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1)内能的单位:____。(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____;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2.热传递:热量从____向____或者从同一物体的____向____传递的现象。热量:在热传递中,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____。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____。4.比热容: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符号:c单位:J/(kg·℃)5.比热容是物质的____,不随体积、质量、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6.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 (2)Q放=cm(t0-t)7.热机:热机包括__ __等。热机共同特点:通过____把____转化为____。大多数汽油机都是由____四个冲程循环工作。其中____冲程实现内能转化为机械能。____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8.燃料的热值:__ __时____叫做这种燃料的____。热值的单位:____。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即:Q=____。常考1 知道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例题1、2017 高台县模拟)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仍然吸热,不符合题意;B、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符合题意;D、物体温度升高,也可能是因为对物体做功引起的,不符合题意。答案:C。常考2 知道热量、比热容及热值,会进行相关的热量计算。例题2、小星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容积是200L.小星进行了一次观察活动:某天早上,他用温度计测得自来水的温度为20℃,然后给热水器水箱送满水,中午时“温度传感器”显示水箱中的水温为45℃.请你求解下列问题:(1)水箱中水的质量 kg;(2)水吸收的热量 J;[c水=4.2×103J/(kg ℃)](3)如果水吸收的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来提供,而煤气灶的效率为40%,求至少需要燃烧 kg煤气。(煤气的热值为q=4.2×107J/kg)【解答】(1)m=ρv=1.0×103kg/m3×200×10﹣3m3=200kg;(2)Q吸=cm△t=4.2×103J/(kg ℃)×200kg×25℃=2.1×107J;(3)由题意得Q放×40%=Q吸,即4.2×107J/kg×m煤×40%=2.1×107J;所以,m煤=1.25kg。答案:(1)200;(2)2.1×107;(3)1.25。1.(2018 衡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2.(2017秋 莒县期末)下列描述不属于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是(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3.(2018 越秀区二模)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t1时刻物体的内能比t4时刻小C.t2时刻物体的内能比t3时刻大 D.在温度为0℃时,物质开始变为固态4.(2018 富阳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中的酒精如果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会变小B.纸筒飞出后的瞬间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纸筒飞出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2018 泰安)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6.(2018 槐荫区模拟)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会感到手冷。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名儿童所用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A.男孩通过热传递取暖,女孩通过做功取暖B.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C.两人都是通过做功取暖D.两人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7.(2018 北海模拟)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C铜<C铁),则( )A.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由铜块传给铁块C.热量由铁块传给铜块 D.无法确定热量如何传递8.(2018 绵阳)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球。8.5t重的天宫一号,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约22倍音速再入大气层。其中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烧蚀销毁。最后大约1.5t残骸坠入南太平洋。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的部分机械能( )A.通过热传递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B.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C.通过摩擦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D.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残骸的内能9.(2018 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柴火烧水B.压缩空气发热C.冬天搓手取暖D.钻木取火10.(2018 山西模拟)如图所示的事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C.烧水时水温升高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11.(2018 安徽)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12.(2018 临沂)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 。13.(2018 绍兴)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誉为一次“世界级”的备降。(1)飞机玻璃破裂的瞬间,强大的气流损坏仪器面板,此时气流的方向是 (选填“从外界到驾驶舱”或“从驾驶舱到外界”)。(2)此事件中的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讯,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 、日珥等。(3)高空中虽然气温极低,但飞机上的空调一般是制冷的,这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吸人飞机后需要压缩,使空气的温度升到5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途径属 。14.(2018 合肥一模)如图,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E甲和E乙的变化情况是: 。15.(2018 北海模拟)将试管中水倒掉,试管中还会残留小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将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 (大于/小于/等于)100mL.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16.(2017秋 阜宁县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电热膜电热膜是一种新型的电热器件,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电热膜。电热膜是在绝缘的聚酯薄膜表面,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形成一条条薄的导电墨线,导电墨线两端与金属导线相连,形成网状结构,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电热膜通电工作时没有发红、炽热或发光现象的产生。它与被加热的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热量很快传给被加热物体,所以电热膜本身的温度并不太高,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在制造电热膜时,会出现不同区域的导电墨线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厚的导电墨线电阻小。导电墨线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这种温度特性的优点是,它不会因厚度不均匀而出现严重的发热不均、局部过热的现象,这是电热丝所不具备的,它保证了电热膜各处的温度均匀。(1)电热膜取暖器工作时,室内空气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空气内能的。(2)某根导电墨线的局部导电材料脱落,如图丁中A部分,这根导电墨线的电阻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3)与传统的电热丝加热器相比,电热膜取暖器的发热效率高,原因是 。(4)将图戊中一块电热膜接入电路,正常工作时金属导线中A、B处电流分别为IA和IB,则IA IB(选填“>”、“<”或“=”)。(5)电热膜不会因厚度不均而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原因是电热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温度高时发热功率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7.(2018 靖边县校级一模)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2)图2是 现象,说明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 ,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 参考答案知识聚焦1、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焦耳 增大 减小2、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传递的能量的多少3、做功和热传递 等效的4、单位质量 升高1_℃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5、一种特性 不同7、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 做功 内能 机械能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做功 压缩8、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热值 焦/千克 qm知能提升突破1.【解答】解:A、打开香水瓶盖后,屋里充满了香味,这是香水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B、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相互渗入对方分子间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D、把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也变黑,是因为煤分子扩散到墙上,说明分子在不断扩散。故D错误。答案:A。 2.【解答】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BC不符合题意;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是说明分子的组成,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D符合题意。答案:D。3.【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凝固,所以是晶体,故A错误;B、t1时刻温度比t4时刻温度高,由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4时大,故B错误;C、t2时刻与t3时刻物体的温度相同,但是从t2时刻到t3时刻,物体要放出热量,因此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大,故C正确;D、在温度为0℃时,没有到达熔点,物质为液态,故D错误。答案:C。4.【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A错误;B、瓶口出现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是燃气推动纸筒做功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错误;D、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答案:D。 5.【解答】解:A、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B、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B正确;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缸内物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D、夏天在室内洒水,水汽化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不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D错误。答案:B。 6.【解答】解:女孩手捧水杯,水杯温度较高,热量会从水杯转移到手上,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男孩双手搓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会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靠做功改变手的内能。答案:B。7.【解答】解:由公式Q=cm△t可知,△t=,因铜块和铁块的质量以及吸收的热量相同,且C铜<C铁,所以铜块的温差大于铁的温度差,由于不确定初温的高低,所以不能确定铜块和铁块末温的高低,故无法确定热量如何传递。答案:D。 8.【解答】解:天宫一号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约22倍音速再入大气层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克服与大气的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答案:C。 9.【解答】解: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答案:A。 10.【解答】解:A、锯木头锯条发热是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B、划火柴点火,属于擦燃,是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C、烧水时水温升高,是水从火吸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答案:C。11.【解答】解: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后,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会看到硝化棉燃烧;答案: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12.【解答】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故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答案:比热容大;分子之间有间隙。 13.【解答】解:(1)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玻璃破裂,由于外界气体的流速大于飞机驾驶舱内部气体的流速,故外界气压要小于驾驶舱内部的气压,此时气流的方向是从驾驶舱到外界;(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风、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3)机外的冷空气吸人飞机后需要压缩,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1)从驾驶舱到外界;(2)耀斑;(3)做功。 14.【解答】解:用力将拉杆缓慢向外拉(向左拉)的过程中,活塞对甲室气体做功,所以甲室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同时,乙室的气体对活塞做功,所以乙室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即E甲变大,E乙变小。答案:E甲变大,E乙变小。 15.【解答】解:(1)将试管中水倒掉,试管中还会残留小水滴,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2)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1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合总体积变小。(3)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摩擦起电,使衣服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衣服会将灰尘的轻小物体吸附在它上面,造成了衣服比较容易脏。故这是一种摩擦起电现象。答案:引力;小于;摩擦起电。16.【解答】解:(1)电热膜取暖器工作时放出热量,室内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得室内温度升高;(2)A部分的凹形会导致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3)此题可以从原文中获取答案:电热膜通电工作时,没有发红、炽热现象;(4)因为墨线是并联的。如图中,若通过每条墨线的电流为I,则IA=3I,IB=9I,因此IA<IB ;(5)从丙图可以看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发热功率减小;答案:(1)热传递;(2)A;(3)通电工作时,没有发红、炽热现象;(4)<;(5)增大;减小。 17.【解答】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图2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图3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1)混合;小;(2)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离开水面后变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