)。【我的疑问】【拓展阅读】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它是人为假定的,它不像纬度,有自然起讫(赤道和两端)。这样就使零度经线的选择,是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确定的。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学术会议上,正式确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全球的零度经线,公认为世界计算经度的起点线。通过地球两极而与赤道直交的圆弧即为子午线,又称经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180度相遇。本初子午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划分。定点原因: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NO.01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NO.01探究案【学习目标】 研读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能够利用经纬网解决区域定位、方向辨别、距离计算等问题,至少说出2种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用说明】1.阅读地图册 P1-3,深入理解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2.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思考】。探究学习 智慧碰撞探究点: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材料一: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右图是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示意图。1.读上面左图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A地飞往B地的飞行方向是?2.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条圆弧,此圆弧的半径是多少,请写出推理过程。3.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依次是??【拓展思考】1.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图中ACB为晨昏线,飞机从B地起飞时,太阳正位于当地东方地平线上。从B地到A地飞行最近的路线,应该沿:A.BMA线? B.BDA线??? C.BEA线?? D.BCA线2.某科学家从北京(图中B点处)乘飞机沿图中航线(虚线)到北极考察站(A点),走最短距离,则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探究案).doc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预习案).doc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预习案).doc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地图(探究案).doc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地图(预习案).doc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纬网的判读与应用(探究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