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27 体液调节1.(2018海南,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答案】D2.(2018江苏卷,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成年后仍然能够分泌生长激素,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错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短暂,而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C正确;神经中枢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若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D错误。3.(2018海南卷,12)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碘的需要量增加C.饥饿感增强D.TSH分泌增加【答案】C4.(2018全国Ⅱ卷,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5.(2018浙江卷,6)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 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 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答案】A【解析】睾酮为雄性激素,不能促进卵细胞的发生,A错误;雌激素可使女性皮下脂肪选择性的积聚在乳房、腹部、大腿、臀部的部位,B正确;雌激素能加速卵子在输卵管的运行速度,对子宫内膜和平滑肌的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即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C正确;雄激素可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D正确。6.(2017海南卷,11)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机体产热增加B.体重快速增加C.进食量明显增加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答案】B7.(2017海南卷,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8.(2017海南卷,1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C.胰腺细胞分泌的酶直接进入血液中D.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答案】C【解析】胰腺里面有个胰岛,其中的胰岛A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A正确。胰腺的胰岛属于内分泌部分;胰腺里面能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部位属于外分泌部,B正确。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通过导管进入小肠中,C错误。胰岛属于内分泌部,分泌的激素都要进入血液,D正确。9.(2016上海卷,9)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在此过程中(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延髓糖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C.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答案】C10.(2016海南卷,12)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答案】D【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A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使原尿中的水分重新进入血液,使尿量减少,B正确,D错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正确。11.(2016海南卷,17)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答案】B【解析】受内外因素影响,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变化的,A错误;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类,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膜上,D错误。12.(2016海南卷,18)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通过体液调节的方式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13.(2016新课标Ⅱ卷,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14.(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答案】C【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15.(2016江苏卷,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尿激素减少【答案】B16.(2016新课标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故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故B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17.(2016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答案】C18.(2017海南卷,27)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1)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_____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______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_____(填“外环境”或“内环境”)。【答案】(1)血液(体液)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2)血液(体液)外环境【解析】(1)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2)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血液运输。胃腔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组成,是外环境。19.(2017新课标Ⅲ卷,31)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20.(2017天津卷,8)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递质信息交流(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加强下降偏高【解析】(1)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由图可知,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从而抑制神经元死亡。(3)由于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加强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结果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此类病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高。20.(2017新课标Ⅱ卷,30)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_。【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4)增加 增强21.(2018江苏卷,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考点定位】考纲内容考纲解读1.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应用(Ⅱ)。1.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血糖调节机制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理解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机制,以及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学科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动物激素的种类及相互作用,形成普遍联系及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2)科学思维:①通过归纳比较酶、激素、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异同,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能力,②通过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模型,培养建模与模型分析的思维习惯。(3)科学探究:通过“动物激素的实验探究”及“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4)社会责任:通过总结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命题预测】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血糖调节机制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机制,以及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基础梳理】一、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1.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等。2.激素分泌的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1)激素的分泌调节——反馈调节(以甲状腺激素为例)(2)激素调节的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血糖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调节过程①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②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2.体温调节(1)相关结构的位置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产热部位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2)体温调节的原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3.水盐调节 (1)相关知识总结名称位置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产生渴感的中枢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来源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2)调节过程①神经调节途径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联系①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②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要点解读】1.酶和激素的几个易混点(1)化学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有多肽、蛋白质(如胰岛素)、固醇类(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等。(2)产生细胞: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产生。(3)作用:酶的作用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促进或抑制)生命活动。(4)作用部位: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要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2.激素类实验设计时的注意事项(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单一变量。(3)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添加蒸馏水。(4)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易被消化酶水解,因此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采用饲喂法;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以饲喂,也可以注射。3.对机体稳态中下丘脑功能的分析(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3)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①水盐平衡过程中,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②体温调节过程中,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1.(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B.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直接感受体温的变化【答案】B【解析】炎热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皮肤排汗来增加散热量,而排尿量会减少,A错误;任何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机理都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线粒体,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够感受体温的变化,D错误。2.(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测试(5月)理综生物试题)肾上腺素既是一种动物激素又可作为神经递质。与作为神经递质比,下列哪项是其作为动物激素所特有的( )A.靶细胞存在相应的受体 B.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C.随血液运输到全身 D.起作用后即被灭活【答案】C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B正确;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也有多种激素参与,如抗利尿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等,C错误;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4.(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理科综合生物试卷)某同学从室温20℃的家中来到0℃户外的一小时内,其体温调节的情况将会是( )A.体温维持恒定不变 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毛细血管舒张以减少散热 D.可能会出现打寒颤的条件反射【答案】B5.(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训练(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是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前后可以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作为对照组,C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照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照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6.(江西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三模考理综生物试题)下丘脑的CRH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种含41个氨基酸的神经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B.CRH的合成、加工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方式为胞吐C.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D.可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答案】A【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向另一个神经元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错误;CRH是一种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B项正确;机体内的激素调节具有反馈调节机制,当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从而维持体内激素的正常水平,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减少CRH的分泌可治疗抑郁症,D项正确。7.(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答案】D8.(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错误的是( )A.可缓解雌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 B.能与人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 D.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答案】D【解析】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A正确;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因此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能够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在炎热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都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正常体温的B.饮水不足时,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速率降低C.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的速率增大D.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N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答案】A10.(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B.开始刺激后,大鼠肝糖原分解将加快C.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下降D.该图示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答案】B【解析】题图显示:开始刺激后,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浓度逐渐升高,将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将使血糖合成糖原的速度加快,因此血糖浓度将降低,A正确,B错误;胰岛素浓度逐渐升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下降,C正确;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会引起胰岛素浓度逐渐升高,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D正确。11.(北京市通州区2017-2018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科研人员对小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间点褪黑素(机体内部感知外界环境昼夜光周期变化的信号激素)含量进行研究。实验中,长光照组给予24小时不间断光照处理,正常光照组给予白天12小时光照,夜晚12小时黑暗处理,长黑暗组给予24小时全黑暗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分组时刻0:004:008:0012:0016:0020:00长光照216213204185189186正常光照179204151158164161长黑暗194200166157169151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刻小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ng/L)A.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均应保持一致B.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C.长黑暗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在8:00高于正常光照组D.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答案】A1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届高三5月调考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长时间被困在缺少食物和水的恶劣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内环境中缺水,引起相应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产生渴觉C.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D.此状态下,人体与环境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答案】A13.(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模拟理综生物试卷)2018年2月9日?25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平昌举行,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跑步前开始准备活动,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___________中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心跳加速;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2)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消耗大量的能量使血糖含量降低,此时___________(两种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同时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引起皮肤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因汗液大量分泌导致___________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增多,通过调节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答案】(1)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作用时间较长(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毛细血管舒张 细胞外液 抗利尿【解析】(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通过突触小泡中贮存的神经递质,将兴奋传递下去。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2)当运动使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机体可通过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快速补充;同时由于机体产热大量增加,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而汗液大量分泌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通过调节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14.(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下图是关于瘦素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据图1可知,瘦素是在__________细胞中合成的,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__________运输才能完成,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2)人体中与图1中a激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1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4)图2是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图2中共有____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内膜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类肥胖病人能否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病?________(“能”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脂肪 体液 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2)肾上腺素 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血糖浓度升高)(3)神经—体液(4)0 负电位(5)否 因为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解析】(1)依题意并分析图1可知: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脂肪细胞中合成,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由于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2)图1显示: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与胰高血糖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二者作用的结果都能升高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而胰岛素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则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或血糖浓度升高。(5)由题意“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可知:该类肥胖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15.(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4月)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人在恐惧、紧张等情绪压力下,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释放相关激素,引起一系列反应,如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根据下图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______发生变化。如激素A能与肝细胞结合并使血糖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其原因之一是激素一经靶细胞______后就被灭活。(3)激素D能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研究发现,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体液免疫能力会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B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D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但健康人体内激素D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有的生理活动(或代谢) 肝细胞膜上有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且激素A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2)接受(结合)并起作用(3)激素D长期偏高,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降低体液免疫的水平 (4)增加 反馈调节(或激素D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或激素D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B、C)(3)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D长期偏高,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降低体液免疫的水平,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或减弱)。(4)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B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D的分泌量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对激素D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因此当激素B分泌增多时,会引起激素D的分泌增多,当激素D含量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1.下列有关运动员长跑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产生CO2,有氧呼吸明显升高B.大量产生热能,人体体温明显升高C.大量消耗葡萄糖,血糖含量明显下降D.大量消耗ATP,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下降【答案】A【解析】运动员长跑时以有氧呼吸为主,因此大量产生CO2,有氧呼吸明显升高,A正确;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虽然产生大量的热能,但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机体散热增加,人体体温不会明显升高,B错误;长跑时,葡萄糖因氧化供能加快而被大量消耗,但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肝糖原的分解过程加快,因此血糖含量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长跑时,虽然大量消耗ATP,但细胞内ATP的含量仍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不会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D错误。2.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B.矿难发生后,被困矿工体内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胰岛素C.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答案】B3.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过低会出现休克等低血糖症状。如果甲组注射该激素后小鼠出现了休克,然后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又得以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B正确;丙组小鼠是饲喂了含该激素的饲料,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的,C错误;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正确。4.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B.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C.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D.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答案】D5.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控GLUT4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列关于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原因的推理不合理的是( )A.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B.胰岛素靶细胞中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C.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D.胰岛素靶细胞发生基因重组,不能表达GLUI4运输葡萄糖【答案】D【解析】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使人体产生胰岛素耐受,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靶细胞中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C正确;胰岛素靶细胞是体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6.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C.炎热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答案】D7.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F表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A的受体只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F的受体只存在于下丘脑和垂体B.激素C和激素D的作用相互拮抗,量的分泌调节也相互拮抗C.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机体中的激素如激素F,通过正、负反馈调节维持含量平衡【答案】C【解析】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A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功能上相互拮抗,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决定于血糖的浓度,血糖浓度下降(低于80mg/100mL血液)刺激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因此,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量的调节不一定是相互拮抗,B错误;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皮肤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刺激后感觉神经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发出指令,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C正确;据图分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平衡依赖于负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B.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可能作用于内分泌腺细胞C.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不可以口服胰岛素治疗D.下丘脑既能进行神经调节又是内分泌调节的重要枢纽【答案】B9.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B.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D.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答案】D【解析】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最终尿量增加,A错误;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因此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C错误;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D正确。10.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够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⑤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⑥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⑤⑥ D.①④⑤⑥【答案】B11.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是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前后可以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作为对照组,C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照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照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12.如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C.该激素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答案】D13.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B.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直接感受体温的变化【答案】B【解析】炎热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皮肤排汗来增加散热量,而排尿量会减少,A错误;任何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机理都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线粒体,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够感受体温的变化,D错误。14.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一种固醇类激素,用VD3表示)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VD3的调节方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2)有些成年人体内的T细胞会破坏胰岛B细胞而患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属于______。(3)一些Ⅱ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_____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测血浆VD3能_______,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答案】(1)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2)自身免疫病(3)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低;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较高,机体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水平(4)负相关 促进胰岛素B细胞吸收Ca2+(4)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血浆VD3含量的升高而降低,说明血浆VD3含量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知:血浆VD3能促进胰岛素B细胞吸收Ca2+,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15.肥胖是一种能量失衡失调的表现,进食的终止与饱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是进食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进食一段时间后胃肠道受刺激,人会产生饱感。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机械性刺激产生饱感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此时交感神经纤维膜内会形成向___________方向流动的电流。(2)由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苗条素浓度也会降低,患者的进食量明显增加,但其体重并未增加。体重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请据图和题中信息推测:苗条素的分泌量与脂肪储存量的关系为__________。(4)下丘脑除了调节图中生理活动外,还可参与____________(列举一项)调节等。【答案】(1)胃肠道感受器→交感神经→脑干 脑干(2)较多的能量以尿糖的形式排出体外(3)正相关 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部分激素分泌(3)请据图和题中信息推测:脂肪储存量较高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苗条素,作用于下丘脑,增加脑干的饱腹感,从而维持体重的相对稳定。则苗条素的分泌量与脂肪储存量的关系为正相关。(4)下丘脑除了调节图中生理活动外,还可参与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部分激素分泌调节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