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知识点详解 专题 走进法治天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知识点详解 专题 走进法治天地

资源简介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典型例题】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这表现在
①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④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知识。①②③④都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故选C。
【考点解读】
1.法律因生活的需要产生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并指导生活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相伴一生,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举一反三】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熟悉和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些事实说明
A.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加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说明了我们的一生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A观点正确。B、C、D观点错误。故选A。
法律的特征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同道德、纪律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是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解读】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道德、法律、纪律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道德
人类社会中自然产生的
社会舆论、信念、习俗
普遍适用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全体社会成员
纪律
某单位、部门制定
行政力量
本单位、部门内部适用
【举一反三】父母随意打骂儿女,在法律上讲这是家庭暴力;父母不可以随便看儿女的日记,这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学生犯错误了,教师不可以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买到假冒商品,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这一切都说明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②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④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法律的作用
【典型例题】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体现了法律的
A.保护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规范作用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是法律的规范作用的表现,故选D。
【考点解读】
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
内涵:规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
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意义: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保护作用
内涵: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举一反三】对于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法律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这体现了法律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
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答案】C
【解析】法律对危害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惩,一方面制裁了违法犯罪,另一方面维护了消费者利益,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C符合题意。A、D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典型例题】我国颁布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特殊保护,其原因是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②未成年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③未成年人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④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教材内容,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
【考点解读】
1.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
3.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内容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家庭保护
内涵: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作用: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学校保护
内涵: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作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
内涵;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作用: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司法保护
内涵: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作用: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举一反三】近年来,我国的各大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图片进行技术处理,并用化名代替真实姓名。这体现了对我国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这种做法体现了对我国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健康。故选C。
学会依法办事
【典型例题】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依法办事,就要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③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会依法办事的知识。①②③④都是依法办事的要求,故本题选B。
【考点解读】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举一反三】依法行使、维护权利是依法办事的应有之义。公民在行使、维护权利时,要
①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采取一切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③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
④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身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树立法律信仰
【典型例题】树立法律信仰,要求我们
A.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B.把法律铭刻在大理石上
C.把法律铭刻在铜表上
D.制定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
【答案】A
【解析】树立法律信仰,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故选A。
【考点解读】
1.法治的权威源自人民的信仰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3.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性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举一反三】中学生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应该
①树立法律信仰,尊崇法律
②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④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树立法律信仰的认识和理解。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