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课 题
多变的天气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并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重 点
难 点
重点: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媒体使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天气图片
识别各种天气
探
究
新
知
(授
新
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怎样来描述天气
说说“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板书:天气及其影响
多媒体展示图片,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中天气情况。
小结:描述天气
承转: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哪几个角度来描述天气,那么天气具有哪些特点?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进行回答。
2.天气的特点
请同学们根据最近几天的天气状况和自身感受,得出天气的特征:
(1)短时间,变化快。
(2)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
(3)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展示:结合对当时天气的描述以及幻灯片中一年四季的景色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该地的气候,从而引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练习:下面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生活体验
观察、对比总结和应用
3.天气的影响
活动:讲述与天气相关的故事或谚语。
练习(连连看)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天气的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天气影响人们的哪些活动。
板书:天气的影响
观看课件,参与活动
小组内交流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过渡: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预知近期的天气变化。我们通常怎样预知近期天气的呢?
1.卫星云图
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意思不同,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2.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天气预报一般要强调,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着重讲解风向和风力。)
3.常见的天气符号——风的表示方法
练习:挑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根据幻灯片中的内容做天气符号的练习。
竞猜:多媒体课件展示题目
活动:播报天气预报(2011年7月2日),尝试做一名天气预报员。组间进行评比。
板书:明天的天气会怎样
阅读课本,了解相关概念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从现象到本质。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题。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方法。
加深对天气符号的记忆并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尝试完成教材P59图3.6,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组内交流。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用什么表示?
哪些人类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
本节知识结构
展示多媒体课件
组间汇报、学生点评,梳理知识点
巩固练习
练习题
展示多媒体课件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
活动:记录天气状况和模拟播报天气预报P50页活动1
提出要求
[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 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授课教师
曹水秀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气温的概念,会计算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能够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重 点
难 点
重点:根据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会阅读何绘制气温曲线图
媒体使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九九歌”:一九二九部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地遍地走。(多媒体展示谚语和对应图片)
教师解释并提问:谚语体现了气温怎样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新知(授新课)
1、气温的测量和计算
(1)测量:1、什么是气温?2、观测气温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3、你会读温度计吗?
(2)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
(3)练习:读温度计度数,求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又怎么求?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幻灯片出示图片和题目:
①气温最高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②气温最低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③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
④一天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
练习:
甲、乙两图哪一幅反映“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
(2)气温的年变化
幻灯片出示图片和题目:
①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②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③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多少?(气温年较差)
④一年中,该地气温的特点是什么?
(3)小结:引导学生说出气温年变化规律:
最高温
最低温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北半球
7
8
1
2
南半球
1
2
7
8
绘制气温曲线图(完成课本54页活动题)
4、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5活动2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同学们看图片,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等高线地形图吗?说说山峰、盆地、缓坡和陡坡是如何判别的?
二、探究新知(授新课)
1、等温线图的阅读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等温线?
幻灯片出示:
(1).观察等温线图,同学们能解读出哪几点要领?
读等温线图,分析下列问题:
(1)A、B气温各是多少?
(2)C、D处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3)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
请同学们将刚学到的读图要领运用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之中,引导学生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分布规律:
规律一: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 递减
(2)引导学生做教材活动P57,回答下列问题:
①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②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 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③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结合幻灯片,读图中的两点比较分析得出:
规律二:同纬度地区:冬季大陆气温 低于 海洋,夏季大陆气温 高于 海洋
(3)气温的垂直分布
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演示:
引导学生得出:
规律三: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 , 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练习:计算山顶气温
三、归纳总结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巩固练习:《导学案》32页 5、6、9、10、12、13题
作业布置:《导学案》33-35页
六、板书
世界的气候
课 题
世界的气候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结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难点)
2、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
3、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4、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 点
难 点
重点:1、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
2、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难点:结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媒体使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观看第一组图片,图片反映的是什么问题?(水灾、旱灾)结论:降水过多、过少都会造成一定的灾害;观看第二组图片,各地建筑风格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所以,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要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做到因地制宜。
探究新知(授新课)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降水?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时间和工具
3、降水量的计算: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的计算
4、降雨的等级: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
活动一:根据给出的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读图完成4小题)
5、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年季变化,看北京年降水量理解降水年际变化
(2)降水的季节变化,看北京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数据理解降水季节变化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降水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夏季。世界各地,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同,看图判断以下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61活动题。
(2).通过以上读图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量较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多,沿海地区降水较少。
拓展:展示: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山脉南北两侧降水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补充:④山地迎风坡降水量较多,背风坡降水量较少
3、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三、归纳总结
板书
世界的气候
课 题
世界的气候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结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难点)
2、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
3、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4、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 点
难 点
重点:1、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
2、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难点:结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媒体使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小军和小明正在计划寒假的出行,小军想去泰国海岛度假,小明想去中国北京过春节,需要你来帮助他们整理一下旅行箱,必须带哪些衣物和防护用品呢?
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
旅行装备的不同反映世界各地气候存在很大差异。承转:从景观上,我们能判断出各地气候有什么不同吗?课件展示:
观察四个地区的景观照片,根据植被特征,判断当地冷热状况和干湿状况有什么不同?那么,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气候的两大要素。
2、描述气候特征
展示:多媒体展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读图分析描述气候的方法
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提问:(1)该地最高温最低温分别在几月?夏季和冬季气温有什么特点?
(2)该地哪几个月降水量少于50mm?哪几个月降水量大于100mm?夏季和冬季降水有什么特点?
(3)如何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特征?
练习巩固:根据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特征。
第二课时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纬度位置分布规律
承转:世界上哪些地方气候特点相似?世界气候类型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对照分布图,完成书上65页活动1。
读图3.28,从纬度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多媒体展示表格)
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观察:以非洲为例,热带气候有什么分布规律?
读图3.28,对照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哪些大洲?世界三大雨林位于哪里?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区位于哪个大洲?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区位于哪个大洲的什么地方?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的哪些地方?
多媒体展示:
热带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寒带气候的分布。
提问:寒带气候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内?哪些大洲有寒带气候?
板书:纬度位置分布规律(热带4种、温带5种、寒带1种)
2、海陆位置分布规律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西岸和大陆内部民居结构、墙壁厚度是否相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从海陆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读图3.28,完成书上65页活动2。
板书:纬度位置分布规律(大陆东岸2种、大陆内部1种、大陆西岸2种)
练习巩固:对比温带五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它们的气候特点,强化它们的位置分布。
3、气候垂直分布规律
板书:垂直分布规律——高原山地气候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高原山地气候分布位置
第三课时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
1、导入: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地的自然景观和物产差异非常明显,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世界气候的这种差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纬度位置
演示:
出示世界气候图上两地位置,提供气候图表,对比两地气候差异,说说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引导归纳纬度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演示:出示三地民居结构、墙壁厚度
民居房顶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当地的降水多少,墙壁厚度能反映一个地区气温的变化。
演示:出示三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验证降水量的判断
引导观察气温年较差变化,思考这里气候的差异是受什么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海陆位置
4、地形因素
演示:山地景观垂直变化图
观察山地不同海拔高度植被有什么不同?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演示:多媒体展示山地地形图片,观察植被差异,想一想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
5、归纳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练习
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影响人类活动
小组竞赛活动
演示课件:每组从“衣食住行玩”选题回答,竞赛计分
板书: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异,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引发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讨论并阅读材料《气候变暖》。引导分析变暖的原因和对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归纳总结
练习巩固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