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 专题03 生物圈中的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届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 专题03 生物圈中的人

资源简介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2018年安徽宣城卷)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答案】D
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错误。
2.(2018年四川自贡卷)人体血液在身体头部毛细血管处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可能出现的是
A.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
C.氧的含量增加
D.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A
【解析】人体血液在身体头部毛细血管处,头部毛细血管处含氧量低,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将运来的氧气释放供组织细胞利用,发生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由于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组织处毛细血管中血液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故选A。
3.(2018年四川凉山卷)如图是萌萌同学体检时的血涂片和化验单,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8×1012 个/L
(4.0-5.5)×1012 个/L
WBC(白细胞)
6.8×109 个/L
(4.0-10)×109 个/L
Hb(血红蛋白)
85 g/L
120-160 g/L
PLT(血小板)
210×109 个/L
(100?300)×109 个/L
A.建议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图中的③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C.当出现炎症时,细胞②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D.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答案】D
【解析】表格中萌萌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比正常参考值低,表明萌萌患有贫血。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医生建议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A正确;图中③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B正确;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C正确;血液不仅由左图中的①②③组成,还有血浆,D错误。
4.(2018年广东卷)如图示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C.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答案】D
肾脏后在肾脏处的毛细血管网发生了物质交换,血液流经此处后,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同时组织细胞还会产生尿素在肾脏形成尿液由输尿管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故D正确。
5.(2018年贵州遵义卷)在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跳跃闪动的游戏画面,动感刺激的音乐给上网者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给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带来许多健康隐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跳跃闪动的游戏画面,上网者能快速作出反应。完成这些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对画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眼球_____________。
(2)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屏幕,容易造成近视,原因是_____________,需配戴___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3)动感音乐给上网者带来听觉“享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反射弧 视网膜
(2)起主要折光作用的晶状体的曲度将变大,时间长了不易恢复原大小 凹
(3)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1.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消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吃新鲜果蔬能有效的预防坏血病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
D.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答案】A
【解析】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坏血病,新鲜的果蔬中含维生素C较多,因此多吃新鲜果蔬能有效的预防坏血病,A正确;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B错误;蛋白质经胃液初步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C错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与小肠的消化无直接关系,D错误。
2.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A.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B.夜盲症、坏血病
C.脚气病、佝偻病
D.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答案】A
【解析】“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大,A符合题意;缺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B不符合题意;缺维生素B会引起脚气病,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C不符合题意;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D不符合题意。
3.如图为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
A.甲装置模拟人体吸气
B.吸气时膈肌顶部上升
C.乙装置模拟人体呼气
D.装置中的玻璃罩代表胸廓,气球代表肺
【答案】D
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ABC错误;图中塑料管模拟气管,玻璃罩代表胸廓,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D正确。
4.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下列关于某些行为习惯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不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避免鼓膜受损,影响听觉
B.不随地吐痰:肺部形成的痰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影响他人健康
C.吃饭时不说笑:以免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
D.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使食物变成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
【答案】B
【解析】A、鼓膜在听觉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尖锐的东西容易刺穿鼓膜,影响声音在耳内的传递,故不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避免鼓膜受损,影响听觉的说法正确;B、痰是在气管内分泌的粘液,将空物的消化,D说法正确;故选B。
5.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A.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血小板、血浆、血细胞
【答案】A
【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乙和丙是并列关系,乙包含甲,所以甲是血小板,乙是血细胞,丙是血浆。
6.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答案】D
【解析】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C错误;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D正确。
7.如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B.丁结构的液体叫原尿
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丁处被重吸收
【答案】C
丁为膀胱,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排除体外,而尿液中的水会被排出体外,不会被吸收,D错误。
8.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醉酒后走路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
D.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小脑而不是脑干,A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C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D错误。
9.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I、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______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在消化道内经过①过程后最终被分解成_______。
(2)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________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最终,在脑细胞的________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3)A系统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________。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________。
(4)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
【答案】(1)蛋白质 氨基酸
(2)舒张、舒张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红蛋白 线粒体
(3)毛细血管 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4)⑤④②③①
【解析】(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2)③表示呼气,④吸气,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最终,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3)A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其中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4)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⑤下腔静脉→④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②肺静脉→左心房→③左心室→①主动脉→脑部组织细胞外的毛细血管。
10.国际足联世界杯(FIFAWorldCup)简称“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与奥运会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最顶级赛事,影响力和转播覆盖率超过奥运会的全球最大体育盛事。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在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地的球迷度过了激动万分的日日夜夜,图甲是处于亢奋状态的球迷,图乙是球迷观看球赛整个反射过程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光线进入你的眼球,你之所以能看到精彩的画面,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__________,形成物像后,物像刺激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____________产生视觉。
(2)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等现象,这一调节过程叫做___________调节,肾上腺和唾液腺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时,球员快速奔跑一会后就大汗淋漓,则此时运动员的血管状况应为下图中的 ________(选填“甲”或“乙”)。
(4)比赛精彩画面进入球迷眼球形成物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按正确顺序填写下列结构的序号)
①瞳孔 ②晶状体 ③角膜 ④视网膜 ⑤玻璃体
(5)比赛中选手的各种运动和各项生理活动都需要足够的能量,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_。
(6)比赛中更多的氧气进入运动员腿部骨骼肌的途径为:肺中氧气→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骨骼肌。依此方法,请写出腿部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腿部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晶状体 视觉中枢
(2)激素 肾上腺没有导管,唾液腺有导管
(3)甲
(4)③①②⑤④
(5)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6)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
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出。(3)比赛时,球员快速奔跑一会后就大汗淋滴,其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增大,管径变大,故选甲图。(4)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比赛精彩画面进入球迷眼球形成物像的顺序③角膜、①瞳孔、②晶状体、⑤玻璃体、④视网膜。(5)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需要足够的能量,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能量都是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6)腿部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先由体循环带回心脏,再进行肺循环到达肺部。所以,腿部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