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第1站 感受法治进程【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程。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重点)2.知道“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 治观念。(难点)【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4-67,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怎样的进程?2.“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如何?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合作探究】看视频《刘墉投湖》,小组讨论回答:1.视频中刘墉投湖事件体现的是人治还是法治?这种治国方式好不好?为什么?2.对比封建时期的中国,谈一谈:今天的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什么意义?【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 )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法治与人治有着本质的不同。法治 ( ) ①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②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③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下列有关法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D.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唯一标志4.右边漫画说明( ) ①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出现此现 象在所难免 ②“人治”轻视法律,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历史任务 ④依法治国,能维护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十九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目的是( ) ①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②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 ③逐步实现社会主 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④保证公民都能够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2018年“两会”上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材料二 如图《法治中国》(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第6课 第1站 【自主学习】1.答: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初步奠定基础)②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摒弃了“人治”的治国方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③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开车道,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发展)2.答:“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区别人治法治体现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特征随意性、多样性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结果体现的是不平等,造成社会不稳定体现平等原则,促进政治进步与发展3.答:“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法制法治区别属于制度范畴,关注的是秩序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关注的是法律的至上权威。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合作探究】答:刘墉投湖事件体现的是人治。这种治国方式不好。因为人治体现为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处理事情会因掌权者的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较为随意,不稳定,会带来不平等,造成社会不稳定。2.答: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A 5.A 6.A二、能力提升7.(1)答: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答: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