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十课?分一分授课人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2、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于新的情景中,对事物进行分类。3、尝试多角度、多种方式对事物进行分类。4、初步了解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会运用分类概念,巩固对分类概念的认识。教学准备教科书中呈现了不同颜色的积木,也可以准备类似的相关实物,如积木、铅笔等。二次备课活动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积木,它们放在一起有点乱。想不想自己动手把它们分一分,以玩起来更方便呢?二、探究活动(一)分积木,揭示分类概念。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积木的特征,再对积木分类。2、学生根据观察说出分积木的方法,如相同颜色、相同形状、大小差不多等方法。3、教师组织学生动手,依据自己的分法,对积木进行分类。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完后的积木比原来怎么样(比原来整齐多了),引出“分类”的概念。(二)分铅笔,理解分类的不同标准。 1、自由分类,各组学生把带来的铅笔进行分类,看看能有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2、汇报交流,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类的?用了哪些分类方法?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类的?学生回答:按铅笔的颜色分,按横截面的形状分,按有无橡皮分……。3、方法梳理,小结。师生互动,总结出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不同。(三)整理自己的书包,把书包中的物品分类。 1、学生交流已有经验,整理书包。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平时自己整理过书包?你们是怎样整理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书包的方法。板书:有序放、分类放、特定的位置放教师提问:这样分类整理后有什么好处?2、学生借鉴交流经验,重新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3、师生总结。学生有很多整理书包的方法。这样吗,书包看起来整齐、美观,我们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四、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物品分类的现象,了解不同物品的分类情况。整理家中的玩具,分类摆放。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