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生物专题46+生物安全与生态工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生物专题46+生物安全与生态工程

资源简介

专题46 生物安全与生态工程

1.(2015天津卷,6)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C
【解析】受体母亲提供细胞核,供体提供去核卵母细胞,这样就可避免受体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物质(线粒体中的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A正确。红绿色盲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由图示可知捐献者提供的是去核的卵细胞,因此不会把其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三亲婴儿;B正确。由图示可知三亲婴儿的的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和父亲;C错误。由图示可知三亲婴儿的获得运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需要进行早期胚胎培养等;D正确。

【考点定位】
考纲内容
考纲解读
1.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2.生态工程。
1.了解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2.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命题预测】
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等,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基础梳理】
一、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性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成果工程菌——重组微生物基因制药转基因优良家畜、家禽生物反应器——生产细胞产品转基因抗性农作物
(2)对安全性问题的争论
①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a.反对“实质性等同”。
b.担心出现滞后效应。
c.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
d.担心营养成分改变。
e.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②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a.可能扩散到新的生态区域,破坏生态平衡。
b.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c.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
d.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形成“超级杂草”。
③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①正视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要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②制定政策和法规,最大程度保证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
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反 对
支 持
克隆人
伦理方面
违反了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国禁止生殖性克隆
中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技术方面
技术不成熟,流产率高、畸形率高、出生后死亡率高
可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技术问题
设计试管婴儿
胚胎也是生命,杀死胚胎无异于“谋杀”
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基因检测
技术方面
很难用在具体医疗中
有一些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后在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道德方面
可能引起基因歧视
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解决基因歧视现象
3.禁止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的种类
①致病菌、病毒:鼠疫菌、炭疽杆菌等。
②生化毒剂:肉毒杆菌毒素等。
③基因重组的致病菌:重组流感病毒、新型鼠痘病毒等。
(2)我国政府观点: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二、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要点解读】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
(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4)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其他物种竞争力弱而大量死亡,引起生态危机。
2.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2018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从2011年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到4月份的"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都是反映当前餐桌上威胁人们健康的( )
A.合理营养问题 B.食品安全问题 C.医疗保健问题 D.健康问题
【答案】B
【解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所以从2011年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到4月份的“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都是反映当前餐桌上威胁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B正确。
2.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B.反对克隆人的原因之一是克隆人是在人为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
D.因为向受体转入自然界不存在的基因,所以转基因生物产品是有害的
【答案】D
3.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下列叙述不必担心的是(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转基因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危害
【答案】A
【解析】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所以不必担心自然种群被淘汰,A符合题意;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如抗除草剂的杂草,需要担心,B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需要担心,C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需要担心,D不符合题意。
4.(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于科学家不断的努力,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因此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③由于人们生活的国家或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差异,因此有人对于转基因成果持怀疑态度
④在转基因生物或其制品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都能够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
A.①②③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④正确
D.全部正确
【答案】B
5.(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
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
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答案】B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A正确;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多种原理,B错误;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正确;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的产出;采用各种手段治理污染,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例如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对于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应控制,或对其污染物进行治理,D正确。
6.(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
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
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答案】B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A正确;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多种原理,B错误;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正确;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的产出;采用各种手段治理污染,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例如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对于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应控制,或对其污染物进行治理,D正确。
7.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诞生的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下列对其说法错误的是( )
A.前者不能设计婴儿的性别
B.前者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对基因进行检测
C.后者可以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造血干细胞
D.后者可以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器官
【答案】D
8.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面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的原因的是( )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答案】D
【解析】在DNA重组技术中使用的“分子工具”包括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可能是争论的原因。
9.(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发生争论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答案】D
10.(江苏省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预测卷四生物试题)一块农田中种植有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甜玉米和糯玉米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C.可用目测估计法调查玉米螟幼虫的种群密度
D.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
【答案】B
【解析】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甜玉米和糯玉米的高低错落有致,不能体现群落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的垂直结构,A错误;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其区别是基因有所不同,因此体现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B正确;玉米螟幼虫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错误;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无机盐的的利用率,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D错误。
11.(江苏省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预测卷四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群新的过敏原
C.克隆人可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D.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答案】A
12.(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七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目前南方地区普遍釆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倍。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
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A项错误;鸡粪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果树只能利用鸡粪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B项错误;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项正确;该荔枝园还需要给鸡投放饲料,因此,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包括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和给鸡投放的饲料,D项错误。
13.如同发明炸药时没有想把炸药用于人类互相残杀的战争中一样,科学家在创造DNA重组技术时,也不是为了用于战争,但却无法抵挡新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生物武器就这样出现了。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武器难以检测,用其进行杀伤时可能并不会被马上察觉
B.生物武器没有明确的标识,潜在危害大
C.依靠科学力量和人类的文明合作,生物武器也会受到限制
D.生物武器适应能力强,不受气候影响
【答案】D
14.(江苏省镇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转基因植物不会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B.中国政府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
C.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D.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
【解析】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A错误;中国政府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不接受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B正确;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C错误;沼气池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没有提高生态系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5.(山东省济宁市2018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如图为“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桑基鱼塘”为人工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输出物质和能量依赖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蚕和猪的部分____________(填“能量同化量”或“能量摄入量”)可流入鱼体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机理是____________。
(3)鱼塘捕捞一般剩余量为K/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桑树、甘蔗(或“生产者”) 桑树、蔗、蚕、猪、鱼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能量摄入量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3)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
(4)生物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3)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的恢复,鱼塘捕捞剩余量为K/2,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
(4)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的生物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1.转基因技术有可能被恐怖组织滥用,下列不属于滥用行为的是( )
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
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
C.对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
D.将控制生物毒素分子合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
【答案】B
【解析】若能使人具有免疫力则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滥用,当然也就不属于恐怖行为。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不属于对转基因技术的滥用行为。
2.下列农业模式中不遵循生态经济发展原理的是( )
A.石油农业
B.精确农业
C.无废弃物农业
D.四位一体农业
【答案】A
【解析】精确农业、无废弃物农业以及四位一体农业,均遵循生态经济发展原理,实现了可持续发展,A正确。
3.以下关于通过基因检测制作的“基因身份证”对人类产生的进步性影响不正确的是( )
A.这将加深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理解,使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B.人们可以利用基因图谱将各种遗传疾病对号入座,有针对性地制造基因药物,对症下药
C.人们将可根据易读的“基因身份证”来预测人的性状,随着个人遗传资料库的建立,这必将给升学、就业、保险、婚姻带来极大的方便
D.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征,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促进人类健康
【答案】C
【解析】个人基因资料的泄露会造成升学、就业、保险、婚姻等方面的不便,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
4.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A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
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B
【解析】抗生素抗性基因通常是用来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DNA,C错误;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仍然有可能表达出对人体不安全的产物,D错误。
6.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BCD
【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A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其既可以食用藻类,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7.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前不久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产量,不过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目前只能在加拿大和巴拿马饲养,关于转基因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DNA分子的杂交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
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揭示潜在的安全性
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
【答案】C
8.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B.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在我国生产及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答案】C
【解析】在我国生产及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行为有些是合法的。
9.转基因技术有可能被恐怖组织滥用,下列不属于滥用行为的是( )
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
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
C.对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
D.将控制生物毒素分子合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
【答案】B
【解析】若能使人具有免疫力则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滥用,当然也就不属于恐怖行为。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不属于对转基因技术的滥用行为。
10.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答案】D
【解析】桑基鱼塘模式所遵循的原理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1.将生物武器运用于战争或恐怖活动,其后果将更加可怕,下列关于生物武器及相关约定的阐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武器的类型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及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
B.转基因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武器具有目前人类难以预防和治疗的特点
C.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具有传染性强,不易被发现,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等特点
D.我国对生物武器采取的态度是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答案】C
12.下图为山西晋中地区的“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工程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B.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有通气交换孔
C.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
D.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其中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答案】C
【解析】“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设施上将日光温室、畜禽舍、厕所和沼气池联体构建,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作用,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有通气交换孔,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可为猪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而猪的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为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B正确;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但不能为绿色植物提供能量,C错误;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包括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投入的饲料中的能量等,因此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其中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正确。
1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桑基鱼塘
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在人工林中减少植被的层次
违反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B
14.“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受精卵使其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
A.有性生殖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
(2)“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了下列哪些技术?________(填序号)。
①体外培养 ②人工授精 ③胚胎移植 ④核移植
(3)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类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的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①②③
(3)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相同
(4)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不育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
(5)此做法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
(4)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而设计试管婴儿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且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
(5)大多数人认为那些配型不合适的胚胎被丢弃或杀死及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婴儿性别等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反了伦理道德。
15.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现象。
(2)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成分)。
(3)模式2中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原理。
【答案】(1)环境容纳量 协调与平衡 分层
(2)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分解者
(3)物质循环再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