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资源简介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实习生 黄斯瑜 学号  115012013003
本校指导教师  刘国皇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原任课教师          
2016年 7 月 1 日 (星期 四 ) 第 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 个教案)
课题
影响价格的因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标要求
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并能在生活中合理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相关知识点。
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3)通过对比和观察现象,提高学生分析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明白价格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价格变动这一正常的经济现象。
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变动、价值决定价格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黑板、课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间分配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影响价格的因素,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呢?嗯,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坐。其实上述因素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此外,我们还知道了,价值决定价格。由于这些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那么价格的变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价格变动的影响,大家可以翻到课本14页,浏览一下本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大家都看完了吗?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涵是什么呢?
学生:(略)
教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1页,把探究框下面一行字划起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那么,什么是公有制经济,什么又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为何要将其定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呢?本节课我们就通过一起探讨来学习并了解这些问题吧。
2、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
(1)公有制的地位
教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教师: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教师:下面老师将结合张家兄弟的幸福生活来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①国有经济
教师:张家大哥毕业于清华这一名牌大学,在国家电网公司上班,现在已经是部门经理。同学们注意一下国家电网公司。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哥所在的国家电网公司是什么性质的公司?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结合PPT上关于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些介绍。
学生:(略)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国有经济的定义。所谓国有强调的是全体劳动者占有,按照定义,国有企业,我们也占有生产资料,为什么赚钱了我们没有分到钱,钱跑哪里去了?同学们,不妨想一想你们班的班费是不是在每个人身上?
学生:(略)
教师:是的,有一个人专门管理。同样的,国有经济是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是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来占有生产资料。
学生:(略)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书,书上说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这是国有经济的地位。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教室都需要有柱子来支撑。如果柱子倒了,会怎么样?
学生:(略)
教师:是的,会塌。可见国有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点该如何让理解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最后一段。
教师: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首先,我们可以把国有经济理解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领头羊,它要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这里大家把方向、态势、能力这六个字圈起来,这一点比较浅显,老师就不做具体说明。第二点,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那么哪些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家看下面的相关链接。如果把军工业或者印钞业全部交给外国人制造行不行?
学生:(略)
教师:显然是不行的,这严重危害了国家的安全,所以像大型水利设施、重要的电子企业、电力电网、电信等方面都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些行业可以不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像生产毛巾、杯子、牙刷之类的就可以让他人生产。
教师:由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这是国有经济的第二点的作用。
②集体经济
教师:知道了张家大哥所在的公司原来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来了解张家二哥的工作。
教师:张家二哥,在街道办的食品厂工作,这个街道办的食品厂实行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既有劳动者又是投资者。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二哥所在的街道办食品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学生:(略)
教师: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分析一下,其实关键在于是街道办的食品厂,如果你不住在这个街道,就跟你无关。也就是说,它不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而是部分劳动者占有。只有住在那个街道的人才有份。这是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对于集体经济,老师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集体经济大多都在农村,比如说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它正是集体经济的产物,集体经济使得华西村得到飞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集体经济也是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说集体经济具有体现共同富裕,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的作用。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教师: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地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教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到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实刚刚老师在讲国有经济的作用时就介绍过一点,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里就不在做解释。
同学们看第一点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是相对于私有资产而言,在我国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而这里说就全国而言,比如福建、广州、浙江这一带轻工业比较发达,而这里的轻工业大多都是非公有的,这些资产远远超过公有资产,这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只要在全国占优势就可以。各个地方和一些产业可以有所区别,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产业都要100%占优势。
教师:估计有些同学一下子看到主体地位,一下子看到主导地位有点懵了,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刚刚老师说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别: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它还包括集体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而言,强调量的优势,比如说我们班有50人,其中男生40人,那我们就说男生是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对于国民经济来讲的,它强调的是方向的指引。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教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占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里大家划起来,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两种成分,这里如何做也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
从国家角度,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从集体角度,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教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到底有几种?我们继续来看张家三弟。
教师:三弟由于爱好厨艺,自己开一一家小饭馆,后来改名为好再来餐馆,最后与外商合资,注册福建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家三弟的事业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他所从事的是同一性质的经济吗?
学生:不是
教师:不是,那又分别是什么性质的?现在请第一组同学讨论一下四弟第一阶段的小饭店是什么性质的?第二组讨论第二阶段,第三组讨论第三段。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派个代表来说一下。
(1)个体经济
学生1:个体经济
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特点: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占有;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
(2)私营经济
学生2:私营经济
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特点:与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
教师:同学们要注意区分一下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是否存在雇佣劳动。
教师:为什么小饭馆就是个体经济而改名好再来后就变成私营经济,最重要一个区别是从自己劳动到雇佣劳动。这两个的区别注意从定义与特点进行把握。
(3)外资经济
学生3:外资经济
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教师:我们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要注意一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仅仅指公有制经济。
3、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教师: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教师: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等同于非公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它是把公有制和私有制结合起来的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其中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不能笼统地把它视为非公有制经济。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笼统地称之为公有制经济,只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才属于公有制经济。
4、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35页探究框的内容,第一幅图是牛在耕地,第二幅是机械生产,第三幅是温室,有一点,同学们可以想一想,现在还有没有耕牛?
学生:(略)
教师:现在既有机械生产,又有耕牛,可见有些地方农业会比较发达,有些地方比较落后,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状况仍处于不平衡状况。正是这种不平衡决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所说的必要性,另外还有重要性,也就是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原因 :
必然性: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重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教师:好,我们了解完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的措施:两个毫不动摇。
(2)措施: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巩固新课】
结合PPT。
【结束新课】
教师利用PPT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导入新课
1分钟
教师:“同学们,在进入新课之前,老师想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啊?平时对水果的价格关注吗?能不能说出几种不同水果的价钱?”
“很好,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几种不同水果的价钱。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水果有不同的价钱。就算是同一种水果,它在不同时期价钱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时高,有时低,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学生:列举出几种不同水果的价钱。
讲授新课
25分钟
板书:
影响价格的因素
展示PPT
教师:“同学们可以看到PPT上有4个镜头。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阅读时间,仔细思考一下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以下商品价格变化?”
“镜头一,苹果遭雹灾减产,其价格远远高于往年。这里是什么因素在左右价格的变化?显然是气候因素在影响价格的变化。”
“镜头二,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千克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千克只卖一元钱。西瓜刚上市这里明显是时间的因素在影响价格的变化。”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这里是地域的因素在影响价格的变化。”
“镜头四,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吃月饼,月饼价格上涨,这显然是风俗习惯的因素在影响。”
“也就是说,例如气候,时间,地域,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但它们具体是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呢?”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镜头一,苹果遭雹灾减产,这说明苹果的供应减少了,于是苹果的价格下降了。镜头二,西瓜大量上市,这说明西瓜的供应增多了,于是西瓜的价格下降了。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却少有人买,是因为它在海南的需求量很少,所以价格就很低。镜头四,中秋节来临,家家户户吃月饼,于是月饼的需求量上升,月饼的价格就上涨了。”
“通过这样具体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前面所提到的,例如气候,时间,地域等因素,它们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也就是说,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直接因素是供求变化,而例如气候、时间、地域等因素则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间接因素。因此,我们得出,影响商品的价格的因素实际上是供求关系。”
“什么是供求关系,顾名思义,供,就是指商品生产者的供给,求就是指消费者的需求。”
板书:
供求影响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气候、地域等
2、间接因素:供求关系
教师:“既然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但供求关系究竟会对商品价格甚至整个买卖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场景,给大家1分钟的阅读时间,开动脑筋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老板,或者你是厂家,你会怎么做呢?”
“同学们都思考完了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个情景。首先,情景一,流感爆发,口罩所剩无几,顾客却熙熙攘攘,这个时候,大家都争着买口罩,口罩的供给很少,需求却不断上升,口罩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种情势下,身为老板,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抬高价格,这样的情形对卖者有利还是对买者有利啊?显然是对卖者有利对不对?我们把这种对卖者有利,由卖者主导的市场称之为卖方市场。”
“再看情景二,假设生产彩电,商品生产者可以生产十五万台彩电,而消费者只需要十万台,这时候彩电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但是厂家他需要资金流通,他不希望产品被积压,在这样的情形下,厂家就只能压低价格,尽快把彩电卖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大出血,跳楼价等价格战,这样的情形对卖者有利还是对买者有利啊?显然是对买者有利对不对?我们把这种对买者有利,由买者主导的市场称之为买方市场。”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2页,仔细阅读和理解中间那段文字,并把关键词标出来。”
板书:
(1)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2)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

“同学们都读完了吗?大家结合课本的相关描述,和老师一起来总结归纳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不同的情形。”
“供不应求是指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经济现象。供过于求则是指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这样梳理了一遍,同学们是不是就比较清楚地理解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产生的影响呢?”
“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比如,在禽流感的时候,鸡肉价格大幅下降,但鸡肉再怎么降价,也不可能降到只有几毛钱一斤。同样,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即使再如何疯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格来得高。”
“这些是不是说明了,商品的价格除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外,还有另一种因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呢?”
“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既不可能无限地上涨,也不可能无限地下跌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老师给大家出示这几样商品。请同学们大致给出以下几样商品的价格。
“这几样商品分别是铅笔、运动鞋、iPhone6s、汽车。”
“很好,同学们对不同的商品给出了高低不等的价格。那么,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是根据什么因素来给出这些商品的价位呢?有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嗯,刚才这位同学说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得出的价位。回答得很好。这就是我们在第一课里提到过的价值。
“请大家回忆一下价值的概念。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板书: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商品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商品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场里各种商品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就是一个正比关系。”
板书: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若其它因素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关系。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2页,把这页的最后一段话,重点标记一下。”
“我们说,价值是决定价格不能无限变动的最终原因,这是价格和价值的一个关系。”
“那么,既然价值决定价格,那又是什么决定了价值呢?我们紧接着追根溯源,探讨下面这个问题。”
“我们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劳动产品,那么显而易见,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劳动量决定,同学们可以浏览一下课本第13页的专家点评。”
“我们说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要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就越大,价格就越高吗?”
“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假设老师用了10个小时生产了一支水笔,老师要把它标价10块钱,有哪位同学想买呢?为什么都不想买呢?因为太贵了是不是,明明用1块钱就可以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要用10块钱买呢?”
“但是这支水笔是老师用了10个小时生产的,刚才不是假设说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就越大,价格就越高吗?为什么同学们不肯接受我的10块钱一支的水笔呢?”
“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吗?我们知道,同一商品有许多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用0.1小时生产一支水笔,有的用1小时,有的用3小时,而我用了10个小时。那到底要以谁的劳动时间为准呢?也就是,到底要用谁的标准来衡量这支水笔的价值量呢?如果说谁耗费的时间多,价值量就越大的话,那我们就不需要研发先进的技术,也不用那么勤奋地生产商品,我们完全可以慢慢来,这样商品的价值量就大了,价格就高了。”
“因此,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行不通。很显然,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不能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板书: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请大家阅读一下书本第13页中间这段文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大家可以浏览一下课本第13页相关链接,好好把握一下这个概念的三个主要方面。”
“既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处于不利地位。”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所以,为了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利润,他们就会努力地缩短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尽可能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求得更多的额外收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板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
“关于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大家可以自行浏览一下课本第13页名词点击。”
“劳动生产率就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在这里,老师想请问一下大家,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先阅读一下课本第14页最上面蓝色框框里的小故事。”
“一百多年前,制作铝碗比制作银碗要花费更多时间,因此铝碗比银碗要贵,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解铝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生产铝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后,铝的价格就变得便宜了。”
“同学们,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我们刚才知道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降低了。
“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板书:
(三)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若其它因素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我们都知道,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等价交换。”
“所谓等价,即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前,表现为商品与商品的等价交换,货币产生后,就变成了商品交换时价值与价格相符合。”
“同学们,你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样商品价格有所变化,你会不会觉得那不是等价交换啊?”
“为什么不会?对了,因为价格不仅受价值决定,它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从PPT上的这张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但是价格不可能无限地上涨,也不可能无限地下跌,它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价值进行上下波动。”
板书:
(四)价值规律
“所以,所谓的等价交换其实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因此,我们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同学们把课本第14页相关文字重点标记一下。”
板书: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它的表现形式
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自习阅读并思考。
学生专注听老师讲解。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同学们积极思考,
回答教师问题。
同学们积极猜价格。
同学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同学回答价值。
同学仔细阅读课本,并重点标记相关知识点。
学生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阅读课本相关知识点。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点,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做标记。
巩固新课
分钟
“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全都讲完了,我们现在来回顾下本节内容讲述的主要知识如下: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因素通过改变供求状况来影响价格,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卖者有利,买方市场买方有利。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强调的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3、商品价值量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应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
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习完毕,在结束这节课前,让我们来做几题习题巩固一下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教师讲解习题。
学生复习当堂课知识点。
学生做题。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结束新课
2分钟
“好的,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及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并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今后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经济问题。谢谢大家,下课!”
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间接因素:气候、地域等。
直接因素:供求关系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一)、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关系
(二)、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的意义
(三)、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表现形式
气候、时间、地域、风俗
劳动产品;
劳动;
劳动量;
劳动时间;
课后反思: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学院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