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 科学 学科 1 单元第 课课题杠杆的科学教时数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在杠杆尺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进行持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科学知识: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说说杠杆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掌握杠杆上的三个点,找到杠杆的支点。能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教学难点:能初步根据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区分出省力还是不省力的教学准备杠杆尺、勾码盒、支架、记录纸等教 学 设 计一、创设情景引入(出示大石头图片)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想把它移到路边,可是怎么也搬不动。你能帮老师从下面的工具中选择一种来移开大石头吗?(学生在生活中许多人是没有使用杠杆的经验,故从工具的选择入手)二、认识杠杆1、教师介绍杠杆:像我们现在用来撬石头的这个棍子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 2、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1)我们刚才把支点防在什么位置上?(2)如果移动支点到杠杆的中间,又会怎么样?为什么?(3)如果把支点移到靠近用力点的位置,又会怎么样?为什么?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通过刚才我们对杠杆三种情况的猜测,改变杠杆支点的位置,杠杆上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杠杆撬起重物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支点的位置----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有关,还与阻力和用力的大小有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内。4、交流、分析数据:(1)交流数据: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与大家分享你们记录的数据,其他组观察他们的数据,将不同数据添加在你们的表上。其他组有不同数据的上台补充。(2)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钩码数X左边的距离 = 右边钩码数X右边的距离对照黑板上的图例进行转化:物体的重量乘上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用的力乘上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还有什么发现?……(3)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的表格吗?指导学生设计实验:(1)我们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同学根据我们的实验材料讨论一下。(课件出示提示问题)①杠杆尺上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②钩码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③怎样体现杠杆上两边距离(支点位置)的改变?④实验中要记录哪些数据?⑤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这三种情况(图片出示杠杆挂上钩码后的三种状态),要记录杠杆尺在什么状态下的数据?如果杠杆尺没有平衡该怎么办?(2)交流实验方法,其他小组补充修改。(3)课件展示实验要求:我们把杠杆尺作为撬棍,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做要撬起的重物,把挂在右边的钩码看做我们用的力。当杠杆尺平衡的时候,记录下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和距离支点的格数。实验中小组同学要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实验。看哪组同学得到的数据更多更有说服力。课堂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家庭作业板书设计:杠杆的科学省力 费力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