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知识点详解 专题 维护国家利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知识点详解 专题 维护国家利益

资源简介


认识国家利益
【典型例题】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下列对国家利益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
B.国家利益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
C.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D.国家利益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保障
【答案】D
【考点解读】
1.认识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的含义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国家利益的内容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1)国家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
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国家利益。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的维护
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
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3)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②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③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④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⑤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举一反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这说明
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③要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能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典型例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我们应做到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②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事听之任之,视而不见
③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④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事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捍卫国家利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②说法错误,应排除;①③④属于正确的做法。故选A。
【考点解读】
1.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捍卫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和平发展时期,一批批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②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举一反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这句诗强调的是
A.个人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只要国家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C.符合国家利益的一定符合个人利益
D.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答案】D
【解析】准确理解题干中的诗句是回答本题的关键。这句诗强调了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D项符合题意,当选;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C本身说法错误,应排除。故本题选D。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典型例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政党、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进行分裂国家活动,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维护祖国安全,是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
④“台独”势力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解读】
1.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①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②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③才能获得安全感;
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①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
②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知识链接】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积极应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我国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举一反三】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下列属于国家安全内容的是
①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②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③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④爱护公共财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维护国家安全
【典型例题】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下列行为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①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
②将国家秘密发布在微博、微信上
③参加国防与安全意识教育活动
④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考点解读】
1.人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1)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只有人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遇。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2.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1)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法定义务
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2)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举一反三】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该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等。对此我们应该
①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
②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③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④远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以免对自身造成伤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我们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国家部门报告,④做法错误,应排除。故选A。
关心国家发展
【典型例题】中国社会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上升为八件事,这开门第八件事就是手机。据统计,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8亿,真正进入了千家万户。从七件事到八件事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③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④我国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解读】
1.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人民生活的变化。飞驰的高铁列车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条件也更加充分……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感受到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
2.祖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误区警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因此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举一反三】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这样做有利于
①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安全
②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③能消除居民收入差距,彻底解决群众生活的困难
④坚定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典型例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这启示我们
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②积极实践,辛勤劳动
③劳动很光荣,但也很辛苦
④劳动是成功的唯一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解读】
1.劳动成就今天
(1)劳动的作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2)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2.实干创造未来
(1)创造美好生活需要苦干和奋斗
今天,国家建设展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里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2)担负起历史重任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举一反三】奋斗成就使命,实干托起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说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可以不遵守有关劳动法规,不分白天、黑夜一直干
②需要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
③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④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