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生活中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2.科学探究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3.科学态度、STSE乐于动手,善于观察;会积极参与实验,用证据说明问题;了解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陈醋、汽水、烧杯、玻璃棒等。教师准备材料: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溶解,根据上一课所学,说一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二)新课学习1.观察厨房里的溶解现象(1)出示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陈醋。(2)预测:它们能溶解在水里吗?(3)充分搅拌实验后观察,重点观察多静置一些时间后的现象。(4)依据实验结果,按照能溶解、很难溶解把这些物品分类,并填写活动手册。例如:白糖能溶解在水中;食用油浮在水面上,搅拌、静置后仍然不能溶解,因此食用油很难溶解在水中。2.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举例说一说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师随机或补充出示溶解应用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例如做汤时放盐,盐溶解在汤水中,成为有咸味的汤;洗碗时,洗洁精溶解在水中,并形成泡泡;葡萄糖以一定比例溶解在水中,成为葡萄糖注射液,可以帮助病人补充能量等等。(3)说一说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1)看图思考:汽水中的气泡是溶解在汽水里的气体跑出来了吗?(2)教师演示实验(3)出示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另几种图片(4)小结: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外,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鱼就是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三)整理,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