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1.(2018年内蒙古通辽卷)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B.大豆长成幼苗后,主要由④提供营养物质C.③将来可发育成大豆的茎和叶D.①和③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答案】DC错误;①胚芽和③胚根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D正确。2.(2018年山东日照卷)如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发育期天数需水量(米3/公顷)返青期29635拔节期23876抽穗期20956灌浆期311192A.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不同B.抽穗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C.灌浆期需水量最大,主要用于种子的呼吸作用D.小麦各时期吸收的水分大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答案】C错误;小麦各时期吸收的水分大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D正确。3.(2018年安徽宣城卷)图甲中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气体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结构)进出叶片。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可以拉动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把图乙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____(填“1”或“2”)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3)如果将图乙装置2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2最好放在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来源:Z§xx§k.Com]【答案】(1)气孔 B(2)2 C(3)黑暗(无光)【解析】(1)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甲图中气体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根部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图甲中B过程蒸腾作用过程,蒸腾作用促进了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1中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2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2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C光合作用。(3)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2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对实验检测的干扰。1.一位同学作出假设:置于土表的种子发芽率低。该同学将5粒蚕豆种子埋在一层土壤下,另5粒种子置于土壤表面,结果见下表。如要提高实验的可信度,这位同学应种子处理萌发数量/粒埋入土下1置于土表3A.修改原来的假设B.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不利的C.土表的萌发率高,可能是操作不当引起的,应该修改结果D.用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答案】D【解析】本题是探究种子埋在土壤中的深度与发芽率的关系,所以应设计实验存在唯一变量--埋在土壤的深度。在这一点上没有问题。再者实验的假设无所谓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实验过程及结论。为证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我们一般采用多人实验或一人多组实验求其平均值,只用5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另外,实验中要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只用5粒种子也不合适,因此应该用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故选D。2.如图是被子植物的生命历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新植物的幼体B.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C.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D.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生长【答案】D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的结果,D错误。3.龙居麻湾西瓜品质优良,原来只在盛夏才能上市,现在人们采取温室育苗、嫁接等手段提前上市、增产增收。下列对瓜农在西瓜种植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适时浇水——可以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C.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D.育苗时覆盖地膜——提供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答案】C【解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适时浇水可以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A正确;移栽农作物幼苗时,为了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在移栽时根部可尽量多带土,B正确;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所以施肥的目的就是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C错误;育苗时覆盖地膜是为了提供地表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D正确。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答案】D【解析】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故选D。5.某同学参加实验技能测试中,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叶片横切面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C.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②和③三部分D.多数植物的⑤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④上【答案】B6.如图是子房纵剖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一个西瓜中有100粒西瓜子,则在3中至少有100个胚珠B.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图中1、2和3共同组成的结构叫雌蕊C.花生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花生种子包着一层“红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答案】D【解析】西瓜子属于种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胚珠生在子房内,绿色开花植物属于双受精现象,即一个胚珠需要与两个精子完成受精作用,一粒花粉萌发成的花粉管内有两个精子,因此西瓜中有100粒种子,那么,西瓜内就至少有胚珠100个,完成双受精作用就需精子200个,需要柱头上至少萌发了100个花粉粒,故A正确;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图中1、2和3共同组成的结构叫雌蕊,故B正确;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故C正确;花生种子包着一层“红皮”,属于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故D错误。故选D。7.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答案】D【解析】a是根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具有根毛,A正确;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产生蒸腾拉力,B正确;c表示水分的散失,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C正确;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植物的根吸收水分→茎叶内的导管→大气→降雨回到地面,再次被根吸收。故选D。8.如图是对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假定6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选项叙述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A.A~B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B.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C.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A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答案】C的量得以积累,18时C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9.垦利县西宋万亩桃园景色旖旎,桃花以其优美的身姿、鲜艳的颜色和芬芳的气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如图所示为桃生命周期,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命周期中的四个不同的时期,数字①?⑥表示每个时期的相关结构,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到乙的过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在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__________,从丁图花的结构来看桃花是_________花。(2)在图乙中,④是由图甲中__________发育来的。(3)在图丙中,桃树的茎能逐年加粗,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4)在图丁中,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后,精子沿花粉管向下移动,其中一个精子与[⑥]胚珠中的_______相结合,形成受精卵,⑥发育成图甲中的[①]_________。【答案】(1)根 两性 (2)胚根 (3)桃树的茎中有形成层 (4)卵细胞 种子【解析】(1)在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丁图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属于两性花。(2)根尖是根的尖端部分,是由种子中的胚根发育而来的。(3)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因此桃树的茎能逐年加粗,原因是桃树的茎中有形成层。(4)在丁图中,花粉落在⑤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精子与⑥胚珠中的卵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的中央细胞。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从图中可知,受精后,⑥胚珠发育成①种子。10.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回答问题:(1)某同学为探究大棚内作物A的生理活动,设置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发现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②部分叶片为蓝色,_____________部分(填图中序号)叶片为棕黄色,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源:Zxxk.Com](2)若要探究植物A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除将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去除外,还应将实验装置置于___________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3)该同学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的影响,并将探究的结果绘制成了图乙曲线。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_点;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比较,植物A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答案】(1)蒸腾 ③ (2)黑暗 (3)d 多于碳气体就进入了瓶中,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3)“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